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智学生“认识数字”的5个妙招
教培智学生“认识数字”的5个妙招
王沛
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在针对培智孩子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教会中度培智生认识数字。因为识数是算术的基础知识;不识数就不能继续学习加减法。但是教会他们识数又是相当困难的,中度培智孩子,他们接受逻辑抽象信息的容量小,尤其是他们大脑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差。
根据中度培智学生的认识特点,并遵照儿童识数的一般规律,我按下面5方面进行教学,培智孩子的接受度较好:
一、唱数
唱数也称口头说数,是按顺序顺口说出自然数的能力。教中度弱智生唱数,即是要求学生能顺畅地不假思索地从“1”数到“10”。唱数是数的观念和概念的载体,是学会识数的基础。中度弱智学生能说数1-10的是少数,多数说不准,个别的只能从“1”说道“3”。教会他们唱数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他们之中有语言障碍的比例不少。使得这些学生在唱数时常出现如漏掉“4”、“7”等教难唱的数。
我们在教学中采取这些方法:1、儿歌引导,教他们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之类儿歌,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2、在数到难点、易漏之处,教师抢先一点高声领读,以后再逐渐淡出。3、当学生能正确背出1-10数词后,通过游戏等各种方式“提速”,到不假思索地顺口唱出。4、教师说出10以内任何一个数词,学生能接着往下数下去。在学生熟练会唱数的基础上,再以相当的课时教学生学会“数到几停,就是几”,如数到“6”停就是“6”。教师告诉他们这个“6”是“一共是6个”,但这时我们并不要求他们一定真正理解这个“6”就是基数6,从而形成数的“总量”的概念,而是机械地学会它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二、按物点数
按物点数就是用手逐一挪动或点到物体,同是顺序地说出数词,做到口手一致,不增不减。中度培智生从会唱数到会按物点数当然需要相当多的课时。由于他们的注意分配能力差,注意的持久性弱,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口能按顺序说数,手却是乱点,或者相反,手是按顺序点了,口却乱说;开始还能点一说一,稍候便出现说一个数拿两件物,或说二拿一,或说了忘记拿,等等。要让他们说数点数点物做到一一对应,在教学中要运用以下办法:1、继续练习唱数,使它成为“顺口溜”,自动化,不再花费他们多少精力,能把注意指向口、手协调一致上。2、教师示范:教师在讲台拿一物,说一数词,在黑板上挪一物(小磁块),说一数词,速度慢,教师说学生跟着说。3、手把手地教学生挪动计数的学具(小棒、方块等),挪一说一。4、匀速的慢点、慢说,到匀速的快点、快说,再到变速的点说。5、教学过程必须运用操作法,教师演示代替不了学生动手操作,相反,必须以学生操作为主线、为主体。在操作时,要先易后难:挪物说数——点(到)物说数,指物说数。6、最后,在学习按物说数过程中,经常复习、练习“说到几停就是几”,使学生能清楚地知道“点”到几停就说几,就是几。
三、拿物说数
拿物说数,从对数的认识内容来说,仍属于“按物说数”的范畴,仍是让学生把具体的物与抽象的数词结合起来,以帮助他们逐渐形成数的观念。但是,拿物比挪物、点物的动作复杂,花费时间长。比“按物说数”干扰大,因而有些中度弱智学生会按物说数,不能拿物说数。所以我们特地把拿物说数作为识数的一个因素单独的教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1、要遵循由易到难原则,先从学具盒中去较大的“方块”,再从桌面、讲台上取较大的实物,如课本、糖果、小瓶之类;从近距离取物到远距离取物等等。2、从学习拿物说数,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去使算术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数班上男女同学数,数教室门窗、课桌椅等等。在使用中加深对数的理解。
四、按数取物
按数取物就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件。能否按数取物,常被作为测试学生是否识数的方法,所以按数取物教学是中度培智生识数教学的关键阶段,同时它又是教学的难点。之所以困难是由于它需要学生牢记教师给定的任务,整个操作过程中都不能忘记。心无二用,对智力残疾者更是如此。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请他拿两三件物品,还可以做到,稍多一些,,如要他拿出五个,只要教师不及时提示,他就忘了教师要他拿到五停的事,会一直拿个不停。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按物说数的技能必须要转化为技巧。同时,已经熟知“数到几停就是几”。这时学习按数取物的数量可以从提出易完成的基数2-3开始,使学生了解教师要求的意义、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3、要求学生取5个以上物件时,可在学生取物前反复强调、以强化他们的记忆力。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一是要从少到多,让中度弱智学生从常能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中取得成功树立信心。二是坚决防止和克服学生依赖教师提示、暗示的心理。有些学生总是每拿一件物品都要看一下教师脸色,教师稍微点头他就停下,正好完成“按数取物”任务。他觉得这种办法省心,便不愿多花精力去记住教师提出的任务。不克服学生这种心理,他们会长期踏步不前。
五、区分基数和序数
自然数1,2,3,……有量和序两方面的意义。表示物件总个数(回答有几个)称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回答第几个)叫序数。中度弱智学生在学上述1-10自然数列时,还没有清楚的区分基数和序数。认知序数是在认识基数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要教会他们认识基数。在教学中要做到:1、不必出现“基数”这个名词,更无需要死记“基数”的定义,只要求他们清楚地知道按物点数后,说出的最后的数字代表数过物体的总数量即可。2、学会按数取物是学会认识总数的基础,前者回了,学后者是很容易的。在教按数取物时,教师在自己或学生说出最后一个数词时,用手势把所取得物画一个圈,给学生留下一个初步印象。在学到认识总数时,进一步突出这个手势,并问学生“一共是几个?”学生说出最后一个数词时也学教师样画一圈,高声回答“一共是几”。3、关于数的守恒概念形成的问题。所谓数的守恒是指物体的数目不因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变化而改变。普遍认为,具有数守恒能力是具有数概念的标志。低年级中度培智生直观思维占优势,他们不能理解数的守恒,如把8个杯子和8个盖子并列排时,他们知道一样多;如果盖子挤在一起,杯子件的距离较大,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杯子多”。但是为了加深他们对总数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的把一定数量的物体以几种方式排列(如把6只蝴蝶排成一行,或“飞”满大半个黑板)要学生一一说出它的总数。这样做可能会促进他们数的守恒观念形成和发展。
在识数教学进程中,需按以上5个阶段顺序进行,速度可以有快慢,顺序不能颠倒。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教法上形式多样,在进程上熟练再进,使所学的内容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积累,多数中度弱智生是可以在一学期的时间,愉快的初步认识1-10自然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