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要价4万元,算不上书法名家作品,贾平凹凭什么狮子大开口
文人一般羞于谈钱。一来觉得有些俗气,有辱风雅;二来是长年累月地学习积累,觉得自己付出了劳动,还交了学费,好不容易有点小成绩,写的字画可以挂到墙上,拿得出手示人,因此总还认为自己的作品应物有所值。可是,就算有收费的想法,话到了嘴边,还是说不出口。
那怎么办?古人就发明了一个“告示”的办法,说得文雅一点,就是出一个“润格”,表示自己的作品不能免费。
郑板桥: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郑板桥书法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就像现在互联网炸锅上了热搜,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家郑板桥,他对外公布,自己的书画作品要收费!
1759年(清朝乾隆二十四年)的一天,画家郑板桥在扬州轰动了一把,他打出笔榜,公布了自己字画的收费标准: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他还说来要书画的就别送啥礼物、食物之类的了,这些都没有白银来得实惠;还振振有词地说,你以为送东西好,我并不以为好,我最喜欢就是现银子了,并且强调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都要白花花的银子。
郑板桥画作
如果说送东西算是不付款买字画的理由,那属于纠缠不休,拖欠字画费用的行为那更是耍无赖了。老夫不愿意与那些不付钱的人多费口舌,有事都用银子说话。
在告示的后面,还特地附了一首诗,表示,你没看错,我要的就是银子:
画竹多于买竹钱,
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
只当秋风过耳也。
还真佩服郑板桥的这份率真,觉得这是在向某些喜欢施小伎俩得贪大便宜的人宣战。板桥兄,干得好!
齐白石: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
齐白石受徐悲鸿邀请到北平执教,开始并没有多大名气,但赴北平后,在各位名人同仁一同努力下,凭借自己的绘画实力,还是渐渐打开局面,索画的人也慢慢多起来。
齐白石先生
有了郑板桥这个故事打底,齐白石要钱索画的底气足多了。
1903、1920、1921、1929等年份,都有润格,特别是1929年,齐大师快到七十岁,修改了一次润格。告示里说,我明年就七十岁了,很想休息却不能休息,我这把年纪了还得养家糊口,所以把润金再提高一点,如果来买画的人愿意,我辛苦点也心里还算有喜乐。
1931年4月、1932年1月、1939年底,再次修订自订《齐白石卖画及篆刻规例》,声明调整增加润格。
有意思的是1940年正月的自贴布告:
门条则云:“画不卖于官家,窃恐不祥!”“中外官长,要白石之画者,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十分明显,齐白石别说不卖画给“中外官长”,连见都不愿意见一面,这还真要有点胆量和傲骨的。
齐白石书画
齐白石晚年一直在画画、卖画,即使是1945年北京沦陷,还在北平卖画,此后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每年都修改润格。想想也确实佩服,九十岁以上高龄还能继续画画赚钱,不仅可以证明齐老艺术生命之长,也可能确乎为稻粱谋,这艺术还真成了一桩体力活了。个中滋味,也只有当时的齐白石自己知道了。
黄永玉:纠缠讲价,放恶狗咬之
黄永玉这小老头时不时有忍俊不禁的话,说出来令人捧腹。表面上看是看重“润格”,实际上还真摸不清这老头心里到底怎么想。
黄永玉画作
1996年那年,黄永玉先生年届七十二,荣归故里。乡人闻见,像看见一只大熊猫,纷纷登门拜访,知道他是一个大画家以后,更有很多人登门求画。按黄永玉自己的说法,他不堪应付,连忙躲进茅厕,临时抱佛脚,想出来一则黄氏润格,以告示索画的人。
黄老说自己年过七旬,几十年在外漂泊,来去自由,还不知道钱财有什么妙处,竟然非常无所谓,自己知道十分可恨。这次回到故乡,发现乡里各位个个意气风发,原来是数钞票数到手抽筋,到银行里去好像是去散步一样,这让我觉得浑身上下暖乎乎的,有点醍醐灌顶,原来钱财有诸多好处,忍不住想学学乡贤,增长点来钱的本事。
然后话锋一转,说自己之所以躲进茅厕,就是在想怎么为自己的书画作品定价收钱。
他说他的画、书法作品,一律都要以现金交易为准;直白地说“钞票面前,人人平等”,而且叮嘱一定要“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更绝的是,他说了下面几句,让人眼前很有画面感,可以看到无耻索画者两股战战的样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时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放恶狗咬之;恶脸恶言相向,驱逐出院!
贾平凹:认钱不认官,看人不看性
前面说的都是书画家润格的事。近年来炒得比较热的要数作家贾平凹的“书法作品”了。
按理说,贾先生是国内知名的作家,他不会电脑可以理解,平时写作全用钢笔书写,后来写起了毛笔,修炼起了另一门艺术——书法。这不,不少人就把他当成了一位书法家。这一写书法,本来是余事,俨然却成了一个“跨界”领袖。
2002年,贾先生的一个字值500元。那个时候就已经把知名书法家作品价格甩出好几条街。将近二十年,涨到一个字4万元,二十年涨80倍,这字涨得实在是凶猛得离谱。
贾平凹书作
当时贾平凹的润格里就说:自古字画卖钱,我当然开价,去年每幅字千元,每张画千五,今年人老笔亦老,米价涨字画价也涨。
姓贾的我,不管你是当官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是男还是女,我只认钱不看性别,一手交钱一手给字,对谁都一样,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你舍不得钱,我也舍不得这点墨。有一点我还是挺大方的,来的都是客,不管有没有成交,还是会请你喝杯茶。
也许是贾先生的字是有价无市,也可能是贾先生面对索要书法的人,不堪重负,直接提成一个天价,令人望而却步。当然,真有喜欢买他的字,也是来者不拒,皆大欢喜。
不过,一个字四万元,大概也就只有贾大师敢狮子大开口,开出这么个天价了。
结语
艺术家出润格告示的还很多,上述算是比较有个性的几位。说实话,要练就一身书画本事,真的很不容易,看官看到的也只是成功成名后的辉煌,却不了解成名前的艰辛和努力。所以,出个润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能力出钱买字画,是对创作者劳动的尊重。
但有一点还是想不明白,贾平凹作为一个作家,字写得不怎么样,严格意义上说,他的字算不上是书法作品,凭啥价格还那么坚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