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差别充电比赛,让我们重新认知了手机快充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卖点?游戏玩家可能看重的是性能,追剧达人们可能偏爱高素质的屏幕和音效,极客用户想要能够自由刷机,而土豪则或许会说“我全都要”!
但是在所有的性能、所有的使用感受之上,对于智能手机、甚至可以说对于所有的消费级电子产品而言,都还存在着一个最高级别、但也最基础的“用户需求”:
有电!
没错,现如今,无论是电竞笔记本还是旗舰智能手机,硬件上的性能都是越来越强,甚至颇有“越级”的姿态了。但与之相对的,它们对于电量的渴求也普遍水涨船高——在刚刚结束的台北电脑展上,一大批需要配备两块“砖头”电源适配器的高性能游戏笔记本闪亮登场,让人不禁反思这是否已经背离了“Laptop”原本膝上便携的产品基因。而在智能手机领域,为了游戏、为了直播、为了多任务办公,我们更是早已习惯了一天一充甚至是一天多充。
当然,客观地来说,目前智能手机的电池技术还并未有根本性的突破,而消费者对于性能的渴望更是促使高规格的处理器、高能耗的相机模块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对于任何一家智能手机企业来说,在目前的技术限制下,要解决电池问题,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只剩下“快充”一途了。
然而,一场比赛暴露了快充的真相
智能手机的快充有多快?说到这个问题,可能马上会有朋友想到如今各大厂商普遍在发布会上强调的“XX瓦快充”。理论上来说,更大瓦数的快充头成本的确会比较高一点,在宣传层面上来说也比较好看~但这是不是说,更大瓦数的快充方案,充起电来就一定更快呢?
作为专业媒体,我们当然比较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但为了让大家有更清楚的认知,我们三易生活决定组织一届“无差别充电速度大赛”。使用市面上新近登场的几款手机,简单粗暴地考察它们在电量耗尽之后使用原装充电头从0%充满所需的时间,以及在不同时间段上所充入的电量差异。不想看图文的朋友,我们也为此准备了相应的视频内容。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参赛选手们:它们分别是OPPO Reno、vivo X27 Pro、魅族16s和一加7 Pro。我们将四款手机的充电头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和电池容量总结成下面这张表格:
不难看出,四款手机的电池容量和充电功率差异都不是特别大。但如果粗暴地、直接按照大部分的理解去做“数学题”(标称容量/标称充电功率)的话,那么看起来,四款手机的充电速度应该是依次递增、充电所用时间应该是依次递减才对。但是,真相是这样的吗?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先将四款手机全部使用到电量过低自动关机(低于1%),然后再分别插上各自的原装充电器,开机进行充电测试,每隔十分钟记录一次屏显电量,直到充满为止。最终,将数据汇总成如下表格:
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尽管四款手机的电池容量和充电功率大小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完成充电的时间却几乎没有多大区别。而如果将每一时间点上的屏显电量数据转换为折线图,那么更有趣的现象就出现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这张折线图中,线条的斜率(也就是倾斜的程度)实际上就可以看作是此时的实际充电功率。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得到一个结论:智能手机的充电功率,似乎并不和它充电头上的标称功率完全正相关。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充电头功率更大的手机,实际充电并不一定就更快!
功率大=充得快?事情原本就没有这么单纯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大家需要明白,充电头上所标注的“充电功率”,其实并不等同于手机电池实际上接收到的输入功率。这是因为手机的数据线、还有手机内部的充电电路本身都存在着电阻和能源转换的损耗。事实上,在电池内部,电能也不是直接以“电”的形式存储的,它还需要经过一个电能-化学能的转换,这个转换效率也不是百分之百。因此,对于手机的电池来说,实际上充入的电量可以粗略地这样表示:
充电头输出功率-充电线电阻损耗-手机内部电路电压转换损耗-电池本身电化学反应损耗=实际充入的电量
由于不同的手机在充电线的电阻、内部充电电路的效率、电池的电化学性质上都存在差异,因此首先充电头上标称的输出功率真正到了电池里,就已经必然会发生偏差——这是技术上无法避免的,而且也无法通过一般手段直接测得。
有时候,换一根更好的线,充电就能更快
当然以上这一点,还不是最重要的、导致本次测试最终出现了充电头上标称功率最小的手机,实际充电却最快这一结果的原因。真正重要的原因,在于不管是怎样的快充智能手机,其实际充电过程中的功率都是会不断变动的,实际上在大部分的充电时间里,都并不能达到那个宣传的最高功率。
在我们的统计折线图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清楚和戏剧化:在充电刚开始的10分钟内,此时各品牌手机的充电速度基本上的确和他们的充电头标称功率成正比。但是,可以看到一加7 Pro在第10分钟开始放慢了充电速度、vivo和魅族则是在第20分钟开始充电变慢,而表面上充电头输出功率最小的OPPO Reno却是差不多在40分钟之后才开始降低充电速度——而这,就有些类似“龟兔赛跑”的原理,使得表面上看似最慢的充电方案,实际上却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整个充电过程。
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既然充电头上的标称最大功率不等于实际充电功率、既然标称功率更大的手机不见得充电更快,那这岂不是坑人吗!当然不是。
首先,我们本次测试的四款手机在他们的峰值充电功率上差异不是那么大,如果换成那些40W、50W的超级快充手机,结果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其次,从我们的统计折线图中其实也能看出,更大功率的快充方案尽管不一定充满所用时间更短,但它在开始充电的短时间内的确有着明显的速度优势,这意味着对于那些紧急情况下的碎片时间充电(比如说,“充电五分钟”之类的)来说,大功率快充依然有着无法替代的体验优势。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真屏下摄像头手机降临,却宣告了LCD的末日
今天,小米与OPPO不约而同公布了自家的屏下摄像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