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之千年古镇黄桥地名追溯 2024-08-02 13:25:56 三 坔 夜 话一方水土有一方文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泰兴黄桥是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可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传说多多,自古至今,仁人、志士、大师、名家辈出。仅“丁何朱韩”四大家族就足以让人惊讶而生佩,单出了中国现代地质之父丁文江、中国现代喜剧开山鼻祖丁西林这“二丁”便可令人赞叹而生豪,更莫说发生于这块土地上的永载于红色革命史册的著名的“黄桥战役”了。所以,黄桥历来为许多的文人墨客所书、所咏、所颂。作为家乡的一个名镇,笔者自然也少不了会有一些拙文为之而叙而歌,挂鞭退归后亦在此公号这块“自留地”上作过时发撒播。今应读者要求,再对黄桥地名的追溯结合曾经所文和有关资料做些充实,且缀而成文于此。 泰兴黄桥,距泰兴城40余里,是古镇,也是名镇,始称“黑松林”。据史料记载,黄桥地区约成陆于新石器时代。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留下了我们祖先活动的足迹(姜堰天目山遗址的出土文物可资佐证)。泰兴曾襟江带海,黄桥地区属冲击平原,当初海岸线曾频临黄桥,这从后来发大水时,东寺庙的飞檐挂过水草,就可说明黄桥原是一个海边的一个小镇。“黑松”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的松树,因其成片生长,葱郁茂盛,远看似一片黑色而得名。现在的东海边和大连等近海处仍有。故黑松林边的小镇黄桥始称“黑松林”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也就有了后来季驸马的传说中曾有“黑松林的蚊子大似麻雀”的说法。相传季三鞑子原名季川,宋熙宁年间人,出生于泰兴黄桥的一个农民家庭(实原型蔡梦祥为元朝驸马)。他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寒窗十年,终于学有所成,京城殿试,高中状元,并被皇帝招为驸马。委以“左都御使”。 季三虽然在朝为官,但他心系家乡百姓。他看到皇帝特别喜欢吃柿子,就在皇帝面前诉说泰兴百姓的柿树税重。皇帝动了恻隐之心,下旨泰兴“柿树”免税。季三巧用谐音,对拟圣旨的官员转述泰兴“是树”都免税,大大减少了家乡百姓的税负。然而,这事传到了奸臣那里,他们借题发挥,添油加醋,联名弹劾季三假传圣旨,欺君罔上。皇帝动怒,要将季三发配充军。季三掌握丈人老儿的心理,故意正话反说。他对皇帝说:天涯海角都愿去,唯独不去黑松林,黑松林的蚊子有麻雀大。皇帝一听,哦,你不去黑松林,好,我偏将你发配到黑松林,就这样季三被发配到家乡黄桥来了。季三也如愿以偿将公主带回家来了。 话题收住,回到黄桥之古名。经过数千年生生不息的繁衍,至汉代时,黄桥又出现了一个名称叫“永丰里”。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刘濞为吴王,都广陵,设海陵仓于今泰州,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置海陵县,永丰里属海陵县。黄桥因仓而取名永丰里。三国时曹操尽移滨江民,废海陵县,此处成隙地,吴孙权听吕岱议乘机移民居住,此地为吴所统。至晋武帝一统天下,于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为海陵县。唐末战乱,黄桥仿佛桃花源,因有昭宗乾宁四年(897年)王建杀东川节度使顾慈,顾妻携子顾昕避居永丰里事。顾孝子的故事在黄桥家喻户晓(宋顾孝子墓碑、碑亭,为明万历十九年泰兴知县段尚绣立)。南唐昇元元年(937年)析泰州南五乡置泰兴县,黄桥在县之太平乡境内。神宗熙宁年间(1075年左右),永丰里升为永丰镇,为黄桥建镇之始。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部将牛皋驻扎黄桥,现有牛皋洗马池、藏兵洞(武器库)牛皋旗杆等遗址、遗物。黄桥望族何氏于宋室南渡时避居黄桥,以耕犊为业。明武宗正德初年(公元1508年),由于朝廷宦官弄权,把持朝政。国家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民不聊生,致使天下大乱,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当时长江北岸有一支农民起义大军,首领为刘六和刘七。1510年,刘氏率领的起义军自江西九江东下进攻通州(今南通市),与官兵(明朝的军队)激战于通州的狼山。起义军得胜后挥师西进,又激战于永丰里和济州。时任泰兴县主簿黄连,直隶人(今河北省),明朝正德3年至5年任泰兴县正九品主簿。此人率当地的地主民团组织的武装与官军策应,夹击刘氏起义军。致使起义军失利撤往西北江都方向。黄连年轻气盛,是个好大喜功之人,见起义军撤退,忙率领民团乘胜追击。在追到今江都大桥镇(亦说洋港)时,遭起义军设下的埋伏,黄连带领的民团迅速溃败,黄连本人亦遭伏击身亡。明王朝闻奏,认为黄连帮助朝廷镇压起义军立下大功。为表其功,颁诏表彰其“不卑其官,以死勤事,英风余烈。”同时在泰兴五圣庙建立“黄公祠”,供人瞻祭。不仅如此,又下令在永丰里建一座桥,取名“黄公桥”,同时将永丰里改名为黄桥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对永丰里改称地名为黄桥,另有一种说法,据说明初泰兴有位县令姓黄,两榜出身,一身正气,疾恶如仇、执法如山,深得民之称颂,尊为“黄公”。其时里人正在永丰西门建石桥,公议将桥命名为“黄公桥”,在桥侧镌“黄公桥”三字以颂黄县令之德。岂料好事多磨。地方一班地痞讼师因恨黄县令之刚正无私,屡屡搅其“好”事,使之不能随心所欲,为非作歹,遂联名诬告,谓黄县令自大,连桥上也刻名颂德,使百姓“只知有黄公,不知有皇上”,犯了欺君大罪。皇上命严查。里人得知,不知所措,暗悔好事反而害了黄公。一老秀才曰:“无妨 ,但将桥石三字中间公字凿去,使其成‘黄桥’,便无把柄可抓。”