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下寒、中焦淤堵的人越来越多,中医教你几招平寒热、疏气机,把火引出去!
夏秋之际寒包火状态:火郁而发之
夏秋交季之时,若出现发热、无汗、时有鼻塞、肩背疼痛乏力、怕冷畏风等,那你是进入了「寒包火」状态了。
夏秋交际,气候变化大,热气还是在地面上蒸腾,一丝丝凉意缓慢升起,外在大环境仍然以热为主,直到末伏结束之后,热气才会慢慢退去,凉意才占据主导位置。
人体内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即古人所说的「天人相应」状态,较冬季依旧是热的状态,尤其是脾胃所处的中焦,全身肌腠毛孔仍处于打开。
这时候问题来了,天气的炎热,现代人为了舒适肯定是要追求散热、凉爽的状态啊,空调依旧是低温高速运转着,这股人工凉气与自然缓慢升起的凉意随着打开的毛孔侵袭体表,与体内的热气形成平衡状态。
正常体质下,这种冷热之间的差异,人体会通过自身调整进行平衡,如果体质较弱,或是热强、或寒多,就会出现开头所说的寒包火病理状态了,引起身体不适。
寒热之间的博弈,引起身体各种不适,内热过重,就发烧、口渴、咽喉红肿、嗓子疼症状突出;外寒过强则有全身冷痛、怕冷畏风症状明显,寒包火则是两者均有,多数以热象更明显。
对于当代各种工作,娱乐场所,空调、冷饮随处可见,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这样寒热交争的情况了,影响日常的工作及生活。
总的来说,寒包火是寒热之间的博弈,是寒热状态失衡的病理状态。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寒包火」
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健全,现代很多溺养的家庭中,饮食不规律,吃饭习惯不好,吃一会儿玩一会儿,或者遇到爱吃的东西暴饮暴食等等,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的最大限度,这时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时地消化吸收,容易造成小儿不消化或消化不良,也就是常说的积食。
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食物没有被及时地消化吸收,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便积而化火,小儿本是稚阴稚阳体质,体内一旦有积热,阴阳失衡的「多米诺骨牌」就被推到了,这时若又有空调、冷饮等外寒加持,很快就形成了寒包热,寒热相争的状态。
尤其夏秋之交这种季节交替时候,这会在儿科见到很多明明高热不退,却无汗,一退热下午又烧起来的小朋友,诚如《脉经》中说:「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经常出现积食的小孩可以说是寒包火的常客。
三焦是六腑之一,属于无形之腑,是人体躯干的一个最大通道,体内气血阴阳寒热等都需要经由三焦布散;上焦主要对应心肺,下焦主要在肾,中焦则主要在脾胃。
其中脾胃所处的中焦是上下二焦链接的重要的道路,也是身体内寒热阴阳气血平衡重要的上下通路,「中焦如沤」的腐熟功能是否正常,是整个三焦上下通路的重要保障。如中焦受损,上焦部分以心为主的火性,便不能下行去温煦下焦的肾水,位于下焦的肾水也无法经由中焦上行去滋心火,便出现上焦火盛,下焦寒极的一种病态。
而位于中焦部分的堵塞或是脾胃受损导致功能下降时,因为中焦本身是「沤」的一个作用,食物在此腐熟消化,功能失常时候,大量食物堆积无法得到运化,长期积滞化热,中上二焦热甚至,表现在体表则为心脾胃的火性。
加之在夏秋之际,人们长期避热就凉处于空调房,外寒侵袭,因而脾胃功能欠佳的这部分人更容易出现寒包火状态,出现身体发热,口眼干燥,咽痛,长痘,但却四肢怕冷,不出汗,腰酸腿软等不适。
教你几招平寒热、通中焦、疏气机
夏秋交际之时的寒包火,多数是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导致的,予以一些纠正可以改善这种状态。
例如从高温室外突然进到温度低的室内,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跟不上室内外温度骤变的速度,很容易突然受寒,形成内热外寒,届时需要在门口过度地带稍等片刻,带身体稍微适应一下变冷的温度即可;
剧烈运动过后需等到擦干汗液,温水冲洗为宜,不宜直接洗冷水澡;室内温度稍微调高一些,一般与外界温度不超过8度为宜,过冷则易被寒邪侵袭,温度过高当然夏天也非常难熬。
饮食方面少进食冰镇饮料,不贪凉,尽量减少人为制造的寒气侵袭即可。对于容易积食的小儿,规律进食,进食时间相对固定,养成不偏食,禁忌暴饮暴食等习惯;轻度积食小儿科手动顺时针摩腹,通络腹部气血;或将少量谷芽煮水食用促进消化。
中焦脾胃差是寒包火的重点人群,培补脾胃是根本的预防寒包火的方法,脾胃健,中焦得养,则三焦通畅,自然寒热阴阳气血之间得以平衡。
金元时期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主张平素调养以脾胃为重。
寒包火初期很多症状都有发热感,低热,但没有出汗,我们称之为内热,中焦功效失衡,导致的内伤发热。对于本身中焦脾胃差者,便是正气前佳而不能「沤」,这样的热,李老主张用「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去调理这种脾胃气虚发热。
因此便有了传世明方补中益气汤,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以补益脾胃之气,健脾养胃,达到退热的效果,这个方对于脾胃差的寒包火人群同样有益。
刮痧是传统一种理疗方式,通过强制解表,来达到透邪外出的目的。通过经络配穴的原则,还能起到激发经气,调整腑气之用。
寒包火最难受的状况就是身体寒热交加,明明身体很热,又很怕冷怕风。这时除了摆脱过于寒冷的坏境之外,还可选择穴位刮痧,例如风池穴。
风池穴具有发汗祛风散寒的作用,用刮痧板角部直接着力于风池穴,轻柔旋转回环刮拭双侧穴位,能够缓解寒包热中的发热无汗头痛,肩颈痛的症状;对于内热还可以取用经络刮痧方式来透热外出。寒包热者还可以选择足太阴脾经,及我们小腿内侧部位刮痧,可起到激发脾胃经气,加强脾胃转运功能的作用。
对于大部分初学者选择相对好操作,安全的部位为宜:一般选用水牛角刮痧板;在皮肤表面使用一些万花油、橄榄油作为润滑剂;在颈后部正中线、背部正中或腰背部两侧操作;每个部位刮3~5分钟,以出痧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
一般来说痧出汗出,那种轻微发热的感觉很好,因为积热会随痧透出,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澡,此时仍是内热外出状态,休息身体内气机稳定后再洗为宜。
中 一 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