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伸筋草, 伸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尾伸筋草
【拼音名】Mǎ Wěi Shēn Jīn Cǎo
【别名】马尾千金草、马尾青青草、飞龙
【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马尾伸筋草,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关节痛,肌肉挛急,跌打损伤,肥大性脊椎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大伸筋草
【拼音名】Dà Shēn Jīn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龙骨马尾杉的全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密林树干上。
【性味】微苦;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伸筋草
【拼音名】Shēn Jīn Cǎo
【来源】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味】微苦、辛,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用法用量】3~12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同属植物铺地蜈蚣(垂穗石松、马鹿角)功能主治类似,江西等地作伸筋草入药;玉柏.在甘肃作伸筋草壅,功效相似。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伸筋草
【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Shēn Jīn Cǎo
【别名】石松(《本草拾遗》),过山龙(《滇南本草》),宽筋藤(《生草药性备要》),火炭葛(《本草求原》),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中药志》),狮子毛草(《中药材手册》),立筋草、舒筋草(《四川中药志》),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重庆草药》),筋骨草(《陕西中药志》),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湖南药物志》),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夏季采收,连根拔起,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炮制】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切成小段。
【性味】苦辛,温。
①《本草拾遗》:"味苦辛,温,无毒。"
②《本草求原):"甘涩,平。"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②《滇南本草》:"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③《生草药性备要》:"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消炎。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
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附方】①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关节酸痛:石松三钱,虎杖根五钱,大血藤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凤尾伸筋草一两,丝瓜络五钱,爬山虎五钱,大活血三钱。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⑤消水肿: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气实者用,虚者忌。(《滇南本草》)
⑥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备注】同属植物玉柏和垂穗石松的全草在浙江、四川等地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参见"玉柏"、"铺地蜈蚣"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伸筋草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1.《本草拾遗》:石松,生天台山石上。如松,高一、二尺也。
2.《本草纲目》:石松,即玉柏之长者也,名山皆有之。
【别名】石松、过山龙、宽筋藤、火炭葛、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狮子毛草、立筋草、舒筋草、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筋骨草、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华中石松及灯笼草的全草。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性味】苦;辛;温;无毒;平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止咳;解毒。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黄疸;咳嗽;疮疡;疱疹;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2.《本草拾遗》: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3.《生草药性备要》: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消炎。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