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漳:五位名人隐居在此
南漳是楚文化发源地,地处荆山的南漳县历史上5位有名的隐士:卞和、鬼谷子、司马徽、徐庶、冯哲夫等五人。
一、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
鬼谷子,名王禅,有多地相争, 战国时代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精通百家学问。鬼谷子,被后世尊为"谋圣",在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与老子、孔子并列的学术大家。他隐于世外,将天下置于棋局,弟子出将入相,左右列国存亡,推动着历史的走向。
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重要作品,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历代列为禁书。
附:指山岩位于南漳县巡检镇指山坪村。传为鬼谷子讲学之处,唐宋时曾改为白云观,供奉祖师神像。岩间有28个石洞,最大者可容千余人。岩间有两条直裂峡谷通顶,中段岩沿存有两进三上的石砌瓦盖小房七间。《襄阳府志.山川篇》记载:“清溪山,县南260里,鬼谷子隐居在此山中”。《荆州记》云:“西北有清溪,清溪之北有荆山。清溪山,鬼谷子王栩隐居处”。
二、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襄阳南漳人。是和氏璧的发现者。相传他在荆山得一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石头,便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后,他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随后楚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却果真是宝玉,遂称此玉为"和氏之璧"。此璧后传入赵,再转于秦。卞和因此由于献玉而闻名古今。
附:玉印岩,又名抱璞岩。位于南漳巡检镇金镶坪村,距县城78公里。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此得一璞玉,献予楚王,未被接纳,反诬玉为石,处以刖刑。卞和在此抱璞而泣,后来感动楚王,使人剖璞得玉,琢制成壁,名“和氏壁”。岩由此而得名。玉印岩坐北朝南,岩深11米,宽15米,高10米,岩高百仞,峭壁如屏,上凿“玉印岩”三字。内原供卞和像,像前竖石碑数通,其中最早的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所刻。
三、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 司马徽客居荆州南漳。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名士宋忠齐名。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 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附:水镜庄因司马徽称水镜先生而得名。庄前立有石碑,上书“汉水镜栖隐处”,为清乾隆七年(1742年)南漳知县徐彦所树。玉溪山北麓之石壁中有巨洞,传有白马出洞,故名白马洞。洞中建有水镜祠。据传水镜先生常在此弈棋、弹琴。主要景观有:草庐、水镜遗址、司马徽故事碑廊、水镜祠、幽居斋、善福洞、文笔峰、将军亭、禹王洞、老虎洞、藏龙洞、神迷谷、桃花流水、玉屏飞瀑等。
四、东汉曹魏谋士—徐庶
徐庶,名徐福,河南长葛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附:徐庶庙,也称徐公祠,坐落在南漳县城内,因三国名士徐庶曾隐居此地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是年,健锐营翼长富廉建“单公祠”,后改“徐公祠”。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守备任海复立“汉徐庶故里”石碑,塑徐庶像。以后多次复修。
五、国民临时政府内务部部长—冯哲夫
冯哲夫(1870-1952年),南漳县板桥镇人。1903年在日本留学。毕业后回国任省城(武昌)幼稚园附设女子保育科堂长。1908年任武昌模范小学校长。1911年辛亥革命国民临时政府成立之初,被举为内务部部长。“南北停战议和”后辞职,调都督府任顾问职。1921年任湖北省立襄阳第二师范学校校长。1927年辞职归里,养蚕、种花、读书、著文,后编纂《素园文集》5卷。
附:冯氏民居,位于南漳县板桥镇约一公里处的冯家湾村四组。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原为鞠姓人家所有。民居坐北朝南,依山就势而建,自南向北渐高。建筑群房屋5栋,分正门、中门、侧门,呈严格的中心对称,每个大门内又有两道小门和一个小院,为三进三出院式结构。该民居以石条为墙,石条之间相互咬合,并用了桐油、石灰浆。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