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在哪里?-----

大凡中国人,都知道“桃花源”,因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极少有人知道“桃花源”确切的地理位置。

今天,因为旅游资源的关系,全国出现了几十处“桃花源”,都标榜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其中,认同度比较高的是湖南常德境内,因为《桃花源记》中描写的地名“武陵”恰是常德在东晋时期的古名。

也有认同度更高的,就是陶渊明的家乡——江西九江的庐山境内,理由是陶渊明的作品中很多提到了“浔阳柴桑”(九江的古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南山”就是庐山。至于《桃花源记》文中的“武陵”只不过是作者随意安的一个地名,并非实指。

认同度最高的是,《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陶渊明心中虚构的一个理想国,也是千千万万饱受生活苦难的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是人人心中的“桃花源”。

因此今天,我们没有必要跑到众多的所谓“桃花源”景点去游玩,因为那都是现代人造景点,真正的“桃花源”在每个有心人的心中。“心远地自偏”,只要你心无挂碍,怡然自得,心中自有一处“桃花源”,何必外求?

-----陶渊明缘何能写出《桃花源记》?-----

陶渊明本是世族门第,曾祖陶侃是东晋名将,后世唐宋把他列为“武庙”名将之列加以供祀。祖父和父亲都官至刺史。陶渊明八岁时父亲去世,之后家道中落。

陶渊明本性率真,崇尚自由,一直不愿意做官受束缚,“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无奈“家贫亲老”和“幼稚盈室”,上有老,下有小,只得出仕,取俸养家。

他的第一任职务是江州祭酒,长官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时间不长,便“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他对那些繁琐的吏事完全提不起半点兴趣。

第二次是在大将军桓玄手下做参军,不用太烦,出出主意,这个可以。而且,当时桓玄正在平定国家叛乱,为国效劳,这个是陶渊明愿意做的。可是,当叛乱平息后,桓玄功高盖主,想篡位了,这是正统儒家出身的陶渊明完全不能认同的,所以选择用脚投票。

第三次是加入刘裕军做参军,这次也是为国平叛,对象是上次为国平叛的主将桓玄。可是,事件重演,当叛乱平息后,刘裕自己直接篡夺了大位,立国“宋”。陶渊明又一次看错了人,文人就是文人,毫无政治敏感度,他只得再次选择离开。

第四次是另外一个军阀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仰慕陶渊明,请陶出仕,没多久,刘敬宣自己不干了,陶当然也随之离职。

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做彭泽县令,只做了八十一天,因不愿趋迎前来检查工作的上司,遂“不为五斗米折腰”,昂然而去,随后写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从此隐居田园。

后来政府还多次派人上门请他出山为官,他坚决不应。

陶渊明本不愿为官,为生计,勉强出仕。但对于吏职琐事实在厌烦,对于忤逆的政治野心家更是不愿依附,对于要求自己屈膝逢迎的官场恶习绝对不能忍受。

因此,不顾一切,离开,归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他决心用躬耕来解决生计。虽然他的农活更加不在行,他在诗中自嘲:“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因此,他的经济状况一直很差,严重的时候,青黄不接,他只好去乞食。困顿窘迫是大多隐士的必然常态,庄子也曾乞食。

即便如此,他坚决不反悔,他宁愿向儿子们道歉,“使汝等幼而饥寒”,也绝不肯再次出山。

的确,从世俗的角度去看,陶渊明不是个好父亲。反之,如果为苟全全家生计而屈服于丑恶的官场,那他就不是受后世景仰追崇的田园诗派鼻祖陶渊明了。所以,生活归生活,文学艺术归文学艺术,历史上能把两者统一起来的人似乎很难找见。

既要远离污浊的官场和虚伪的俗世,又要能自食其力地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哪里有这样的好去处?桃花源!桃花源正是陶渊明心中理想的归隐田园。

老子《道德经》中描述的“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境界,与桃花源大体类似。

庐山东林寺的慧远和尚与陶渊明交往甚厚,慧远和尚是中国净土宗初祖,佛教中的“西方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描写的境界也与桃花源类似。

陶渊明虽出身儒家,但明显受道、佛两家思想影响。

-----归隐田园-----

归隐后的陶渊明,虽然躬耕劳碌,常常“带月荷锄归”,但心甘情愿,“但使愿无违”;虽然生活窘迫,甚至“饥来驱我去(乞食)”,但“陶然自乐”。现在的“陶然”一词皆出于此。

南梁沈约说陶渊明不懂音律,但蓄有一琴,无弦,每每酒喝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凭空抚弄。但似乎沈约的说法有误,因为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写道:(余)少学琴书。可见,陶渊明是会识音弹琴的,无弦琴,应该是琴弦断了,无钱修复。

不管怎么样,友人见陶凭空抚琴,不解,陶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琴上音。这又与《道德经》中的“大音希声”有异曲同工之妙。“无弦琴”之后也频频被引为典故。

像陶渊明这样任性率真的人不可能故意装腔作势,他怎么想就怎么做,绝对不会在意别人的态度。当他快喝醉时,就对友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后世李白就把这个场景几乎直接写进诗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以前我一直非常佩服李白的这句诗,原来源头在这里。

无怪乎,后世有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真正伟大的诗人只有屈原和陶渊明两人。后世的李白杜甫苏东坡都只是“优秀、卓越”,当不得“伟大”。

为什么?因为屈、陶两人作诗完全从自我角度出发,用生命去写诗,完全没考虑旁人,不存在半点伪饰,纯乎天然。

杜甫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白居易希望“老妪能解”其诗,这些诗人都有一种“为别人”而做诗的意味,或者说“在意”别人的看法。

