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场修行‖文/随意
孤独,是一场修行
记得有人说过“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这句话刚好映衬出我初来这座城市的心情。去年秋天,于我而言,有得有失。得,一份心仪的工作;失,远离家乡,奔赴异乡。
来到这座城市那一天,我拖着笨重的行李箱走出车站,望着眼前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自己像是个局外人,难以融入到这喧嚣中。随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向司机师傅说出我的目的地-木桥边,那里有我在这里唯一认识的人,我的姐姐。
跟随姐姐去到她的落脚点,安顿好之后,洗去一路风尘,歇息。第二天开始前去上班,上班时跟同事学习业务知识,下班后与姐姐唠嗑几句后就各行其是,互不打扰。日子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直到12月。
12月,姐姐开始休产假,于是宿舍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原以为我会习惯一个人,毕竟曾经重要的时间节点及事件,都是我一个人度过与经历的。可是,我终究还是低估了环境,高估了自己。当我每天下班后坐在桌前,面对空荡的房间,听着楼下大叔叫小孩吃饭的声音时,那种“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我开始每天跟同事说很多话,开始不喜欢周末,因为周末无人说与我听,我说话亦无人听。
业余时间里,我玩手机、刷综艺,熬夜成瘾,每次放下手机,留下的只有干涩的眼与空虚的心。夜晚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白昼昏昏欲睡萎靡不振,久而久之,黑眼圈爬上眼睑,眼神黯淡无光,毫无精气神可言,仿若一副会行走的躯壳。孤独于我,已经达到源于心,显于行的状态。我想逃避孤独,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忙,但孤独却紧紧相随。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直到有一天被打破。
那是一个星期六,我与往常一样昼伏夜出,睁眼已是傍晚,看着未开灯的房间,满目疮痍,一片凄凉。那一刻我似乎看不见墙面上贴着的“我要瘦”的“豪言壮语”,听不见熟悉的大叔呼唤孩子的声音,闻不到从对面飘来的火锅香味,甚至感受不到周围物体的存在。我连忙打开灯,并把音乐的声音开到最大,刚好播放着一首《斑马,斑马》:这个城市没有一扇门,为我打开啊,我终究还要回到路上……我只是个匆忙的旅人啊。听着歌词,想起三毛说过:“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而我的流浪,专属自己一人,没有归期。我深深的意识到,我的孤独已深入骨髓。罢了,既然逃避的后果是被孤独吞噬,那就接受它吧。
接受孤独并不困难,只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我开始每天强迫自己阅读,读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时两周;开始夜跑,每晚跑45分钟,随后洗漱休息。就这样日复一日,我的接受孤独之行井然有序,我由最初的挣扎着阅读与夜跑到现在形成生物钟,时间一到,自然而然的去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开始享受这个过程,正如我开始享受孤独。
每天清晨,我带着耳机行走在上班路上,同事问我路途遥远,应该很是难行吧,我说不远,不过3.5公里,行走45分钟而已。这45分钟,我听着动人的音乐,呼吸着清晨清新的空气,想着昨天有没有忘记打卡、家里还有没有忘记扔掉的垃圾、昨天阅读的书到底有没有理解、今天我想的就是我能不能把这篇文章写完并写好。我持续夜跑,之后阅读一小时,进入睡眠。
在享受孤独的这段时间,我学会运动、阅读、冥想。随性阅读,随心而写,快哉。现在,我或许可以游刃有余的面对这里的纷纷扰扰了。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孤独和喧嚣都难以接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我亦是如此。我把孤独看作是一场修行。修行中,与境对话,与身对话,与心对话,认识自己,提高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简介:我是随意,一个平平无奇的95后,喜欢阅读、写作、音乐。喜欢当下的朝九晚五,也心怀诗与远方。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欢迎来到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