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孩子的需要 ——自闭症儿童情绪调整案例
满足孩子的需要
——自闭症儿童情绪调整案例
孙蓓蓓
蒲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自闭症儿童群体有一个共性,就是急需满足,尤其是情绪紧张的孩子,往往是一些简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蒙台梭利认为,发脾气表现一种内在的障碍,一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和一种紧张的状态。发脾气的表现就相当于越来越多的无用和烦躁的状态。因此在此阶段,教师或家长应成为满足需求的提供者。
【案例】
奇奇9岁,常常很急躁,是个爱发脾气、不快乐的男孩,唯独在吃的时候看上去很开心,有时还抢别人手里的食物吃。似乎益益是一个只知道吃的孩子!奇奇是这样的吗?这样了解孩子是否太片面了?不过这个信息至少包含一个重要结果:孩子对食物有兴趣,我们分析他不快乐的原因可能与食物有关。因此,我们的调整就从食物上进行,先取得家长的信任,获得支持,然后开始家校同时进行调整:每天提供至少两样食物,保证能达到他的要求。
开始,奇奇真的表现为似乎对食物有无休止的兴趣:嘴里吃着饼干,手里拿着,眼睛还要看着别人手里的,趁别人一不注意就抢过来,即使把饼干弄碎了,也要把渣抢过来,或是从地上捡起来——100克一袋的饼干,他一下子就能吃3袋。真是吃得吐,吐完了再吃。头两个星期都是这样,经常是走着就吐了。我们告诉他:“老师这有好多饼干呢。”在他情绪好时陪着他玩,除此以外,没做任何事。也就在第四周初时,奇奇开始出现变化:吃完两块饼干后,看看别的同学,他居然给别人发起了饼干来。虽然发给别人后,看看别人,看看饼干,有些不舍,又拿回来咬一口,再放回别人面前。我们看到了希望,继续支持他。又过了一周,他开始微笑,表现出对别的活动的兴趣。我们看到他越来越快乐,经常听到他毫无遮掩的微笑。我们鼓励家长继续快乐教育,他越来越听话了。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孩子对某个东西有着刻板的爱好,我们称之为兴趣点,这些兴趣点一般都是长期没有得到满足,受到成人的拒绝,以致上升为情绪问题。因此我们不仅仅要积极评价孩子,还要积极的参与。发指令的不再是我们,而是孩子,他们会发出身体的、语言的指令。我们不仅仅要立即理解,还要立即去做,而且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不是敷衍他,这么做,我们自身也很快乐!先不要着急带她做什么,因为我们知道孩子有学的能力,但在情绪不好时不能正常发挥这种能力。情绪调整与满足需要的实质是一样的。
无论您远走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