苏东坡非常推崇陶渊明的这种任性率真的天性,说陶“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陶渊明义无反顾地归隐,不是一时兴起,他知道隐居后的生活之艰辛。但为了追求自由、自然的生活,顺从自己的天性,再难也要归隐。

归隐后,他亲自耕作。实在接济不上的时候,他也不学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而是无所谓地放下脸面去乞食,且不回避如此窘境,坦然作《乞食》诗记之。

一家人跟着他挨饿受苦,他写诗道歉,但并不后悔隐居行为。他不纠结,他认为“称心固为好”,只要自己“称心”就行了。

他不惧死亡,认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并且早早的为自己写下了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将近去世时,他给自己写好祭文: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廓兮已灭,慨焉已遐。……

据《宋书》记载,陶渊明享年六十三岁;后也有另一说法,认为陶享年七十六岁。

-----千秋万代-----

陶渊明是个活得通透明白的人。他认为为人不易,精神第一,肉体其次。为了追求精神的自由,为了保持率真的天性,可以放弃肉体的世俗享受。至于生死,人人平等,谁也逃不过,多活十年廿载,放在千秋万代的宇宙面前,毫无差别。

在精神与肉体的矛盾冲突中,他挣扎过,但他最终作出了顺应天性和内心的选择,苦了肉体,愉悦了心灵。更重要的是,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智慧的哲人。

(0)

相关推荐

  •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与《归去来兮辞》的启迪

    肖旭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东晋王朝已面临瓦解,人民的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都使社会环境愈加混乱污浊.由于受传统的儒道思想薰陶,又受家族环境的影响,他因而有着" ...

  • 陶渊明:结一处草庐,识人间清欢

    ◆ ◆ ◆ 文丨贾坤 陶渊明<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有一草庐遮风避雨,有一庭院赏花种草,人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好的田园梦. 那里有粗布麻衣,火炉泥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六:陶渊明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六:陶渊明 东晋时期,士族清谈老庄玄言的风气比西晋更盛.自西晋末年至东晋初年刘琨.郭璞以后的近百年时间里,玄言文学风靡文坛,没有出现真正有成就的大家.直到东晋末年,出现了一位反清谈 ...

  • 东篱有诗,南山有酒

    文:许嘉晋  聂传安 有时面对好文章,我会特意强调作者年龄之小,说"想不到此文竟出自于一个13岁的娃之手". 七年级,13岁,极为正常. 可是面对今天这篇文章,我竟不能再说那个&q ...

  • 陶渊明的美丽新世界

    陶渊明(365-427),东晋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陶渊明出身于落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 ...

  • 九塘江云善村|被别人错过的风景,成了心中的“桃花源”

    多次在朋友圈见到了这里的风景,却一直没能成行.趁着阳光暖暖的冬日早晨,我走进了这里,并发现了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 说是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就是被很多人错 ...

  • 小公园拾趣|心中的桃花源…

    晨跑前后没能做热身拉伸的运动,导致腿脚损伤肿胀,不得不选择清晨到云头书院小公园做轻度营养运动.一连多天,看着那些能走能跑的运动健儿,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想想自己也真够无用滴. 事至于此,责备又有什么用 ...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我心中的桃花源

    东风掀开北国的门帘,她又来到了人间.桃花的笑容和我的情怀各自温暖. 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流年,那叫一生一世.我的心上,还陈列着祖先的年轮,署名:三生三世. 眼前有百步桃花,落英缤纷.我多想摇身一变,变 ...

  • 【广东】吴欣潼《心中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 福田区外国语学校 (南校区)八年级 吴欣潼 四月阳光正好,时间散落在我的钢琴上,揉进了悠扬的琴声中,我在这徐徐道来的琴声中,追寻着那份宁静的,属于我的桃花源. 儿时与钢琴结缘,我并不是那 ...

  • 想去桃花源么?去画家心中的桃花源吧!“忽...

    想去桃花源么?去画家心中的桃花源吧!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一 ...

  • 唐代王驾,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还是现实生活的展现,笔下的宁静很温馨

    王驾:人尽空池在,春深不似春 (附:<乱后曲江(一作羊士谔诗)> 唐· 王驾 忆昔争游曲水滨,未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尽空池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晚唐之际,藩镇割据,战乱频仍,于诗歌也呈 ...

  • 心中藏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心灵悟语】

    有一处这样的房子. 素墙黛瓦,古朴雅致. 房前会有一片桃林,扬起一簇簇粉红. 外面是开满油菜花的田野, 里面是开满玫瑰花的小院. 田野里会有一条羊肠小路, 路边会有几棵白桦或者香樟. 玫瑰园里会有一张 ...

  • 向俊伊: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有文学, 便有了更加丰盈的人生. 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文/向俊伊 人群川流不息,在身边像晃动的电影胶片,我们总是怀揣自己的颜色,不停地寻找着心中的桃花源. 或是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或是当时携手处,游遍 ...

  • 生活是手中的小泥团,手作是心中的桃花源 | 粘土T台秀(第290期)浅安

    浅安手作 雅琴 哈,镇长,最近看到超轻粘土手办越来越多啦,好多人都定制这个做礼物啦. 是呀是呀,粘土手工礼物越来越多人喜欢啦 教程君 雅琴 有朋友想定制手作礼物该找谁呢? 咱们T台秀上访谈的太太们都可 ...

  • 薛伊格: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寻找心中的桃花源 文/薛伊格 也许每个人的初衷,都只有一份简约的追求,或期待一场温润的春风,或盼望一株绣球花开,或寻找一片心中的桃花源.--题记 有诗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