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呈坎
呈坎村前
旅游第一站,竟然不是山而是村:呈坎古镇--东汉八卦村。一个罗姓聚族而居的千年古镇,据称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踞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但兴盛似乎是唐末宋初及以后的事,即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并“筑室而居焉”(元张旭《罗氏族谱序》)。此后,呈坎似乎一路风生水起,科甲不断,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制墨家、自然科学家等英才辈出。可以敲打国人记忆的响当当的人物有岳飞案主审、宋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杨州八怪之一罗聘,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奉直大夫翰林罗廷梅等即是此村人,可谓代有才人,人文荟萃。
为呈坎之名背书的古今文人才子也不少,排得上号的,有苏东坡,他曾应邀给《罗氏族谱》写序,在序中盛赞罗姓“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更将呈炊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民国讫今,像许多借名人名地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糙子文化人一样,为借呈坎之名给自己长名声而题字题词的真假虚实文化人也不少。于今,一个700多户75%为罗姓的古村落,竟然已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21处,号称"国宝之乡",可看之处自然不少。
李秋石摄
与国內其他地方的古村古镇一样,古民居大片扎堆,街巷纵横,高门大户在其中鹤立鸡群。不同的是:呈坎古镇按八卦图布局,坐山拥水,初入村若无向导,迷路是必然的,且你只能靠碰,根本看不完其中几座必看的古建筑。呈坎的另一个不同是:导游与别处不同,均由至少50岁以上老人中老年妇女担当,带路加讲解按人头一个人5元钱,童叟无欺。一进村,立即会有1⃣️大群老太太迎上来拉生意,不明觉厉者很容易被这阵势吓着。我们请了一个当地罗姓的老大姐,她土生生长,招女婿上门的,已经60多岁了,估计他们村没有多少人能有她熟。指音一座明清老宅,她讲述了该宅主娶五个老婆的故事,每一个来自哪里都有根有据。
李秋石摄 在这位自称有65岁的罗姓大姐的导游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一众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美轮美奂,因为下午三点多钟才进村,无法详解遍游,只能点发,罗大姐带领我们在迷宫一样的村里穿堂走巷,先后参观了罗嗣海宅(明代)、环秀桥(元代)、罗永祈宅(明代)、钟英楼(明代)、罗纯夫宅(清代)、燕翼堂(明代)、长春社(宋代)、隆兴桥(明代)
、罗东舒祠。以上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紧赶慢赶,到罗东舒祠时已是下午五点半,罗东舒祠已关门闭馆,这一点,罗大姐是有提醒的,她让我们赶在五点前去参观她口中最高大的民居古建。面对高大上锁的木栅门,我们只能隔栅远观柱高堂阔的厅堂合壁高挂着罗东舒祠的巨幅扁额。罗大姐用方言跟管门的白发老翁沟通,他们似乎吵起来了,但是老翁边吵又边来开锁,他看样子刚喝了点酒,脸红赤赤的有些兴奋,他见我们疑惑,转而用夹生普通话对我们说,不是说你们,我说她不应该这么晚才带你们来。他放我们进去了。大殿四壁,挂了九位罗姓先人画像,后寝似更为高大,而后寝之后,更有一重更加高大的实木建筑,配一大两小三幅七级实木台阶,上檐高悬宝纶阁扁额。五彩缤纷的彩绘和精美木雕目不暇接,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见古民居太多,有些麻木,与我家公子沟通观感和照片,他拍的灰墙黑瓦让我莫名震憾。灰可不就是从进入黄山以来所看到的主打颜色?灰的山、灰的墙、灰的村,而黑瓦均带着厚厚的岁月包浆,与灰色一道,有些泛白了。因为临近春节了,整个呈坎村张灯结彩到处挂满成串红灯笼,贴满红色福禄寿喜财,灰色主打色上有红色点缀,喜气岂止盈门?那是喜气盈村,于我,更是喜气盈心。
李秋石摄
李秋石摄
李秋石摄
李秋石摄
李之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