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红无苔并非皆“阴虚”,厚腻也不尽“湿浊”

中医临床应“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辨证诊断的重要体征,临证要千锤百炼,去伪存真,但也有所谓“假阳性”及“假阴性”,尤当细察。
“舌红无苔”往往认为是阴虚的实证,但并不尽然;《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并治第七篇》:“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温之。”文中未提及舌苔变化,但现实临床“肺痿”患者舌光红无苔并不少见。曾治一直肠癌化疗患者,口腔至食管多发溃疡,疼痛,口干,不能饮食,频吐涎沫,每餐只能进20毫升左右流食,低热,舌光红无苔,脉沉细无力,治取温上制下,用甘草干姜汤,三剂吐涎沫顿减,低热退,饮食可增加至100毫升,又进五剂,吐涎沫止,溃疡愈合,诸症消退,饮食复常,光红舌苔转布薄白苔,渐复本质舌象。寒去阳复,津回热退,也是辛甘化阳又一体现。

X

舌苔的生成,乃由胃气之蒸化,有谓“肺主一身之气”,“气能化水”,肺为水之上源,阳虚气化蒸腾失司,上虚不能制下之“肺痿”所见之光红无苔,当与温热阴伤加之鉴别。治从“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舌苔也渐从无到有逐步满布。
曹炳章也谓“舌红非常并非火”,类同面赤如妆之假热,误用清热泻火则危,临证极需留意。
另李可前辈也认为:“临床所见,不少气虚、阳虚,甚至亡阳危证中也出现这样舌苔(光红无苔),此时,无苔舌不属阴虚,并非阴津不足,而是阳虚气化不利,水津失于敷布所致。治当以舍舌从证,投以回阳破阴之辛热大剂,在主证解除的同时,舌上可以生出薄白苔,而布满津液,裂纹也愈合。”确为真知灼见,并引左季云《伤寒类方汇参》:“附子味辛大热,经云辛以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可见舌红无苔,不能一概以“阴虚”论之,切记别把鲜活灵动的辨证施治“固化”。
临床除肿瘤 放、化疗,各科大手术后病变,肺间质纤维化,干燥综合征,心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时见此光红无苔,切勿一概以“阴虚”论治,当细辨真伪。
还有厚腻舌苔,认为是“痰湿”、“湿浊”,几乎已成为一思维定式,然临床实践并非尽然。青年时期,见陈继明老师在治疗疑难杂症舌苔厚腻者,尝力排众议,仍使用大量熟地黄、炙龟板等,见随病势扭转渐瘥同时,厚腻舌苔反逐步变薄甚或消退,十分惊奇之余也多有不解。后学习“补下启中”,方悟“使其下焦气化、中焦运行,壅滞得以疏通”。后在临床中也多得以验证。(见拙文《谈陈继明老师倡导的补下启中》)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抗菌素、激素滥用的当下,尤其广谱抗菌素不规范使用,致肠道菌群失调,甚至二重感染时,此厚腻、浊腻苔也并不少见,这已不是辨证本质的反应,应当重视。
裘沛然先生在《从来此事最难知》一文中曾介绍一个案例:“患咳嗽痰喘甚剧,病程已历半年,备尝中西药物都没见效。后来患者在百无聊赖中找我求治。初诊时患者主诉胸腔窒闷异常,腹胀不思进食,咳嗽频作,咳痰难出,痰质清稀而粘,唾出稍多则脘闷较舒,气逆喘急不平。患者面容憔悴,精神萎顿,舌上满布腻厚白苔,脉象迟缓。前医诊断都认为是土阜湿盛,酿痰阻肺,肺失肃降,气机壅滞,影响脾运之证。显然按照我们现在一般所理解的病因病机概念,这样的诊断应该说是可以成立的。然而,通阳运脾,温肺肃降,理气化痰,燥湿畅中之剂,愈进而病欲剧,患者已经失去了治疗的信心。而我对这个病也未尝有治愈把握,由于他远道而来,为勉处一方:熟地45g 当归30g 半夏、茯苓各12g 陈皮、甘草各9g。本方仅服三剂,胸闷已觉渐宽,颇思进食。服药七剂后,咳减喘轻,胃纳大香,痰化而痞胀竟消。后仍照原方继进七剂。在第三次复诊时,患者同我一见面就高兴的欢呼,他已经上夜班工作了,缠绵痼疾,半月尽除。”
此方乃景岳新方八阵中的和阵的第一方“金水六君煎”,对肺肾虚损,水泛为痰,苔厚腻者方可应用。张景岳谓“水生万物,阳根于阴”,然“气化水运”是本。
舌诊在温病学中应用发挥至极致,意义非凡。但在慢性杂病更为集中的当下,大有忽略之趋势,甚或停留一般“教科书”等的定论,甚或僵化成“公式”。
我辈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术,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守正创新,传承精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