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贺岁戏”

近几年来,岁末年初总有几部风趣幽默、喜剧味浓浓的电视剧或影片推、出,被称为“贺岁剧”、“贺岁片”。其实,早在六七十年前,京剧界就有春节前后上演“贺岁戏”的传统,只是当年还没这一名称而已。

  早年的京剧“贺岁戏”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吉祥戏”。如有新婚喜庆或大团圆结局的《龙凤呈祥》、《牛皋招亲》、《御碑亭·金榜乐·大团圆》等。《金钱豹》、《钓金龟》、《摇钱树》这些戏,因剧名中嵌有“金”或“钱”字,故也常在春节演出。武戏,则演不死人的《两将军》、《神亭岭》、《莲花湖》等,以示吉利。

  二是“反串戏”。旧时农历年底戏班最后一场叫“封箱戏”,主演们各自拿出看家戏,大轴戏则全体名角反串演出《八蜡庙》、《法门寺》等角色众多的群戏,生演旦或旦演净,既自娱自乐又招徕观众。1956年农历除夕夜北京京剧团举办本团内部联欢的迎春晚会,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李世济、小王玉蓉、李多奎、马富禄等合作反串《八蜡庙》,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界最盛大、最精彩的一台反串戏了。

  三是“玩笑戏”。由多才多艺的演员反串学唱各行当、各流派唱段或自拉自唱、戏中串戏的《拾黄金》、《盗魂铃》、《戏迷传》等;有的是纯粹的轻喜剧、娱乐戏,如《打面缸》、《小过年》、《打花鼓》等,热热闹闹,滑稽开心,以博观众一笑,增添节日的欢悦和愉快。

  四是“特殊戏”。是指特殊编排成系列或将同一行当名角集中于一场晚会的演出。如把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戏《无底洞》(鼠)《小放牛》《武松打虎》……等十二出戏串联依序演出;或把多位花脸名家集于一台,各献拿手好戏;或让梅程尚荀四大名旦、马谭杨奚四大须生的传人联袂合作,各展艺术魅力,各扬流派之长。

  春节前后各地剧团适时推出上列各类“贺岁戏”,既能挖掘、继承传统,丰富上演剧目;又能吸引新老观众繁荣京剧市场,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转自一轮明月百度空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