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常惠之都护西域
与苏武同时期的外交家,常惠远没有苏武的名声大,但读过史书的人,无不承认常惠外交实力的出色,常惠不仅仅是外交家,更是西汉少有的军事家。
常惠身上闪光之处在于对于国家的忠诚,他从少年开始出使晚年归来,历任三朝皇帝,多次作为使臣,匈奴、龟兹成为手下败将,置解忧公主于无忧之中,丝绸之路得以开通,西域之境的安稳,离不开常惠的功绩。人们常会记住世界第一高的山峰,但很少记得第二高的山峰,常惠的历史功绩远在苏武之上!
(一)
古道西风,荒漠戈壁,带给人无限的向往和探索。
历史则是后人一遍遍翻阅的教科书,教给后人智慧和勇气。
郑吉被困车师,站在交河城上,望河水相交又汇流的黄土地,长安城的繁华和喧闹在郑吉的脑海中翻腾。
史料对郑吉未成名前的记录寥寥几字:数出西域。
一个人的胆识和勇气是后天经历铸就的,这种血性与基因来自从军的第一任长官。
在郑吉出道之前,西汉正式用兵西域共8次,其中武帝时代5次,昭帝时2次,宣帝时1次,从郑吉的身份和年龄上推算,他只可能参加了后两次。郑吉是士兵出身,那么郑吉是跟谁数出西域。
傅介子刺杀楼兰王时,郑吉应是其中士卫之一,他直接参与了刺杀楼兰王和匈奴使者的行动,了解当年赖丹被杀的前因后果,回归后被提升为底层军官。
常惠三次出使西域的随从,都有技高胆大又有西域经历和战功的军士,自然有了一名叫郑吉的军官,底层军官只有在有卓越的贡献方可能提升为更高级的军官,随常惠回归后,郑吉再次立功,升为郎中。
常惠降服龟兹后,宣帝派人去西域屯田,地点渠犁。在人物筛选上,由熟悉西域的长罗侯常惠推荐。
常惠推荐的人就是郑吉。郑吉此次赴西域屯田以侍郎的身份,这是相当于副部级的高官。汉承秦律,西汉时,军功爵制依旧在施行,由军功提升的军人肯定不是和平年代高官的岁数。常惠对郑吉的评价是,为人坚韧刚毅,熟悉西域事务。
当年,常惠带乌孙兵远击匈奴时,带过把车师也收复了,这是历史上的“三争车师”,汉军胜。车师夹在汉与匈奴之间,两头为难,常惠回长安后,匈奴再次占据车师。
地节二年(前68年),郑吉和校尉司马熹率领士卒屯田渠犁。第二年,屯田大丰收,郑吉发调周边诸国兵力再次出击车师,赶走了匈奴人,车师再次臣服汉,这就是历史上的“四争车师”,汉军胜。
地节四年(前66年),驻扎在渠犁的郑吉派出300人,前往车师屯田。打算以车师为支点,控制匈奴。
车师(今吐鲁番盆地)这个地方是一个战略要塞,是通往丝路北道的咽喉,如果车师不保,丝路自然会中断。所以车师便成为汉与匈奴争夺的要地。
匈奴得知汉军屯田车师,不断的发兵骚扰,试图赶走汉军。于是郑吉率渠犁的1500人赶来增援。而匈奴看汉军增兵也派出更多人马堵击汉军。
郑吉的士兵不是普通的农民,有很大一部分是内陆豪强之士,因犯法被遣往西域屯田,以功抵罪,其中不乏亡命之徒,所以战斗力极强,千余人的军士抵挡着上万的匈奴兵。终因寡不敌众,退入交河城。而交河城四边峭壁,易守难攻。于是,郑吉上书朝廷,请求增兵车师,保证车师屯田,而信使能突围送信,可见汉军个体的战斗力之强。
接到救援信的朝议中,文官集团一致认为,车师距长安太远,屯田成本高,不如放弃车师。
于是,常惠再次领命出征,解救被困在车师的屯田部队。拉开了“五争车师”之战。
此战,郑吉因功晋升为卫司马,被任命为护鄯善以西南道使者,这是西汉在轮台设置使者校尉的起始。
(二)
高手过招,在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常惠集中的是张掖、酒泉的边防部队。
解围的办法有两种。
一种是正面冲突,那种结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匈奴是马上民族,来的快,跑的也快。汉军长途奔袭,车马劳顿,如正面交锋,对汉军不利。甚至失败的机率大。
第二种是抄其后路,这种结果会让敌对方无后援,缺粮草,扰乱敌军心,呈前后夹击之势,在中国历史上这类战争比比皆是,最有名莫过于“围魏救赵”的办法,这是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军事利益,自古知兵非好战。
真正的军事战略家所采用的办法多是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可以做到决胜千里。
常惠是真正的军事家,他采用了第二种办法,史书记载叫“扬威武车师旁”,也就是常惠出玉门关后,并没直杀车师。而是在蒲类泽(今巴里坤)一带攻击了匈奴的基地。让匈奴首尾难顾,于是,匈奴军队荒乱中撤离车师。
车师的围困解除了,郑吉从容的带领屯田士兵返回渠犁屯田地。
车师解围是这段时间到元康二年(前64年),常惠并没有去乌孙,只是驻兵于匈奴与乌录的边境附近,最大的可能就是蒲类泽,但是乌孙王找到了常惠,并托常惠给宣帝带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这样写的,乌孙王愿意将汉室的外孙元贵靡立为王位继承人,请汉室安排一位汉家公主,再嫁乌孙,亲上加亲,以共抗匈奴。乌孙国将以骡、马各千匹作为聘礼,以迎汉室公主。
