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学艺该拜名师还是明师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4日13版,记者 刘平安)
他是当今京剧界为数不多的文武老生名家之一,曾两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尤擅《野猪林》《挑滑车》《击鼓骂曹》《打金砖》《战太平》《康熙大帝》《华良子》等剧目。在他60年的艺术人生中,既遇到过明白的师傅,亦遇到过有名的师傅,明师和名师共同成就了今天的他。
近日,湖北省京剧院首排传统大戏《野猪林》精彩上演。在这出戏的宣传海报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平先生亲授”格外引人注目。
因为身体原因,京剧文武老生、天津京剧院原院长王平已经许久没有出过天津。本次到湖北省京剧院指导排演《野猪林》,是他一段时间以来首次出津。在王平载誉归来时,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可以明显感觉到,身体逐渐恢复后,能够再次参与到京剧排演的台前幕后,王平显得很兴奋。
退休后的王平一直对京剧舞台葆有极大的热情,“一辈子就这么点爱好,想一直唱,不断给观众奉献精彩的表演”。同时他又把工作重心向戏曲传承转移,“现在越来越感觉责任重大,学生们都很刻苦上进,我得让他们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才行”。
曾经,作为学生的王平思考过“学艺该拜名师还是明师”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后来,他又经历了“做名师还是做明师”的自我考量。对于这两个问题,王平有自己的答案。
“我学戏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优秀老师,我所取得的成绩多半要归功于他们。”对于王平来说,不同阶段的恩师都给他带来了至关重要的艺术人生之课,也让他对“学艺该拜名师还是明师”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王平生长在一个戏曲大家庭,父亲王宝春工京剧武生,母亲唱评戏,叔叔、姑妈也都是唱戏的。他从小就穿梭在大戏院的侧幕后台,咿咿呀呀学唱腔,比比画画仿动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958年,父亲王宝春把4岁的王平正式带入了京剧世界。“一开始练功学戏,父亲就不是父亲了,狠起来简直像个刽子手。”王平如此评价他的京剧引路人。知子莫若父,正是因为父亲的严和狠,以暴君般的管教为他打下了坚实系统的童子功基础。
王平当过十年文艺兵,在部队不仅主演了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积累了舞台经验,还把各种乐器、剧种、曲艺、话剧、编剧等学了个遍,综合能力大幅提高。但是当他转业至京剧团专业唱戏时,才发现自己在传统戏尤其在文戏方面的积累“太薄了”。王平不甘心一辈子跑龙套,此时,他遇到了第二位老师,也是其父之外的第一位恩师——京剧老生费世延。
“学戏应该拜一位有名的师傅,还是拜一位明白的师傅呢?父亲和费先生让我明白,打基础的时候,明师比名师更重要。”王平说,“因为种种原因,费先生没能成为京剧舞台上的名角儿。但他学的戏不比名角儿少,他的基本功不比名角儿差,更重要的是他和各种名角儿、老艺术家同台合作过,接触过各种流派,见多识广。明白的师傅虽然自己没名气,但他更愿意把戏和表演研究明白,毫无保留地指导学生,把自己未实现的梦寄托在弟子身上。费先生就是这样的明师。”
从王平进入京剧团到1999年费世延离世,20年间,这位恩师不仅为他说了《击鼓骂曹》《战太平》《四郎探母》《将相和》等一系列经典大戏,还把塑造人物、吃透戏情、运用技巧等倾囊相授。尤其在关键时刻一语惊醒梦中人,“学《战太平》时,有一处是'花云’从法标上夺刀下桌,我当时年轻气盛,自恃功夫不错,想把跳下来改成翻下来。费先生当即严厉批评我说,这一改就不是《战太平》了,唱的是戏,技巧要为剧情服务,不能使蛮力”。
一边是父亲的武戏指导,一边是费先生的文戏把关,王平的戏路越来越宽。后来,他偶然看到了著名京剧文武老生李少春演的《野猪林》,“我很喜欢这种风格,后来知道这是武能安邦、文能兴国的文武老生”,王平由此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其父之外的第二位恩师,既是明师亦是名师的著名京剧武生厉慧良成为王平人生转折点上又一盏指路明灯。
厉慧良认可王平的天赋和基本功,也清楚他的不足,时常提醒他做减法,“一部戏里的亮点不能让观众不够吃,也不能让他们吃腻了”。王平至今牢记着厉先生的教诲,“有一次演《挑滑车》,我玩命发挥,厉先生说,你那个不叫挑滑车,那是轰苍蝇。戏要有戏的看点,但不能把所有技巧都用在一个戏里,自己累得不行,看着很可怜,观众出于同情鼓掌,演出就是失败的”。
古语有言:四十不学艺。但是,王平在2000年正式拜入了京剧名家谭元寿门下。起因是谭元寿看了他的演出,觉得他是谭派京剧的好苗子,于是托人找到王平收为徒弟。这位博古通今的明师、享誉梨园的名师的指导和提携为王平带来了艺术人生的再次升华。整理改编剧目《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的推陈出新,现代京剧《华子良》中“疯子华子良”一角的成功塑造,正是在谭元寿的悉心指导下,王平交出了更亮眼的成绩单。“犹记得某次谭先生在他家阳台上给我连续讲戏半月有余,犹记得他关于演绎老将黄忠'骑上马他的脚步就不显老迈了’醍醐灌顶的高论,他的为人师表、推陈出新和谆谆教诲我一辈子受用。”王平心怀感恩。
拜名师还是拜明师?王平认识到:打基础阶段,一个明白的师傅比有名的师傅更重要,他能根据你的条件筑牢你的“地基”;名师更多的则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将你引入更高层次,但是拜名师往往需要你具备一定的基础。
在当今京剧界,王平显然是一位名师,而他更想做好一位明师。“随着老一辈京剧名家大家相继离世,师资力量的薄弱将成为京剧传承的最大考验。我自己虽然也没有学得很明白,但我愿意尽我所能毫无保留地教授学生,为戏曲传承贡献余热。”王平依然留恋舞台、钟爱京剧,“年纪大了,常常会感慨人的时间真的太有限了,我还想再出一些新作品,把身体调养好后,在从艺60周年的节点,为观众奉上一个最佳状态的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