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位于滑坡体的防治方案(二)
图1 某隧道滑坡注浆加固断面图
如某隧道的堆积层滑坡,见图1,左线隧道处于古滑坡的中后级滑坡交界处,该处堆积层厚41~52m,隧道埋深34~39m。由于隧道位于滑坡后,造成隧道结构在上覆滑体的重力作用下出现了压溃现象。为此,在隧道开挖前采用了注浆对隧道周边进行注浆加固,注浆宽度为2倍的洞径。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隧道初期支护及沿开挖轮廓线施做斜向的超前小导管压力注浆,提高隧道围岩的级别,尽量减少施工对老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防止老滑坡的复活。竹林坪隧道滑坡采取以上的措施后,保证了隧道的正常施工以及滑坡的稳定;
再如某隧道进口位于沟谷深切区,地层基岩破碎,隧道上覆地层厚度12m左右。隧道的开挖造成地表出现大量的贯通性裂缝,隧道洞口出现了歪斜。经现场调查排除了滑坡的可能,而认为是隧道开挖扰动造成的破碎岩层应变协调及隧道偏压所致。经加强隧道初期支护与加大隧道洞身的注浆长度及注浆量和外侧反压后,隧道的变形最终稳定。
图2 隧道反压+环向注浆加固
与之相反的是某隧道出口,该隧道左洞口位于稳定性较好的堆积层中,隧道左洞距地表的距离为2~8m左右,开挖造成上覆堆积层出现了较大的变形协调并造成工程停工。由于设计人员经验欠缺,把堆积层受到开挖扰动的协调变形当成了潜在滑坡的发生,而在隧道上、下各布置了一排抗滑桩,并设置了微型钢管桩,工程造价约870万元,见图2。该方案在进行设计审查时,笔者提出虽然隧道开挖时对上覆堆积层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隧道变形主要为“浅埋偏压”所致,只要控制隧道开挖对堆积层的影响,限制隧道开挖造成的卸荷松弛变形范围,则不会出现设计方案中 “潜在滑坡”情况的发生。故提出了对左洞及其上下坡面一定范围内的坡体,在隧道开挖前采用注浆加固,注浆钢管长度进入下伏基岩不小于5.0m,且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的注浆钢管留入孔中,提高土岩交界面的抗滑能力。通过注浆工程提高围岩级别,进而提高限制隧道开挖可能引发的坡体松弛范围的能力,并加强隧道开挖时的初期支护工程力度,从而保证隧道开挖的正常进行,见图3。该工程造价355万元,为原设计方案的40%左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图2鹧鸪山隧道出口病害原方案处理断面 图3鹧鸪山隧道出口病害优化处理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