元贵靡是乌孙王翁归靡与解忧公主的长子。
这封信,足以说明,汉与乌孙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乌孙上层亲汉排匈奴的势力占了上峰。
当年细君公主远嫁乌孙的聘礼是马千匹,解忧公主远嫁时,马都没给,汉武帝派人送到乌孙去的。而此次的聘礼也足以说明乌孙王的诚意。
那时候,大将军霍光已故,文官集团的领袖是萧望之,宣帝时的大儒,此人是汉开国元勋萧何的后人,时任大鸿胪,在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他反对再嫁公主,他认为乌孙太远,且不讲礼法,多变,不可信。
但宣帝认为,加强汉与乌孙的联盟是国策,不可因为一个小女子而影响军事联盟的关系,于是解忧公主外甥女相夫被封为公主,准备亲上加亲的远嫁乌孙。
悬泉置出土的木简记录了这次史书上这次语焉不详的常惠第五次出使西域。
这支木简其实是一个帐本,叫《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簿》,其中记录了,长罗侯常惠带领了450余人从长安出发到乌孙接受聘礼。随行的有长史、军侯丞等高级官员,其中还有300人的施刑士,为什么还带了这么多杀人不眨眼的屠夫,说明随行的是一支彪悍凶猛的警卫部队。可见这是一个高规格的使团。
这年10月使团由乌孙返回长安,随使团返回的有300人的乌孙迎亲队伍,这些人同样是高规格出使。也是乌孙有史以来派往长安的最高规格的使团。
庞大的迎亲和送亲队伍走到敦煌,从乌孙传来一个坏消息。乌孙王翁归靡死了,而太子元贵靡并没有顺利继位。继位的是前任乌孙王军须靡与匈奴公主还生的儿子泥靡。
(三)
这一年是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
这一年西域发生大事件。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九月,匈奴发生内乱。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带了十几万的骑兵部队沿汉边境围猎,企图乘虚入境抢劫。刚好有一个匈奴人跑到长安报告了单于的军事目的。于是宣帝派后将军赵充国率四万骑兵驻守在沿边九郡,长城内外,两支军队同步围猎。
单于看没机会入侵,加上突然无故吐血,于是收兵回王廷,再于是,派了一个使者来长安,要求和亲,这边汉朝君臣还没商量好是否和亲,那边单于死掉了。
虚闾权渠单于在位时,对贵族颛渠阏氏极为不满,把他贬职,于是颛渠阏氏便于右贤王私通,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单于病故,乘其他诸王还没到达龙城奔丧。颛渠阏氏帮助右贤王成功篡位。
这个新任的单于叫握衍朐鞮,此人为人残暴,屠杀了前任单于信任的官员,且将前单于的子弟的官职全部罢免。
按理说,单于的位置原本是左贤王的,但左贤王当时把位置让给前任单于。前任单于也答应今后再传位给左贤王的儿子。
左贤王的儿子就是日逐王先贤掸,日逐王原本与新任单于虚闾权渠关系就不好。现在匈奴人都说应当让日逐王当单于。
日逐王担心新任单于会找茬杀了他,于是这一年他派人联络郑吉,愿意带领本部人马一万二千人全部降汉。
于是,郑吉带领龟兹等国五万兵马,迎接逐日王先贤掸,按朝廷的意图,将日逐王部安置了河曲一带,也就是今天的青海。并将日逐王送往长安。
到达长安的日逐王受到了宣帝的款待,被封为归德侯,在长安落户。
郑吉因功被封为安远侯,于是他在距阳关2700里的乌垒筑城,设立幕府,名为都护府。
由于内乱不断,匈奴已无力西顾,于是撤消了设在西域的仆僮校尉。
由此,西域都护府成为西域各国的管理者。
西域都护府直属汉廷,相当于内陆的郡太守。其职责就是监督乌孙、康居等36国的动静,掌管西域驻军,如果发生事变,能安抚就安抚,安抚不了就出兵讨伐,从而使汉朝的诏令在整个西域得以传播。保证了丝路的畅通。
西汉自张骞出使西域至郑吉设立都护府,用了79年时间,终于将西域征服。
而此时,在乌孙内部也发生内乱。乌孙王翁归靡死了,原本想传位给儿子元贵靡,但是乌孙的贵族支持前任乌孙王军须靡的儿子泥靡当了乌孙王。翁归靡与军须靡是堂兄弟,军须靡去世前曾当着众贵族的面让翁归靡答应,得泥靡长大后,传位于泥靡。
这个事件说明三个问题,第一、乌孙人是以诚信为本的。第二、亲匈奴势力在贵族中比亲汉势力强大。第三、解忧公主没有预见到这种结果,按理说,她有足够的时间除掉泥靡,但她的心太软,而军须靡也比较软弱。在皇权血酬游戏中,还缺少政治智慧。
点击看上篇:
莫忘常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