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去看了莫高窟,感觉还没有云冈石窟大,百思不得其解:为啥莫高窟的名气那么高?云冈石窟有佛尊1100个,佛像5.1万尊。453年开建,洞窟51个。去云冈石窟,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洞窟和佛像。但是在敦煌,大部分都是不开放的,我们能看到的洞窟,10个手指都数得过来。目测规模、佛像数量都不如云冈,心里不由得揣测:难道,莫高窟是靠上价值打造的声量?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我查阅了敦煌石窟的历史,终于明白莫高窟为啥能这么出名。
莫高窟,一共有735个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
一方面是壁画很多,其次是修复工作非常艰难。因为地处沙漠戈壁,本身就容易腐蚀风化,愈发显得珍贵。不过,敦煌的壁画确实精美绝伦,立体感也很强。这些,也都和敦煌研究者精湛的艺术功底密不可分。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比云冈石窟早了100年。重点是,莫高窟从366年到明嘉靖1528年,历经1000年,不断的有人在新建或修复。所以,只有莫高窟才是中国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记录者。323窟记录着张骞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2次出使西域。还有霍去病大破匈奴的记录,也在这个窟里。156窟记录着唐宣宗848年,张议潮聚众起义光复沙洲,从此沙洲归属唐王朝统治的事儿。之后,从曹议金到曹延禄,历代节度使都在新建或重修莫高窟。明嘉靖7年(1528年),百姓东迁进入关内,之后的四百年莫高窟一直无人管理。直到清末,藏经洞被发现,且被外国人大量采购。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在第17窟发现了藏经洞,内有文物五万余件。后来就是大家知道的事儿,王道士把文物卖给了外国人。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国人奥登堡等都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文物从此漂泊流浪。“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海外”一说,也不胫而走。就像China是“瓷器”,而Japan是“漆器”。我们的漆器,也是到了日本才被发扬光大。所以威尔·杜兰特才说:“漆器的艺术始于中国,但传入日本才达到了最完美的地步。”敦煌学也是如此,英法日本都比我们保护的好,研究的透彻。直到1909年,伯希和访华,炫耀从敦煌买走的文物,中国人才知道敦煌有个藏经洞。自此,罗振玉开始了抢救,把文物从敦煌转移到北京。这个过程,又有无数的文物被偷被盗被损坏,埋葬在黄沙之下。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才开始进行真正的保护和管理。同时,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常书鸿、段文杰、季羡林等大师的带领下,敦煌学的中心逐渐回归。所以,在全世界“敦煌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莫高窟名声在外。莫高窟相比其他石窟,他的文化输出能力确实更强。“又见敦煌”和“丝路花雨”无一不在通过实景演出的方式在影响我们,效果也确实非常好。除此之外,像常书鸿、段文杰、张大千、樊锦诗等人,都在作为敦煌学的代言人现身说法。相比别的景点,莫高窟的影响力确实高很多。本次参观收获颇多,旅行途中看完了樊锦诗老先生口述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更全面的了解了敦煌学者们的艰辛、专业和坚持。感受到了名校是为国之重器的力量与信仰。由衷的感谢有这么一群人前仆后继的为我们挽留历史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