受命查办的钦差亦是一位正直的监察御史,一路微服访处,尽闻赞颂黄公之声,待及永丰西门,但见石桥“黄桥”二字赫然入目,全无恶棍所告“黄公桥”之影。钦差心明肚知,连赞“黄桥好!”据实上报。皇上闻奏,龙颜大悦,破格升七品黄县令为四品黄堂。从此“永丰镇”便改称“黄桥镇”流传至今。有关黄桥的传说、故事、历史及古迹很多很多,本文不可能一一去涉及,今日只想就地名来历追溯这些。 黄桥以“桥”为名,自是与“桥”有着不解之缘。在黄桥可见一弯弯石桥,似是玉带系在河水腰间,静静伫立,默默聆听。秀美瑰丽的龙河风光、天子题诗的顾孝子亭、牛皋洗马的荷塘藕池、古朴典雅的文明古桥、福慧禅寺的晨钟暮鼓、金桂飘香的丁家花园、文化名人的故里旧居……叠合着兴废盛衰的印记,连缀起流光溢彩的历史。在黄桥,随处驻足,凝望沉思,日光映衬下的木雕窗,别具风韵,方井上残留的时光印记,耐人寻味。古韵古香无处不在,浸润每一块砖瓦;人文景点风采依然,遍布每一处角落。相信每一个人只要踏进黄桥,踏进这古镇的小巷,都会被她浓浓的古韵所吸引的。 赞 (0) 相关推荐 新市古镇: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古镇 发现南宋古桥"淳熙碑" 作者:张明儿 新市古镇的石桥比较多,但就目前存世形态来看,建造时间一般在明代或清代, ... 柯桥古镇,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几年之前,听说柯桥古镇修建工程即将动工,我匆匆赶去,期望在挥手告别古镇之前,能看一看她的旧貌. 柯桥古镇,少儿时传闻中的金柯桥,中学时在陆游诗中反复读到的古梅市,后来多少次在电影中看到的影视城--然而 ... 一块南宋石桥“淳熙字堂碑”,引发新市古镇市民及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一块南宋石桥"淳熙字堂碑", 引发新市古镇市民及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作者:张明儿 一块湮没在荒野之地的新市古镇南宋石桥& ... 浙北新市南栅故事——最后形成的古镇街巷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浙北新市自北宋立镇以来,经过了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化,形成一座"淫风不宣,居货盈肆"的繁华街市.这些街市,也经历了许多贵人 ... 相聚千灯古镇,速来鳌山度假村,精品四星级农家乐,邀你来度假!新春火爆预定中~ 忙碌的生活 总需要一段静谧的时光 放慢脚步,过一阵慢生活 寻一处古韵四溢的小镇 看看书,喝喝茶,发发呆 慢慢游.细细品.静静思.深深感 -- 自启动聚会套餐以来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客人 无论是同学聚会, ... 山西千年古镇,不要门票风景可媲美平遥古城,却鲜为人知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山西之名源于山地地理位置,因处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在山西境内有着诸多保存完 ... 四川千年古镇走红,风景不输江南古镇,门票免费,游客络绎不绝 我国的历史悠久,而且地大物博,有着无数的风景名胜,每个人所欢迎的景区也大不相同,有人喜欢大山大河,还有人喜欢去一些古镇古城,其中古镇景点是非常受欢迎的,我国有很多古镇,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江南古镇,著名 ... 活着行走的千年古镇一一神垕镇 题记:4月28日,小雨,随河南省杂文名家一行五十余人釆风位于禹州市西南部的千年古镇一一中国钧瓷发源地神垕镇. 中国的古镇各有特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镇文化也倍受重视和青睐,它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 ... 这座山水如画的千年古镇,家家户户缝制绣球 中国叫做旧州的地方可不少,大多都是有历史的地方,"旧"嘛,一方面也意味着有历史,在广西西南部的靖西市,也有一座千年古镇旧州,这里不仅历史悠久,山清水秀,而且还是中国的绣球之乡,走进 ... 河口,建在黄河北岸的千年古镇 钟鼓楼 古镇风貌 河口,顾名思义,建在大河口上,这是一个形象生动又充满浪漫的名字.西固区河口镇位于庄浪河.咸水河.黄河交汇之处,古镇就建在黄河北岸.不知道您还记得纪录片<金城兰州>吗?影片 ... 昆韵盎然……千灯古镇 千灯古镇隶属江苏省昆山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乡,又是昆曲的发源地.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 走近千灯,站在鼋渡泾桥旁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秀美的古塔.这座 ... 千年古镇——诺邓村游记,2021年3月下旬,手机 无人机随拍 04-09 从晨曦中醒来的古村落 诺邓古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城西北面的山谷中.(距大理市约160公里)村中至今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 河南一座“脚踏三省”的千年古镇,无需门票,被称为“豫之屏障” 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在稳步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个人的生活也有了质的飞跃,比如更多的人愿意将闲暇的时间去旅行,因为我们在旅行之中可以见识到不同地区的各种风景与民俗,增长自己的见识,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地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