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祛湿仍为第一要点。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祛湿仍为第一要点。

五方九如呦呦有客 今天
酷暑难耐,三伏过后,处暑节气至,至此,苦夏已过,秋季即将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就是夏天即将结束的意思。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是夏天的暑气依然未减,特别是南方地区,处暑之后,一般会出现“秋老虎”天气,气温较高,空气干燥,阳光充足。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
二候天地始肃,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天地一片肃杀之态。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在今人看来,不免更添悲凉之意。
如黄巢的《菊花》诗中所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为成熟。人们常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多指庄稼成熟而进行秋收的活动,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诗中有云:“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于寂寂夏日中感受到秋天带来的凉意,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想必多数人的心情都与诗人高度契合。
而在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已大步南移,在其控制的南方地区,仍会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到高温天气。这便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结束了秋老虎天气之后,才会真正迎来秋高气爽的凉秋。
处暑养生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秋季,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很多人都会有疲乏之感,这就是所谓的“秋乏”。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保持睡眠
此时,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十分必要的。处暑后天气变凉,应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在10点之前入睡。并且要早睡早起,也可适当午睡。这样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饮食清淡
在饮食上也要注意保持饮食的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还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不吃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
秋天可吃点莲藕
藕是东方蔬菜之王,富含多酚类物质,可以提高免疫力,还可抗衰老。另外,把藕加工至熟后,其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止泻的功能。
多吃白色蔬菜
白色蔬菜可养阴生津,如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夏天津液损耗严重,入秋后,要多吃些养阴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较浓。
此时也要适当运动才好。要将身体气血运化开来,才能减轻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感。
❧秋季合适运动——跑步
跑步是目前最佳的有氧运动,它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滋阴润燥
秋天天气渐凉、变得干燥,加之夏季余热未清,津液未复,人体处于津亏体燥状态。处暑过后应顺应气候的变化,进入养身的状态,饮食宜滋阴润燥,清热利湿。
处暑属于长夏,这个季节的饮食养生讲究淡补。虽然已经立秋,但是此时不宜"贴秋膘"。淡补,也就是饮食清淡,用"淡"来养生。因为这个季节仍有暑气,脾胃功能较弱,过食辛辣、油腻容易造成食积
喝茶祛湿
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容易疲乏无力。想要维持心性平稳,首先要调养情志。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闲适》陆游
此时喝茶赏花,一方面可以让心情放松,缓解秋季的焦躁,另一方面,也可以祛除这个漫长而炎热的夏季给我们身体带来的暑湿。普洱茶(熟茶)、红茶、大红袍都很适合,最好再配上祛湿通络的陈皮,味道绝佳!
为了配合此节气团购,我们特地加班调运了这款在五方九如店里消失很久的熟普洱药茶。这款茶,是用九种健脾祛湿的药物发酵而成的,工艺复杂,工期也很长,因此数量有限。
医生团队联合出品
九福草普洱熟茶
九种药食同源草本,熬成美味汤汁,代替水发酵百年老茶
故取名九福草
让您在惬意的茶语中,轻松的甩掉痰湿
身上的肉肉也会跟着溜走
专理脾胃的中医制茶之道
【脾胃不舒】脾者土也,治中央。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
【肥胖】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乏力】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便秘】太阴之厥,则腹满瞋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
【厌食】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特别提示:体质偏热,有上火症状的不适合饮用此款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