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的声音 Ⅳ

维吾尔族有一句童谣:Adax adax bulayli, bir nan tapsaq teng yeyli「交个朋友吧,交个朋友,有一个馕也要掰成两半一起吃」。
维吾尔民歌是这样的朋友。它与我们分享的不只是一个珍贵的馕,而是一个民族纯净的世界。
「维吾尔的声音」系列,本意是让不懂维吾尔语的人能进入这个世界,依循声音做一次旅行。旅途中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如星空下的绿洲,亲切、曼妙,美得超乎想象。我在想,这种善意与意象或是生命的意义。
维吾尔民歌真是这样。
1 |
包裹绿洲的是大戈壁、沙漠、雪山和高耸的入云的冰达坂。
生命在这里意味着乐观、坚韧、友善、互助。汇聚一起,它们是维吾尔民歌中对于生命的挚爱。
情歌在维吾尔民歌中占绝大多数。维吾尔的情歌,并非唱给一个恋人;它唱给生命。换句话说,青春是维吾尔民歌对于生命的颂赞。没有哪个民族对于青春有维吾尔民歌这么深刻的记录与播散。
它让生命总是生机勃勃。
2 |
维吾尔民歌自由。不同民歌手演唱同一首民歌往往歌词不同。只要符合情绪填进曲调,不会引起非议。因而维吾尔民歌常有「同词异曲」、「同曲异词」(周吉,1999)。此外,同名的民歌可能流传于不同地区,旋律也可能不尽相同。
3 |
一些固定衬词在维吾尔民歌中反复出现。即便不会维吾尔语,了解一下听歌时会很有意思。它们有:江 jan = 生命、我亲爱的 (变体有:加奈 jane,加尼姆 janim),亚尔 yar = 情人(亚里亚 yaryare,亚里木 yarim),达代 dadai=痛苦,代尔腾 derding=你给我带来的痛苦,亚曼 yaman = 深重,多斯 dost = 朋友(多斯拉 dostlar = 朋友们),巴郎 bala = 孩子(巴郎木 balam),等等。
4 |
维吾尔族生活的东疆、南疆、北疆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叶尔羌河、塔里木河两岸民间音乐享有共同特质,却风格迥异。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两个因素促成(周吉, 1999)。例如,伊犁维吾尔族大部分是18世纪东疆与南疆移民。伊犁维吾尔音乐不仅融合这两个地区的风格,更形成了独特的伊犁风格。
5 |
「一个人的地理志」历时1年,精选30首地域代表性民歌。之后,又用了大约1个月左右时间编辑,力求做一部维吾尔民歌的「极简地理志」。
本文按维吾尔民歌的流行地理划分为:哈密民歌、吐鲁番民歌、伊犁民歌、库车民歌、且末民歌、和田民歌、喀什民歌和阿图什民歌。本期没有收入罗布人、刀郎人民歌,前几期有收录。
6 |
与前3期「声音」一样,本系列一直希望呈现「活着的」、多样化的维吾尔民歌。演唱者中有帕夏·依香 Paxa Exan、Riyazdin Barat 等老一辈民歌传奇,新一代民歌大师阿布都拉 Abdulla Abdurehim、买吾兰 Mewlan Memtimin、马合木提 Mahmut Ablez 、吾守尔 Hoxur Kari、阿卜杜热西提 Abdurixit Yusuf、吐逊古力 Tursungul Kadir、麦提托合提 Mattohti Sattar 等,以及新生代流行民歌手艾力江 Elijan Aqsopa、艾赛提·库尔班 Asat Kurban 等等。他们声音独特、美妙、具有高度地理粘附性。对于维吾尔人来说,这些歌手一张口,立刻就会把听者带到不同的地区。
和以往一样,我请师弟哈德整理、翻译了全部歌词。他是我文章开头说的那个赠与我「半个馕」的「阿达西」。
7 |
顺便提一句,今天「一个人的地理志」创建刚好4周年。

