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篇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1
内容提要:红山化的玉器内函丰富,特征鲜明且体系完整,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中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将两文化的玉器在材质、种类、纹饰、创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其中的相似性表明它们正处于相似的社会发展阶段,并根据相异性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结构等方面的不同,提出了关于它们衰落原因的假说。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公认的第一个高峰。当时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原始文化中都出现了玉器,其中尤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多,数量大,制作精美,自成体系,影响深远。本文拟通过两个文化玉器的比较分析来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加深对它们文化内涵的认识。这也正是本文与前人所做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比较分析的不同之处。
一、玉与玉器
在正式论述之前,有必要廓清一下本文使用的一些概念,并就方法论的问题做一简要阐释。
(一)玉材
玉,就国际通用的宝石学和矿物学概念而言,包括两种矿物——碱性单斜石的硬玉和钙角闪石中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但这是近代分类科学发展后得出的论断,与古人对“玉”较为模糊笼统的认识不符。因此古代社会“玉材”的内涵要比现代的定义广泛,具体包括: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石、水晶、玉髓等。
(二)玉器的分类与分期
玉器的类型学分析是玉器研究所需的最基本理论。因为各个时代玉器的文化内涵有所不同,所以对玉器的分类首先应基于对玉器发展史的分期:
1.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2.夏商周时期;
3.春秋战国一两汉三国南北朝时期;
4.隋唐一明清时期。
就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而言,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玉器分类法的实质是将历史时期现成的玉器分类以器物形制的简单类比为渠道向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或更早的阶段推广。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以玉璧为 例,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将扁平圆形,正中有孔的玉器统称为璧,然后根据《周礼·大宗伯》中“以苍璧礼天”的记载将它当成礼器。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文化内、不同形制的玉壁功能差异很大:齐家文化和良渚文化中的玉璧(图:1)可能是象征财富的葬玉;红山文化中方圆形、一侧有l-3个小孔的玉壁(圈:2),可能是缝缀于衣服上的装饰品,双联、三联璧(图:3、4)则可能是用来悬挂的饰物……事实证明这种研究方法未考虑器物所属的特定历史文化环境,是不科学的。俞伟超先生在阐释器物类型学时曾提及:“可是现在却往往把某些新石器时代的器皿,只因某些形态特点同某些商、周礼器的形态特点有接近处,就使用了某些礼器之名。这恐怕是不妥当的。……就容易引起概念上的混乱”,正是对此类研究方法的批评。
不可否认,因为时代的久远和相关资料的缺乏,对史前时代玉器用途与功能的研究和以此为基础的比较研究比在历史时期进行相同的研究面临更大的困难,但从另一方面讲也为玉器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作者尝试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玉器做如下分类:
1.用具,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工具、武器、乐器等;
2.装饰品;
3.礼仪用玉,包括仪仗用玉、葬玉等;
4.宗教用玉。
这个分类方法在具体使用时还有一些需说明之处:红山文化玉箍形器(图:5)的功能至今尚未有定论,但它一般出土于死者头骨附近,很可能为束发器,所以暂作装饰品处理。两文化中出土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下的玉璧可划为一类,属于装饰品。红山文化的方圆形璧,多分布在死者头骨两侧或身体周围,根据它们的分布位置、磨损痕迹等推测此种玉璧原先可能缝缀在冠帽、衣服之上,此种用法不见于良渚文化,故单立一项。良渚文化中有大量的玉锥形器出土,经研究表明它们的功能十分复杂:单独出土在死者头部附近的锥形器可能是具有发簪功能的用具(图:6);出土在死者腰腹等部位的零散锥形器可能是用来挂系的装饰品(图:7);出土在一定的位置如口中的锥形器有葬玉的特点(图:8),属于礼仪用玉;与冠形饰一起出土的锥形器可能为“冠”的一部分(图:9),属宗教用玉。两文化中虽然都存在串饰,但良渚文化内某些串饰复杂而精美(图:10),已具有组佩的特点,故另立一类,属于礼仪用玉。良渚文化有一种常在一座墓内集中出土的制作粗糙的玉璧,可能是财富的象征,应属于葬玉。良渚、红山文化中都曾出土锛、刀、斧、钺等用具形玉器(图:11、12),但它们与良渚文化内属于礼仪用玉的豪华型玉钺(图:13)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归为“用具”。
作者之所以花费这么大篇幅在概念廓清和方法论探讨上,主要是因为国内考古学基本理论中尚有诸多有待完善之处。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严密科学的方法论,研究难免会走弯路,势必会出现各持一辞,争论不休的局面,连带的使所有研究成果都受到质疑,这不利于研究的长远发展。
二、比较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小凌河流域,年代为距今6500一5000年前,以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和石耜等为特征器物。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年代为距今5300—4200年前。以薄胎黑陶、贯耳器、耘田器等为特征器物。
(一)玉材
红山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蛇纹石等,即现在所说的岫玉。其玉材硬度为2.5-5.5,比重2.5—2.8,颜色较均匀,透明度较好。其产地就在红山文化分布的范围内,获取较为容易。
良渚文化玉器所采用的玉材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等,玉材硬度为6—6.5,比重2.9-3.1,内部结构不均,目视可见毡状、簇状或捆状交结结构,透明度较差。其产地虽还未确定,但“就地取材”的可能性较大。
(二)玉器的种类
1、相似器物
珠、坠、管、串、环、玦、镯、璧、璜等;
锛、刀、斧、钺等;
龟、鸟、鱼等动物形玉像以及玉人像。
2、相异器物
红山文化
用具,匕形器、棒形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