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自诩
自诩
终生不爱九衢尘,只愿桃源觅一新。
小语无声销日月,庸情有意远荆榛。
他凭骨媚讴存楚,我以心羞赋遁秦。
不是方今逃险世,如何自诩鹿门人?
【注释】4月27日,曾经写了一首同题七绝诗,现在将其延展为七律诗,记于2021年8月20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这一生都不爱九衢的风尘,只愿意到桃源寻觅生活一新。小语无声,在销蚀着岁月,庸情有意,在远离着荆榛。他人凭借身骨的媚色讴吟存楚,我却以自己的羞惭之心赋写着遁秦。如果不是现在脱开了尘世的凶险,哪里有资格自诩是鹿门之人?
首联中的“九衢尘”,指大道上的尘土,借指烦扰的尘世,见唐代诗人陆龟蒙的《渔具·篛笠》诗:“不识九衢尘,终年居下泂。”又见前蜀诗人杜光庭的《思山咏》:“因卖丹砂下白云,鹿裘惟惹九衢尘。”还见宋代诗人王禹偁的《马上偶作寄韩德纯道士》诗:“又抛三洞趣,来入九衢尘。”以及宋代诗人陆游的《急雨》诗:“蜗庐四壁仅容身,赫赫炎曦不贷人。正喜风清三伏暑,已看雨压九衢尘。寒泉不减中濡味,贡茗初尝正焙新。安得凌空双健羽,径随猿鹤上嶙峋?”
颔联中的“小语”,意思是细碎之说,指杂录、笔记体文字,见《文选·江淹<拟李陵从军>诗》“袖中有短书”李善注引汉桓谭《新论》:“若其小説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这一联中的“庸情”,指常情,即平常人的心志,见南朝梁代诗人沈约的《郊居赋》:“将通人之远旨,非庸情之所见。”又见明代人吴承恩的《淮郡文献志后序》:“嗟乎,自有宇宙即有此邦,几世几人,凡庸眼所熟,庸情所营者,烟霞尽矣。”
颈联中的“存楚”,语出《左传·定公四年》。春秋时吴国攻破楚国,楚国的申包胥赴秦国求救,在秦廷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发兵败吴而存楚。见汉代人田邑的《报冯衍书》:“墨翟累茧救宋,申包胥重胝存楚。”后用以指为国效忠,如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怀》诗:“宝剑思存楚,金鎚许报韩。”
这一联中的“遁秦”,指逃避秦的苛政,见《汉书·梅福传》:“叔孙通遁秦归汉,製作仪品。”又见宋代诗人钱时的《采芝歌》:“岩花开兮香满堂,秋旻杲杲兮秋风长。采芝一曲兮何荒唐,为秦而遁兮出为子房。天下有道兮登姚皇,共鲧斥兮夔龙骧。山中人兮乐时康,采芝采芝兮无褰我裳。”亦泛指逃避乱世、苛政,见元代诗人杨维桢的《题<陶弘景移居图>》诗:“句容 洞天元第八,茅家兄弟遁秦腊。”
尾联中的“险世”,指凶险的尘世,亦指世道的凶险,见宋代诗人欧阳修的《圣无忧·世路风波险》词:“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又见宋代诗人张元干的《送李文中主簿受代归庭闱》诗:“豹隐犹遮雾,鸾栖遂及瓜。绿林方在境,彩服径还家。世路久来险,人情何用嗟。胸中自丘壑,乐处是生涯。”
这一联中的“鹿门人”,指隐士,亦泛指文人雅士,见清方文《大龙山重访刘未沫丈兼怀白靖识师》诗之一:“一杯鷄黍约,四座鹿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