哈密是新疆音乐传入中原的核心地。哈密民歌甜美。

和其它区域的维吾尔民歌不同,哈密流传较广的很多维吾尔民歌都长在同一棵大树上:哈密十二木卡姆。它由12个木卡姆乐章(包含19个分章),258首曲调组成。每套哈密木卡姆包括三部分:散序、歌曲、歌舞曲。哈密民间艺人常把散曲序唱部分称为木卡姆(张力泉,2011),这是因为散序之后是十几、二十首民歌,像民歌联唱。这与南疆木卡姆的古典风格形成极大差别。
换句话说,哈密木卡姆是大型民歌套曲。其中每一首歌曲都可以单独演唱。事实上,内陆一些广为流传的「新疆歌曲」都源自哈密木十二卡姆。比如,《阿拉木汗》(第8套《乌孜哈勒木卡姆》第二分章),邓丽君唱过的《沙里洪巴》(又称《哪里来的骆驼队》,第5套《胡甫提木卡姆》第一分章)。
本文所选4首哈密民歌皆来自哈密木十二卡姆。

sherinjan -Abdurahman Emet eliaqsopa - Muhebbet Sorap

选自哈密木卡姆第8套「乌孜哈勒」(又称「代尔迪里瓦」)第一分章的最后一首。《哈密木卡姆》(1999)中歌名记作《阿亚莱》。「阿亚莱」和「西林江」都是这首民歌中的衬词,大致意思都是「情人」。西林江并非人名。这首《西林江》也不是很多人熟悉的那首同名南疆民歌。演唱者艾力江 Elijan Aqsopa 是近年来很受喜欢的哈密青年歌手。

哈密木卡姆第6套《切比亚特》(又称《加尼凯姆》)第二分章散序后的第3首民歌。1949年出生的演唱者马合木提·阿不力孜 Mahmut Ablez 是著名的哈密十二木卡姆演奏家,精通哈密艾捷克。他的演唱有浓郁的哈密味道。

Dilvaq'jan Ayshemgul Memet - Ayshemgul Memet: The Female Voice of Uyghur Muqams and Folk Songs

节选自哈密木卡姆第2套《乌鲁克都尔》(又称《哈咿,哈咿,约兰》)的前半部分。《散板序曲》之后是《迪力威克江》和《多斯霍加木》两首民歌。演唱者阿依仙姆古丽·买买提 Ayshemgul Memet 是位女性,曾在大学教授木卡姆。以前哈密平原地区几乎没有女性表演哈密木卡姆。在哈密天山一带恰恰相反,木卡姆表演者往往是女性。当地人的解释是山区冬天下雪封闭,唯一的娱乐是大家聚在一起玩麦西来甫。山里人很少,只是男的唱、跳,没有意思(张力泉,2011)。

地方性是哈密木卡姆主要特点之一,在这首民歌的歌词中可见一斑。《图然巴》选自哈密木卡姆第6套的第二分章。「图然巴」torem bar 是哈密方言,意思是「上座」,引申为「有头有脸的人」。这个版本包含这套木卡姆中的两首民歌,第一首是《图然巴》,第二首是《米赞花儿》,两首民歌在木卡姆演唱中衔接天衣无缝。演唱者艾克来木·阿里 Ekrem Ali 是哈密十二木卡姆传承人。

吐鲁番维吾尔民歌最具特色是乐舞民歌。今天流行于吐鲁番的维吾尔民歌主要也是这种类型(陈婷婷、吐尔洪·司拉吉丁,2015)。
吐鲁番维吾尔民歌融合了东亚、西亚和欧洲三大乐系,内容丰富(吐尔洪·司拉吉丁、吴媛姣,2015)。东疆很多维吾尔民歌「不分家」。像《阿拉木汗》、《阿其尔》,都出现在哈密木卡姆中,同时也被视作吐鲁番民歌。

nazirkom Ablikim·Enwar - nazirkom

《纳孜尔库姆》是最具代表性的吐鲁番维吾尔歌舞曲,在当地维吾尔婚礼和喜庆聚会中表演。纳孜尔库姆可单人表演,也可双人「斗舞」或多人表演。纳孜尔库姆的情感基调是幽默滑稽,舞者常模仿鸭子走路(汪菁,2015)。

