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 | 一棵文学树

一棵文学树


在中国作家网,或百度百科输入张天敏三个字,会得到以下讯息:张天敏,笔名晨子,女,河南邓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结业,邓州市文化馆专业作家,邓州市作协主席。河南省南阳市第三、四届人大代表。著有长篇小说《女人桥》,长篇历史小说《张仲景》,长篇网络小说《情人山庄》,小说集《半醒》,散文集《逝梦的河》,《流年》。长篇随笔《千恋》有诗歌、散文及文学评论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北京文学》,《当代诗歌》、《长江诗报》、《女子诗报》、《河南日报》《热风》《广州日报》等刊物上,共计发表二百多万字。长篇小说《女人桥》故事缩写刊发于《小说选刊》被列入中国现代女作家女性题村创作大格局,并获南阳市政府长篇小说精品工程奖、南阳市文联优秀文学奖。

然而,她刻在我心底的好感,并不是她这一大堆荣誉和头衔。而是和她相处的每一处小小的感动。

读了许许多多她的散文,她有敏锐的内心,洞察生活中的细节;她热爱邓州这片土地,从中挖掘并体验到不一样的感动;她善于学习,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又心思沉静,不会随波逐流。看了很多她的照片,想见她一面,执著和勇敢,还有娴聘姐姐的热心,让我如愿以偿。

与张天敏老师第一次以及后来很多次的见面,都是在杜辣辣火锅二楼楼梯正对的包间。她常说那里环境安静,气氛优雅。所以说,杜辣辣火锅店已经成为我心一片温暖的稍息之地。

第一次约见面,我和娴聘姐姐早到几分钟,坐在一楼视角最好的地方,娴聘姐给我拍照,隔着火锅店的窗玻璃,看见张老师提着包包徐徐向杜辣辣走来,衣着暗色无华,咖色高领毛衣,浅绿色的围巾。脸上轮廓洁净,几乎一丝丝化妆也无。初看略有些憔悴,仔细看有一种秀丽之感。眉毛黑而有力,眼神温和,利索的短发,露出额头。令人难忘的,是她的笑容。如此暖煦,眼睛笑得弯弯。她丝毫不吝啬自己美好的笑容,以至这笑容就如阳光一样,令人欣然。 我迎上去说:嗨,张老师,你好,我是欣然。张老师微笑着,像一个妈妈见到多年未归的孩子一样打量我:欣然你好,挺精神的啊。

刚坐下来,张老师就把一包好奇纸尿裤给我,说:我为孙子买的多,拿回家让你家宝宝用。张老师的细心让我惊诧,因为见面之前的短信聊天,我偶然提到过一次,我家孩子几个月,想等参加完卫生系统的招聘考试后,抽开身和张老师见一面。她就记住我家宝宝的事。接着张老师拿出她的书和很久以前他们参编的《花洲》杂志给我,翻看到文章的作者,她都给我简单介绍,说等有机会了一一让我认识,更多交流分享。

她给我讲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言谈里像宗教一样的纯净,还讲了《红楼梦》里的细节描写,嘱我多读名著。张老师点的全是素菜,并说及晚饭低糖少脂,更不近烟酒,这也是她轻易不赴异性酒局的原因。这朴素清净的生活作风不正是步履匆忙的现代人丢掉了很久的东西么?

接下来的见面,她带给我漂亮的浅绿色开衫,还当场让我试穿,合体合身,她高兴得像个孩子。其它的姐姐们此刻便佯装生气地说天敏姐偏心,只对欣然这么好。我安然地享受她这种偏心,有种不能自己的快乐。

最近,我的生活中遇到一些变故,我剪掉留了很多年的长发。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我收到张老师的信息:晚上聚餐,老地方——好像好久没有见面了,最近单位忙,常常跟着领导加班,有时候也是想让自己忙起来,没有闲暇想太多。接到信息,心里不停的祈祷今天能按时下班,好让我按时赴约。下了班,没有回家就直奔杜辣辣了。

门半开着,看到大家都到齐了,推开而入,张老师就对我的新发型叫好:好看好看,显个性,有大上海美女的时尚感。

这一次,张老师给我带来了阔腿绣花牛仔裤,还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件,古典刺绣加现代牛仔,文化元素丰满。依旧是吃着饭,聊着天。我才疏学浅,每回听姐姐们对话,只能聆听和学习。她们除了聊文学,还聊生活。女作家们开她的玩笑说:给天敏姐肚子里的学问全部掏空,再把她放在农村,会是什么状态?老刘是不会再爱她?(老刘是张老师的老公,传说中的老刘长得帅,是张老师的知音)。张老师呵呵地笑着,脸上有大写的幸福。她还常常和我说:咱俩命都不错啊,你有个好婆婆,我有个好儿媳。接着说了儿媳很多的好,还自定义说自己是一个省心婆婆。张老师给我的感觉不单单是一个独善其身的作家,也是个安守生活本份,很接地气的勤劳主妇。她还给自己加上一份社会责任感,她关心中国文学大方向,关心当地年青作家动态。我那稚嫩的文字,她都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的读,然后给我诚恳的建议。

有人说“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但张老师那种宽厚仁慈,对于邓州文学未来的关心关怀让我知道,站在文学至高点,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她,哪里只是个文人!作家成名靠作品,张老师除了大部作品,还有魅力和格调。她经历独特,但所言所行,丝毫没有浮夸。待人真诚实在,有一种率真的优雅。她的人生观是开阔而坚定的,内修沉淀,自成体系,与世间也无太多瓜葛。若看到在人群里表演欲望太过强盛者,她决不会多看你一眼,并认为那些人最终无非是一过性地热闹或普遍性的平庸。

张老师从南方回来后有空就现身河边村头,哪怕去街市,也钻进小巷老宅去探寻她內心所求的文化元素,却不愿抽出一丝时间给那些沙样的热闹聚会。她像妈妈一样厚道仁慈,又像墙头蔷薇一样绚烂天真,是人间的春色。成熟之后的女人,就当接近树的笃定静默。她的存在,是对活色生香世间的恩惠,稀少而珍贵。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