警惕新课改中的“三大主义”
张加龙
新课改的推进有一段时间了,其中有喜有忧,喜忧参半。一方面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更加关注能力,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有不少遗憾,新课改未能落到实处。我以为在新课改中我们应该警惕以下“三大主义”。
一是保守主义。这部分人害怕改革,总认为以前那一套不是很好吗?不也培养了大批人才吗?这一点我却不敢苟同。首先进行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我国的首创,这是经过别国实践过的有益经验,我们必须加以借鉴。再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突出,学生们没能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实在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然而不少人仍在观望,或是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是“我行我素”,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大有把“应试教育”进行到底的架势。再加上高考和中考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是很大,因而这么一群人似乎有了立足之地。然而去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大变脸,我想也让不少这样的保守主义者大吃一惊吧!
二是功利主义。教学是来不得一点功利的。但是不少人却把进行新课程改革看成是装点门面的招牌。在这部分人的眼里看来,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让学校能成为名校,让教师成为名师。新课程改革成了政绩工程,成了形象工程。于是只在文字上下功夫,你看,一篇篇漂亮的研究报告就这样在几个笔杆子手下诞生了。论文发表了,研究成果获奖了,课题研究结题了,领导脸上有光,教师脸上有光,评优晋级自然也就好办多了。呜呼,这样的新课改不要也罢!
三是形式主义。首先是多媒体教学成灾。部分课堂出现了唯多媒体主义,似乎没有了多媒体,就不是一节好课。为了使用而使用。这应该是教学发展的异端。比如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悟。学生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再现文中的意境,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果彩色的多媒体画面代替了学生的感受,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学生的想象被定格,继而丧失殆尽,长此以往,我们学生的想象力定然会荡然无存。其次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小组合作的确是合作学习的最好形式。但备课时,我们必须应该知道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学生的理解有什么帮助。再次小组的人数是多少,不能每次都是四人小组,小组内成员的搭配要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干。如果少数人代替了大多数,少数人唱独角戏,这样的小组合作,是不充分的。再就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大行其道。这似乎是尊重学生的最好体现,其实不然,过多的鼓励只能让人厌倦。这正如我们偶尔吃一点糖,会感到十分甘甜,倘若天天如此,就一定会甜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