「纳孜尔库姆」一词源自波斯语,现代维吾尔语意为「精致」、「秀丽」等。关于「纳孜尔库姆」舞蹈的起源,有一种说法:「纳孜尔」是一位能歌善舞的穷姑娘,「库姆」是舞蹈中击鼓声的拟声词(穆巴拉克·阿孜古丽,2016)。

Bararim shu Muratjan Muxter

伊犁维吾尔民歌婉转、沉郁、直抒胸臆。
手鼓的缺失加之套曲的结构让伊犁维吾尔民歌成为吟唱的叙事诗。不可舞蹈。它记录的是伊犁维吾尔历史上的磨难,呈现出的是一个民族的勇敢与乐观。
典型的伊犁维吾尔民歌是大型民歌套曲,维吾尔语称作 yurux,整理后一共12套,在聚会上演唱。本篇所选4首经典伊犁维吾尔民歌全部选自传统伊犁套曲。每套套曲内的歌词之间关联不大,但民歌的音乐密切相连。
学唱伊犁维吾尔民歌很难。伊犁维吾尔民歌皇后塞努拜尔·吐尔逊 Sanubar Tursun 说过,唱好伊犁维吾尔民歌最好精通一门维吾尔乐器。伊犁维吾尔民歌的「旋律总是被不断地装饰,上行中的甩腔等手法造成了旋律强调主音下的自由伸张,使民歌旋律变得悠扬且有了草原民歌的气质(梁红玉,2016, p.26)。」塞努拜尔把这种气质称作维吾尔民歌中「男子汉」气质。
仔细听,伊犁维吾尔民歌里涌动着坚实的力量。

帕夏.依湘 - 你情人的苦衷 中唱群星 - 歌曲合辑

伊犁套曲第六套《痛苦深重》的第二首。歌词的第一句唱到 Kapkara kuy kuzlukum 「(情人的)眼睛黑如羊眼」,后来被改编成著名的伊犁歌曲《黑眼睛》,备受作家王蒙推崇。

演唱者帕夏·依香 Paxa Exan 1939年出生于伊犁,被新疆人民称为「百灵鸟」。作为当代最杰出的维吾尔女歌唱家,帕夏·依香拥有无以伦比的最美维吾尔声线。上世纪50年代,帕夏·依香演唱的伊犁风格创作歌曲《解放的时代》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赢得一枚银质奖章。抗美援朝时期还是小姑娘的帕夏·依香为志愿军唱维吾尔歌、跳维吾尔舞深受喜欢。由于汉语不好,当被问及姓名、年龄时帕夏·依香只能用「好,好」回答,被志愿军亲切地称为「好好」姑娘 (又虹, 1981)。

Shahzade Khan The Uyghur Musicians From Xinjiang - Music From The Oasis Towns Of Central Asia

伊犁套曲第八套《嗨嗨,傻呀》的第二首。夏扎迪罕,是姑娘的名字。

伊犁套曲第一套《修渠歌》的第四首。歌名 Junun 又作《朱侬》,是维吾尔外来语,意为「痴情」,本歌曲中指的是「痴情人儿」。

Derdengiz Yaman The Uyghur Musicians From Xinjiang - Music From The Oasis Towns Of Central Asia

伊犁套曲第六套《痛苦深重》的第一首,是笔者最喜欢的一首伊犁民歌。夏天从伊宁骑车翻乌孙山去昭苏,它的旋律和察县一望无际的原野在我深夜一个人骑上安格列特达坂后给了我下山的勇气。

1996年,中国音乐考古学界发生一件大事:在新疆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墓地出土了2件箜篌,制作于公元前3-4世纪,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战国时代。以往对这种古代乐器的了解依赖于古代壁画等间接资料。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实物,且保存基本完好。它再次印证了西域乐器沿丝绸之路东传的事实(王子初,1999)。
20年后,新疆博物馆研究员王博提出一个大胆推测,认为「且末乐」是西域最古老的音乐(张迎春,2016)。一般认为古西域音乐中有高昌乐、龟兹乐、于阗乐等,「且末乐」并不在其中。
且末,维吾尔语作「车尔臣」qarqan,以流经且末的车尔臣河命名。

