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深圳往事之制衣厂风云(01)

作者|左岸词宗

前言:这是我的一位长兄好友在朋友圈发的文字,用简炼的语言记录了他当年初到深圳时的一段遭遇,主要是进了一个制衣厂,亲身经历了这个制衣厂从起步、稳定到转而衰败倒闭的全过程。前面在一个出版社边缘单位上班的经历,其实是个小插曲。我觉得非常真实,看后很有共鸣。因为兄长的文字比较简练,本想对文字进行修饰扩充一下,以冀能使故事更生动一点,但最终决定放弃,因为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精采。只是将大部分的人名作了化名处理,文字上有极少部分的校正和增添说明。谢谢左兄!如有赞赏,全归左兄哈!

深圳往事之制衣厂风云(01)

1997年7月份吧,我经历了婚姻家庭挫折,相当郁闷。

我所在单位的孙董事长说,兄弟,给你三个月假,出去走一走吧!

于是,我从北京西站上车,直奔深圳。

孙董经常讲深圳,我想考察一下这个城市,于是让一位在深的邻家小弟,帮我租了房子,坐标岗厦楼园。

二房东名叫方刚,河南人。我入住次日,就去深圳华强北转悠。傍晚回来后,被房东告知不能再住了。

原来方刚把租户的钱用去打老虎机,并没交房东。

方刚并没逃跑,他把我们这些客户安排进另外房间,倒是也能住下,只是拥挤些。

有一天,他说,李哥,我想做烧烤,你能不能借我300元做本钱?

我答应他了,但提醒他不要赌博。

我发现,我一头撞进了深圳社会的最底层。

我与二房东方刚,凑在一楼的一间小屋中。

房间都是用三合板简单隔开的,隔音能力很差。

旁边住着一位湖南妹,只记得她露在牛仔短裤外的双腿粗壮有力,在挨门挨户讲她的金字塔理论,发展下线。

再过去是一对客家夫妻,男的有了外遇,在闹离婚,女的成天菜刀不离手,神经兮兮。

再过去住着一个湖北小伙子,是做电子元件买卖的,主业是欺骗女孩子。

然后就是房东阿英夫妇了。阿英湖南人,精明能干,她丈夫是位潮州人,他们开个门面,卖生活用品,并在柜台上摆了两部公用电话赚些钱。

方刚的一位朋友也经常来蹭住,他叫张才国。张才国辽宁锦州人,自称是做货运生意的。他正计划诈骗一批化工原料,到辽宁抛售。

我当时以为他只是吹牛,结果他还真干成了,顺利地收获了五年刑期。

租户经常凑在阿英那爿小店跟前的小凳上聊天,边喝饮料边交流找工作的经验教训。

有天,我突发奇想,何不自己也找一份工作,更深层次地了解深圳呢?

于是赶紧买了一份《深圳特区报》,看招聘专版。一则招工信息,让我眼前一亮:距我住处仅300米之遥的XX出版社,要招一名中文编辑。

XX大厦那时在岗厦区域,算是最高大上的建筑了。我决定应聘,并制作了个人简历。

我顺利地被聘为XX出版社的中文编辑。

与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们这个机构,好像与XX出版社没什么关系。

所有人员:总编古大斌,英文编辑萧西勇,我,还有一位发行总管张蔓。

第一天先开会。古总说,这一轮的工作,是编写《英伦玫瑰戴安娜》,十天内必须完成!

那时戴安娜尸骨未寒,我觉得出这种书相当缺德。

萧西勇负责从各种渠道收集戴安娜的资料,包括一些花边新闻。我负责中文编写、润色。

萧西勇曾留学英国,有丰富的信息渠道。每天电话、传真不断。当时互联网技术很差,总是连不上,他经常气急败坏地踢那台电脑。

我俩住一间社里提供的宿舍。他有个怪癖,就是睡觉必须抱一双鞋子,不然睡不着。

后来我才了解到,他刚来深圳时,曾露宿街头,被人偷走鞋子,落下病根儿了。

古总的主要工作,是申请书号和联系印刷事宜。

九月十五日,拿到样书后,古总单独请我在福建大厦喝酒。

其时我已苦干十多天,疲惫不堪,下了班只想睡觉。但盛情难却,只好去了。

他说,你干得不错,我看了十几页,居然一个错别字都没发现。不用什么试用期了,你底薪4000,再加质量奖2000,满意不,不满就提出来。

我吃一惊。我在内陆财务处长的位置上,也才只有800元收入。但我没吭声。

古总说,你这人有个长处,只做事,不多话,这点我很喜欢。你提防点做发行那个,那个姓张的鸡婆,别被她骗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