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ky《 我不打算留下来了》
我不打算留下来了
最近的某一天,在把一篇采访稿上交给组织的指导老师之后,油然而生出一种厌恶甚至是恶心的感觉。这种感觉从未有过。自从去年九月踏入广州天河这所学校,加入这个学生组织到现在,第一次对自己曾经仿佛很“热衷”的学生工作产生了抵触感。
一开始踏入大学的我们,都带着满腔热血,心中暗暗发誓要在这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于是乎,在一波又一波的校级院级机构和社团的信息轰炸下,我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在开学不久之后,每天忙活着各式各样的面试,每天都面对着一群在机构社团里面颇有成就的师兄师姐,每天都以七上八下的心情等待着通知面试结果的短信和电话。
我也不例外。
有一天心血来潮,报名了一个学生组织的面试,当时报名的是记者部,也就是我目前所在的部门。
上学期的我工作很认真负责,部长发布的任务总是很积极地去完成,由于工作效率很高,质量也很好,很快,成为了整个学生组织“赫赫有名”的人物。基本没有谁,是不认识我的。于是乎,在上学期的总结大会上,我得到了嘉奖,上台领了奖状。甚至还有师兄师姐找到我,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参加比赛,做他们的文编,很幸运,后来作品得到了一等奖。
在别人眼里的我,似乎在这个学生组织里混得风生水起,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荣誉和别人眼中的“优秀”的我,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其实上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甚至还产生了一种想法,那就是一鼓作气,冲上部长之位,然后在大三,成功投入主席团的怀抱,从此走上大学巅峰,当一个霸气侧漏的leader。
有目标何尝不好啊?只是,这一学期以来,我再也没有上学期那样热血了。其实在我“成名”之后,指导老师频繁地联系我,让我跟着她一起开会,做各种各样的会议记录和写各种各样的新闻稿采访稿。有一次还向我的部长力荐让我做继承人。一开始的我很是骄傲,因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肯定和赞赏。但是越发到后来,我越觉得困惑,纵使我拥有了这些荣誉,但我做这些工作,到底是不是我喜爱的?
每次跟着老师开完会,我就从匆匆忙忙赶回宿舍,不吃不喝两三个小时,听着会议录音,在不停地敲打着键盘。我的舍友经常笑我说:“哎哟,能者多劳嘛!”很多时候我觉得很疲惫的时候,经常用“能者多劳”来安慰自己。
直到最近,我才开始反感这些工作。我发现我的工作,总是在重复,总是在采访、写稿、拍照三者之间游离。每一次采访,都由指导老师指定对象,比如说采访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师兄师姐,采访获得什么什么荣誉称号的辅导员,挂着宣传正能量的高大上的“幌子”,实际上根本不是我们这群20岁的学生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我最近一直在想,我的工作,似乎不过就是根据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完成。这样的工作似乎再也无法激发我的热情了,我大抵,真真正正地,不喜爱这份工作了。
于是我找到我的部长,向他反映了我的想法。我告诉他,我们能不能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会不会有那么一次,我们能够脱离所谓的指导老师的“桎梏”和“藩篱”,按着现在年轻人的口味,去真真实实报道一些有趣的事情,去举办一些迎合年轻人的活动,而不是永远做一个文绉绉的团体。
遗憾的是,我的部长告诉我,我们不能。他清楚地告诉我,我们这个组织,就是隶属于某位老师的管理之下的,我们就是帮助她工作,并且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个组织成立以来的五六年里,大家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并且得到了该有的赞赏,这就是对我们自身的肯定。
那么既然不能,我也没有留任的理由了。
看到身边太多的人,为学生组织的工作手忙脚乱,有的时候看到校道上很多人在发他们机构社团的传单,被走过的人拒绝之后一脸无奈的表情;搬物资的搬物资,大汗淋漓,一脸疲倦,我真想问一问他们,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值得自己付出心血而且无怨无悔。倘若真的喜爱这份工作,便不会一脸不情愿,愁容和倦意满布。
回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上,大部分的大一学生,宁愿做着不喜爱的工作,也要厚着脸皮待到能够拿到几十个校内时长的那天。可我们把自己的青春浪费在这些无聊甚至不喜爱的工作上,为的只是这一张时长条,大抵是不是太愚蠢了。如果你热心志愿,同样可以在平时多参加支援活动,在快乐中,得到你想要的时长。我们还年轻,是不是不应该被这些过于功利的东西所约束,而真正去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
唯一觉得庆幸的是,我确确实实,在这个组织,这个部门里面,交到了一群可以谈天说地的“酒肉朋友”。这也是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拥有这样的财富,哪怕我之后不在里面继续工作了,我依旧可以和他们一起,大冬天围在一张小巧的桌子上,看着火锅冒出来的腾腾热气,谈笑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