Gossang Gos Mewlana乐团 - 麦吾拉纳乐团-作品精选

注:歌名《阔桑阔茨》,维吾尔语为 gossang gos, 拟声词,是走路踩出的脚步声。

库车民歌是维吾尔民歌一个重要类型。

和许多地区的维吾尔民歌一样,库车民歌也常常以套曲,即多首民歌联唱的方式表演。不同的是,「库车民歌套曲没有固定的歌曲和排序,由艺人们即兴串唱」(杨叶,2014)。库车套曲的第一首往往是节奏舒缓的民歌,不适合舞蹈。之后曲目节奏变快,而且越来越快,大家可以随之而舞。

20世纪初从库车民歌大师尼莎汗开始,库车女民歌手用左手打手鼓,同时右手弹都它唱奏库车民歌。这种表演方式烘托了库车维吾尔民歌的热烈,现在已经成为库车民间音乐文化的标志。

gulyarihan Mahmut

TumuchugumSayraydu

古时喀什是维吾尔人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中心(阿尔斯朗·马木提,2009)。历史上,喀什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
喀什地区的绿洲民歌产生于多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些民歌中既有中原五声调和欧洲大小调的影子,还有波斯音乐的风格(王成文、杨银波,2015)。这使得喀什维吾尔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旋律高雅。一般演唱喀什民歌时弹奏都塔尔。2015年一次调查显示,当地老百姓非常喜欢喀什民歌,但是原生态的民歌艺人越来越少(王成文,2015)。

KAMBARHAN-2014《康巴尔罕》 Abdulla Abdurehim - Yushurmighin siringni《不要隐瞒你的爱》

维吾尔民歌中有一类特有种属,被称作 gherip-musapirlar nahxisi ,直译为「孤儿-流浪儿之歌」。这类歌谣表达孤苦飘零,主体除了孤儿、流浪汉还包括外出谋生之人、行旅者、恋人、远嫁女子等等(阿布都哈德,2002)。这首喀什民歌是这类歌谣的代表。Gherip 是常见于汉语中的「艾里甫」,维语本意是「孤儿」。值得注意的是,维吾尔族把流落他乡之人看作孤儿,因此「艾里甫」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失去双亲的孤儿。
注:歌名《萨普艾力克》sap erik,意为「清澈的水渠」或「单渠」,这里有可能是地名。译者不确定。

Enjan yoli Abduwaris - Abduwaris Abuqadir

注:安集延,古丝绸之路重要城镇。

注:坎土曼是一种农具,用于锄地、挖土等。

以策勒山歌为代表的和田维吾尔民歌数量巨大、结构短小,歌词古朴平易,富有乡土气息。
策勒山区流行的 60 多首情歌中一半以上以女孩子名字命名(杨婧瑜,2014)。本文《古丽热娜》、《墨玉的阿瓦罕》都是这样的民歌。这些来自在昆仑山区的维吾尔民歌说唱性很强,被称为「叙诵性民歌」,维吾尔语称为「苛夏克」。它们是和田民歌的主体。
相对于平原地区维吾尔情歌的含蓄、缠绵相比,和田山地情歌大胆而豪放,直奔主题。

Patimening Koynegi Mewlan Memtimin 买吾兰 - Kona Naxshilar

注:此歌的第一段过去为游吟之人乞讨时演唱。

这是一首古老的维吾尔「皮尔洪歌」,即萨满巫歌。皮尔洪 pierhun 是一种原始治疗术,曾在南疆等地一些农村有遗存,作为曲种已逐步消亡(亚生·穆合甫勒,2008)。皮尔洪歌在治病时演唱,在病人家里,或是病人上门来治病时在歌手家里。演唱《墨玉的阿瓦汗》有诸多禁忌:歌手须面朝西方,背部对着日出方向,边弹都它尔边演唱,同时必须有手鼓伴奏(热依汗·卡德尔,2004)。墨玉,位于新疆和田,因喀拉喀什河 karkax(黑色的玉石)而得名。

