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篇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1

内容提要:红山化的玉器内函丰富,特征鲜明且体系完整,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中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将两文化的玉器在材质、种类、纹饰、创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其中的相似性表明它们正处于相似的社会发展阶段,并根据相异性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结构等方面的不同,提出了关于它们衰落原因的假说。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公认的第一个高峰。当时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原始文化中都出现了玉器,其中尤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多,数量大,制作精美,自成体系,影响深远。本文拟通过两个文化玉器的比较分析来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加深对它们文化内涵的认识。这也正是本文与前人所做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比较分析的不同之处。
  一、玉与玉器
  在正式论述之前,有必要廓清一下本文使用的一些概念,并就方法论的问题做一简要阐释。
  (一)玉材
  玉,就国际通用的宝石学和矿物学概念而言,包括两种矿物——碱性单斜石的硬玉和钙角闪石中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但这是近代分类科学发展后得出的论断,与古人对“玉”较为模糊笼统的认识不符。因此古代社会“玉材”的内涵要比现代的定义广泛,具体包括: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石、水晶、玉髓等。
  (二)玉器的分类与分期
  玉器的类型学分析是玉器研究所需的最基本理论。因为各个时代玉器的文化内涵有所不同,所以对玉器的分类首先应基于对玉器发展史的分期:
  1.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2.夏商周时期;
  3.春秋战国一两汉三国南北朝时期;
  4.隋唐一明清时期。
  就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而言,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玉器分类法的实质是将历史时期现成的玉器分类以器物形制的简单类比为渠道向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或更早的阶段推广。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以玉璧为 例,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将扁平圆形,正中有孔的玉器统称为璧,然后根据《周礼·大宗伯》中“以苍璧礼天”的记载将它当成礼器。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文化内、不同形制的玉壁功能差异很大:齐家文化和良渚文化中的玉璧(图:1)可能是象征财富的葬玉;红山文化中方圆形、一侧有l-3个小孔的玉壁(圈:2),可能是缝缀于衣服上的装饰品,双联、三联璧(图:3、4)则可能是用来悬挂的饰物……事实证明这种研究方法未考虑器物所属的特定历史文化环境,是不科学的。俞伟超先生在阐释器物类型学时曾提及:“可是现在却往往把某些新石器时代的器皿,只因某些形态特点同某些商、周礼器的形态特点有接近处,就使用了某些礼器之名。这恐怕是不妥当的。……就容易引起概念上的混乱”,正是对此类研究方法的批评。
  不可否认,因为时代的久远和相关资料的缺乏,对史前时代玉器用途与功能的研究和以此为基础的比较研究比在历史时期进行相同的研究面临更大的困难,但从另一方面讲也为玉器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作者尝试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玉器做如下分类:
  1.用具,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工具、武器、乐器等;
  2.装饰品;
  3.礼仪用玉,包括仪仗用玉、葬玉等;
  4.宗教用玉。
  这个分类方法在具体使用时还有一些需说明之处:红山文化玉箍形器(图:5)的功能至今尚未有定论,但它一般出土于死者头骨附近,很可能为束发器,所以暂作装饰品处理。两文化中出土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下的玉璧可划为一类,属于装饰品。红山文化的方圆形璧,多分布在死者头骨两侧或身体周围,根据它们的分布位置、磨损痕迹等推测此种玉璧原先可能缝缀在冠帽、衣服之上,此种用法不见于良渚文化,故单立一项。良渚文化中有大量的玉锥形器出土,经研究表明它们的功能十分复杂:单独出土在死者头部附近的锥形器可能是具有发簪功能的用具(图:6);出土在死者腰腹等部位的零散锥形器可能是用来挂系的装饰品(图:7);出土在一定的位置如口中的锥形器有葬玉的特点(图:8),属于礼仪用玉;与冠形饰一起出土的锥形器可能为“冠”的一部分(图:9),属宗教用玉。两文化中虽然都存在串饰,但良渚文化内某些串饰复杂而精美(图:10),已具有组佩的特点,故另立一类,属于礼仪用玉。良渚文化有一种常在一座墓内集中出土的制作粗糙的玉璧,可能是财富的象征,应属于葬玉。良渚、红山文化中都曾出土锛、刀、斧、钺等用具形玉器(图:11、12),但它们与良渚文化内属于礼仪用玉的豪华型玉钺(图:13)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归为“用具”。
  作者之所以花费这么大篇幅在概念廓清和方法论探讨上,主要是因为国内考古学基本理论中尚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严密科学的方法论,研究难免会走弯路,势必会出现各持一辞,争论不休的局面,连带的使所有研究成果都受到质疑,这不利于研究的长远发展。
  二、比较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小凌河流域,年代为距今6500一5000年前,以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和石耜等为特征器物。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年代为距今5300—4200年前。以薄胎黑陶、贯耳器、耘田器等为特征器物。
  (一)玉材
  红山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蛇纹石等,即现在所说的岫玉。其玉材硬度为2.5-5.5,比重2.5—2.8,颜色较均匀,透明度较好。其产地就在红山文化分布的范围内,获取较为容易。
  良渚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等,玉材硬度为6—6.5,比重2.9-3.1,内部结构不均,目视可见毡状、簇状或捆状交结结构,透明度较差。其产地虽还未确定,但“就地取材”的可能性较大。
  (二)玉器的种类
  1、相似器物
  珠、坠、管、串、环、玦、镯、璧、璜等;
  锛、刀、斧、钺等;
  龟、鸟、鱼等动物形玉像以及玉人像。
  2、相异器物
  红山文化
  用具,匕形器、棒形器等

