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保险的话题,必然就会聊到生死、聊到疾病、聊到老去、聊到人生的意外和无常。身边的朋友们,对保险需求往往是随着孩子出生、随着职业生涯的瓶颈、随着对养老的忧虑、随着背负大额房贷、随着身边看到不幸意外发生而来。而这些事件的背后,意味着压力、意味着焦虑。保险,其实就在缓解我们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然而人生无常,命数万不可测。彻底消除焦虑的至高智慧不是买保险,也不是变得更有钱,更有权,而是四个字:乐在当下。
苏轼,字东坡,知名的北宋文坛领袖。出身书香门第,二十出头,就以才华名动京师,为官之后,朝廷上很多高官都很欣赏他,是政坛公认的潜力股。后来,由于和当时主张改革变法的权丞王安石政见向左,被王安石所在的新党构陷,被贬黄州。宋哲宗继位后,启用章惇为相,恢复新法,对以前持反对态度的人非常的痛恨。于是苏轼又因为之前的事情被牵连,再被贬至岭南惠州,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后来,新派已经在朝堂上占了上风,但是为了将旧派彻底压的再无出头之日,新派对旧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所有的旧派人员被贬了一遍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又再一次被贬远,苏轼也在其中。而这一次,则是被贬到海南岛的儋州,那时的儋州完全是个蛮荒之地,被贬到此几乎是仅次于死罪的惩罚了。天之骄子到三度被贬,人生的高开低走,不过如此。之后的剧情,如果是戏剧和电影,往往给我们呈现的亦或是逆境反转,亦或是王者归来。然而苏轼的故事却并不是这样的剧本。宋徽宗即位后,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但在北归途中就于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岁,此生再无翻盘机会。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罗浮山这个地方真是好,橘子杨梅轮着翻的熟,啥时候都有好吃的!
每天吃上好几百个荔枝真是不要太爽,被贬到岭南,这辈子值了!”后来被贬到黄州之后,苏东坡一心钻研美食,研制出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的最初版本,将其诀窍书写如下: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翻译:红烧肉的做法了解一下,洗干净锅,放一点点水,文火慢慢煮,不要着急,一定要等煮烂了,煮烂了敲好吃! 再感叹了一下,黄州的猪肉太好吃啦,关键还便宜。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吃上两碗,爽。自己吃饱了,谁也管不着!到海南之后,荒蛮之地,物质贫乏。但苏东坡很快又找到了吃的乐趣。写下:
土人顿顿食薯芋,
荐以薰鼠烧蝙蝠。
初闻蜜唧尝呕吐,
稍近蛤蟆缘习俗。
没猪肉吃啊,但是蝙蝠、小老鼠、蛤蟆什么的尝试尝试之后,也都可以吃的嘛。
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在海南,苏轼发现牡蛎真是好吃到爆,还写信给儿子书党说:”你可千万不要告诉朝里的叔叔们啊,万一他们来抢我吃的就不好了。“不仅自己时美食家,乐在其中,还经常吐槽别人吃东西。
僧谓酒为“般若汤”,谓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竟无所益,但自欺而已,世常笑之。人有为不义而文之以美名者,与此何异哉!
"这些和尚太逗了。把酒非要说成”般若汤“,把鱼唤作”水梭花“,把鸡说成“钻篱菜”。这些和尚真是自欺欺人,想吃就吃呗,还非要装,这种人我最看不起了。"
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
"我眼睛生病了,大家告诉我不能吃肉了。我想听来着,可是我的嘴巴不同意。我的嘴巴告诉我,你的眼睛生病了关嘴巴什么事。不行,什么都阻挡不了我吃。"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轼
这就是苏东坡,一个常人看来命运多舛,仕途不顺的落魄才子,而他却乐在当下,将这些多舛命运烹饪成了自己的美味佳肴,乐在其中,活成了一个开心的凡夫俗子,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04
我们焦虑人生意外,我们害怕老无所依,我们用保险来借以慰藉。
然后这一切的一切之后,别忘了:热爱生活、保持乐观、乐在当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