Gulum Rana Mattohti-Sattar - Gulum Rana

Henim Joram Qemirdin Tursun - Henim Joram (Acoustic Version)

Mitiz Meshrip Mewlana乐团 - 麦吾拉纳乐团-作品精选

Elley Balam (摇篮之歌) Mirzat Perhat - The Song Of Cradle (摇篮之歌)

阿图什距喀什仅40多公里,阿图什维吾尔民歌与喀什民歌风格、韵味截然不同。
阿图什民歌是所有阿图什人的财富。不仅仅是维吾尔族,生活在阿图什的柯尔克孜族和汉族都能哼上几句阿图什民歌。

Gulnisahan-古丽尼莎汗 AsatKurban艾赛提库尔班 - GULNISAHAN

这是一首阿图什民歌联唱,包含3首民歌,分别是:《古丽尼莎汗》、《茹孜兰》和《哈丽丹》。联唱,维吾尔语称作 Qatma,是维吾尔民歌民间表演的一种常见方式。

Qokan Yar SAFER VA SAMER - aysabag mamut

gulsanam(古丽赛娜姆)& Abduwali Tohti abduwali tohti - gulsanam(古丽赛娜姆)&Abduwali Tohti

References:

[1]   阿布都哈德. 维吾尔族民间歌谣中的“孤独”情节探析[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2, (4): 24-29.

[2]   阿尔斯朗·马木提. 新疆维吾尔文化地理特征研究[J]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12): 36-42.

[3]   陈婷婷、吐尔洪·司拉吉丁. 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音乐特征分析 [J] . 音乐时空 ,2015, (14): 31.

[4]   哈德尔·阿不列孜.哈密木卡姆 [M]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1994.

[5]   梁红玉. 新疆伊犁维吾尔民歌的传承及其历史文化特征[J]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6, (1): 25-28.

[6]   穆巴拉克·阿孜古丽. 维吾尔木卡姆中“哈密赛乃姆”与“吐鲁番木卡姆”舞蹈的比较研究[J] . 大众文艺 , 2016, 27.

[7]   热依汗·卡德尔.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维吾尔族口头叙事诗艺人现状[J] . 民族艺术 ,2004, (4): 89-99.

[8]   吐尔洪·司拉吉丁、吴媛姣. 高昌遗风:维吾尔族民歌浅析 [J] . 大众文艺 , 2015, (6): 37-38.

[9]   汪菁.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歌舞艺术概述[J] . 歌海 , 2015, (1): 36-42.

[10]王秉琏等.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上). 中国ISBN中心,1999.

[11]王成文. 喀什民歌生存现状[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5, (9): 27-32.

[12] 王成文、杨银波.喀什民歌调式现象探微[J] . 音乐创作, 2015, (2): 115-117.

[13] 王子初. 且末扎滚鲁克箜篌的形制结构及其复原研究[J]. 文物,1999(7): 50-60.

[14] 亚生·穆合甫勒.维吾尔口头艺术概述.(朝戈金) 中国西部的文化多样性与族群认同[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8, 255-264.

[15] 杨婧瑜. 和田山区民歌研究---以策勒县民歌为例[D]. 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2014.

[16] 杨叶. 库车民歌音乐特征分析[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 (1): 13-16.

[17] 又虹. 维吾尔族歌唱家百灵鸟帕夏·依香[J]. 中国音乐 ,1981, (3): 40-41.

[18] 张力泉 . 哈密木卡姆访谈录[J] . 中国音乐 ,2011, (4): 141-206.

[19] 张迎春. 用一生精力探索新疆考古新领域[N]. 新疆经济报, 2016-4-15(A5).

[20] 周吉.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上). 中国ISBN中心,1999, 13-2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