(0)

相关推荐

  • 从玉石向玉器的转变说明什么是“神玉阶段”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从混沌茹血的智人到后工业化和信息时代,人类只经历了几千年,而从猿到人类已经经历了1000万年. 我们知道,元谋人距今有164万年,而北京的周口店人距今也有20万至70万年. 北 ...

  • 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的鉴定特征(沈阳故宫资料)

    玉器.新石器时代玉器评述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器在中华大地蓬勃发展,大放异彩,玉器的使用地区呈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濒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的半月形分布.分布在这一地区的崇尚玉的部落经长期交流.实践, ...

  • 双璧同辉,穿越千年,相遇赤峰

    中国古代两大用玉中心,北有红山,南即良渚. 红山玉器出自北方,因材造型,粗犷豪放追求神似,良渚玉器擅长纹饰,深沉严谨,更为抽象. 红山古民以玉器作为"巫玉",完成对"神灵 ...

  • 第七百四十一篇  红山文化勾云青玉佩在赤峰市面世

    X 图1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图2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近日,在家住红山区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古玩收藏爱好者家中,记者见到了一枚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勾云青玉佩. 这枚玉佩长21厘 ...

  • 第七百六十三篇  红山玉文化与中华民族魂1

    红山玉文化与中华民族魂 --揭秘牛河梁 朱成杰 一.红山玉文化的形成 红山文化的重心可以说就是玉文化.三十年代红山文化发现之初,乃至五十年代尹达先生命名红山文化的时候,红山文化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那时 ...

  • 第四百六十一篇  巴林右旗古日古勒台红山文化遗址

    X 遗址位于巴彦塔拉苏木古日古勒台村北山坡上,在古日古勒台庙(嘉佑寺)废址北,南距古日古勒台河近2华里.遗址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1983年当地社员在此挖坑植树,使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地表 ...

  • 第五百三十一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皮

    X 关于玉器的沁色,难就难在沁色和玉皮的区别.可以这样认为,沁色和玉皮,都是玉的表面物质,是玉的本身材质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其区别仅仅 ...

  • 第五百四十一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纹饰

    X (一)凸弦纹.凸弦纹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一个显著特征.凸弦纹也被称为棱线,红山文化玉器中的鸟类翅膀和尾巴.茧蛹的腹部和脊.龙的长鬃和勾云形器的弦等都采用棱线的表现手法.前图所示玉鹰凸弦纹的表现手法十分 ...

  • 第五百八十一篇  红山文化有过一个英雄时代

    "从遗址的情况和考古报告看,红山文化积石冢主人位阶有序.等级分明.用玉为葬.规格较高,大多数是英雄的待遇.红山文化也确有一个英雄时代."8月30日,在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上,辽宁 ...

  • 第六百一十一篇  红山文化定居农业生活方式(二)

    (续) 牛河梁第二地点四号冢有二座比较古老的筒形器墓,墓主亦为男性或性别不明.环绕墓穴摆放一圈手制彩陶筒形器,墓中陪葬一件轮制彩陶罐.筒形陶器是兴隆洼和红山文化常见陶器,具体用途不明,但肯定与祭祀有关 ...

  • 第六百八十一篇  红山文化玉器与传统中国画

    X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品. 提要:红山文化玉器与传统中国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即均具有写意的艺术观,在手法上也常以线为主观进行造型.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达愈尽善尽美.博大而精深,它是根植于中华民族 ...

  • 第七百四十三篇  红山文化玉器概况

    图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图2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西辽河流域史前时期最为强劲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年代为距今6500年至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