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船海市场低迷 中国船企却屡获大单?秘诀揭秘→
原标题:全球船海市场低迷 中国船企却屡获大单?秘诀揭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船接单量超过韩国,时隔两年重新夺回接单量全球第一的宝座。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双重影响下,各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都出现大幅下降,中国船企如何实现逆势上扬?
2020年,中国造船企业不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拓展,产业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尤其是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在不断增强。
打开新浪财经APP,观看精彩视频
在上海外高桥码头,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的搭建现场,从去年11月进坞,到目前已经完成了8个总段的坞内搭载工作。大型邮轮被称为船舶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整船的零部件达到2500多万个。
与运输船舶相比,海工装备更像一座浮动的海上工厂,包括各类钻井、铺设管道的作业装备等等,海工装备多为少量定制,其技术难度要求更高。
这是中国船舶江南造船成功交付的28000立方米LNG浮式再气化单元,也就是从海上运来的液化天然气,通过这艘船再还原成气体,整个转化过程都在海上进行,被誉为海上液化气工厂,目前只有中国可以建造这样的船舶,而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海上固定系统。
从设计之初就和市场同步,2020年,我国造船业在新产品的研发中,适应了船舶海工产品更安全、更绿色、更经济的发展趋势,满足了船东对未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2020年全球船海市场成交量相比2019年下降了15%,全球全行业的低迷,唯有中国船厂在疫情期间屡获大单,这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究竟靠的是什么?
打开新浪财经APP,观看精彩视频
2020年签署的新接订单中,LNG船是涉及金额最大一笔订单。作为在零下163摄氏度的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在上海,沪东中华船厂的技术专家宋炜告诉记者,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钻研,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LNG船的核心技术,和韩国、日本等世界造船业最先进国家同处一个阵列。
严苛的考量,让世界上最难建造的超级货船更安全,这让沪东中华船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在中国船舶广船国际,为每个船东量身定制的“精准定制化服务”成为赢得订单的秘诀。
为了让量身定制更精准,包括船东运营的航线,每条航线加气站的距离,甚至运输货物的重量,船厂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考虑,设计方案更环保更节能,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大幅下降。
黄隽说,从90年代5万吨到目前的11万吨,船型越做越大,但建造方案越做越精细。正是由于他们的用心做,才赢得了更多的回头客。
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供应链严重受阻,而船舶工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涉及门类多,链条又长。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国船舶企业在物流不畅的情况下,靠自主创新,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到目前,三大主流船型供应链配套产品的自主可控率已经超过80%。
打开新浪财经APP,观看精彩视频
这是中船动力集团自主研制成功的400毫米缸径船用低速双燃料发动机,该型机完全满足当今世界上最严苛的排放法规要求,打破了低速机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这是去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处成功坐底的画面,由中国船舶集团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首台具备全球海域载人进入能力的重要装备。据测算,“奋斗者”号的国产化率超过了96.5%。同样在民用船舶方面,整船的国产化率也有明显提升。这是由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完成的阿尔及利亚客滚船,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据介绍,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中国造船企业充分运用国内供应链的能力优势,采用国内配套替代国外产品实现了船舶的顺利交船。
目前各大船企手持订单也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开工不足已成为船企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如何在市场需求严重下滑的背景下摆脱困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中国船舶不断发展多元产业,将船舶与海洋领域的环保技术,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打开新浪财经APP,观看精彩视频
在江西鹰潭余江县,作为生猪养殖大县,年出栏生猪近百万头,以往畜禽废弃物的排放一直是村民最头疼的事情,但是现在一个电话,有专业人员上门收集粪污,畜禽粪污交给专业的设备来处置。
借鉴船舶舰艇有机固废处置的技术,在中船余江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置项目的现场,记者看到回收的畜禽粪污通过30—70天的厌氧消化单元,实现沼气、沼液的循环利用。
在南京,他们则把船舶固废处置技术应用到土壤修复,通过异位热脱附技术清除土壤里的污染物。
除此之外,水质环境监测船、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以及活跃的海上风电业务目前都已成为许多船企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国船舶集团发挥综合优势,仅节能环保产业链就实现产值累计约150亿元,申请各类专利近400项,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装备和综合解决方案。
(编辑 杨亚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