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 脑暴,我真的要暴了

最近看了本书,系统的梳理了下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说巧不巧,竟然又和我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了。
//
数据分析的流程
//
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学和数学、专业领域知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自己的工作,接触的行业应该就是专业领域知识了吧。统计学和数学算是工作需要,必须要学习的,虽然只是个皮毛。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暂且定义为希望之星吧。
但是,做数据分析,不仅得有数,还得是质量OK的数。好的数据需要完整、一致、无歧义、可计量、准确无误、标准化、无冗余。
所以,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建模、解读、应用之前,得有一套完备的数据准备过程:获取数据、清理数据、数据标准化、数据转化,必不可少的4步。
//
获取数据的方法
//
获取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外部的知识库、行业数据库,都是数据源。内部积累的组织过程资产,历史项目数据等。以及很多定性的方法,如:头脑风暴、焦点小组、问卷调研、访谈、工作跟随、标杆对照等。
定性的方法当然不止说的这些,但我个人工作中用到的就以上6种。
头脑风暴:不着边际-短时间获得大量创意,不相互评价。
焦点小组:得着边际-限定主题和边界,有人引导的互动、交流、沟通。
问卷调研:快速进行多受众、地理位置分散的大体量研究。
访谈:想要获取高层级的专家判断或者私密性的信息。
工作跟随:流程性或程序性的用户故事及场景重现。
标杆对照:快速识别优劣,形成改进意见。
名字的不同,自然意味着不同的含义、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使用场景。
//
我们来聊聊头脑风暴
//
近2月呢,公司兴起了一股“头脑风暴热”,动不动就来一场brainstorming。
这个事情怎么做呢?我们来脑暴一下吧。
为什么印尼市场增速不如日本呢?我们来脑暴一下吧。
今年的booking能达到多少呢?我们来脑暴一下吧。
明年产品增量布局放创新市场还是空白市场呢?我们来脑暴一下吧。
想不出解决方案了,项目不知道怎么开展了,连企业战略怎么制定都要靠头脑风暴……知道头脑风暴是干什么的吗?
头脑风暴的典型特点是:发散、创意、快、不着边际。不着边际。不着边际。
举个例子:一位教授让大家就“如何上上下楼梯变的有意思”展开头脑风暴。学生们答什么的都有:
  • 把楼梯刷上颜色,变成“彩虹楼梯”

  • 在墙上写一些谜语、笑话、格言,转移注意力

  • 在墙上贴名画、明星海报,一路欣赏过去

  • 扶手放喷漆,一边下楼一边涂鸦,把墙解放出来

  • 扶手做水培蔬菜,一边下楼下边吃,营养又健康

  • 种些花草吧,做成空中花园的效果

  • 做成滑梯,人直接滑下去

最后,教授不会输出结论说谁好谁不好,头脑风暴没有点评。
这,是头脑风暴。所以,请善待头脑风暴,也不要问“脑暴的结论是什么?”、“脑暴输出的方案是啥?”
因为,脑暴从来都不是奔着答案来的,要的是发散和创意啊喂。
这么有时间,不如试试其他5种数据收集的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