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测血糖,注意6个细节,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得了糖尿病,血糖仪就成了家中的必备物品,自测血糖,是糖友们的必修技能。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耐心,更需要细心,而血糖检测,是指导用药、进餐、运动等方案调整的基础。除此之外,糖友们还需要每隔2到3个月,到医院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才能精确地把握自己的病情波动。在家自测血糖,需要避开6个误区,重视细节,才能测得准确的结果。

自测血糖需要注意的第1个事项,是不要擅自停用降糖药。很多人误认为,没有使用药物时,测得的血糖,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因此,会擅自提前1天停药,然后再测血糖,这种做法其实是欠妥的。通常,自测空腹血糖前后,应该按照平常的习惯服用降糖药物。如果为了评估胰岛功能,需要咨询大夫的意见,然后按要求停用或恢复使用相关药物。

自测血糖需要注意的第2个事项,是不要以为取血量越多越好。实际上,血量太多会溢出测试区,污染仪器,造成误差。正确的做法,是在无名指两侧采血,这个部位神经纤维分布少,可以减轻疼痛感觉;取血前,先用酒精消毒,等待酒精挥发后再采血,避免酒精与试纸条发生反应,影响检测值;取血时,血量能够覆盖测试区即可,要让血液自然流出,不要过度挤压,以免组织液稀释,造成检测值偏低。

自测血糖需要注意的第3个事项,是避免频繁检测。对于多数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分段测量。比如,第1天测早餐前、晚餐前、早餐后2小时血糖,第2天测中餐前及午餐后2小时血糖,第3天测早餐前和3餐后2小时血糖;只有刚确定诊断、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发生急性并发症等情况,才需要每天检测4到7次血糖;此外,如果改变生活方式、处于妊娠期、青少年患者等,也需要每周有1天检测4到7次血糖。

自测血糖需要注意的第4个事项,是正确检测餐后血糖。餐后血糖,通常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时间是从吃第1口饭开始计算,而不是吃完饭再开始计时。餐后血糖升高,需要排除应激情况的影响。如果发现餐后血糖异常,可以根据病情,安排检测餐后1小时、餐后3小时的血糖测量,有助于发现餐后血糖峰值的延迟或提前现象。

自测血糖需要注意的第5个事项,是客观看待检测结果,不要根据1次或偶尔出现的血糖波动,而擅自调整药物方案。在家自测血糖,应该详细记录数值,并且记录饮食和运动量的变化情况。将1段时间内的检测结果,提供给大夫,通过专业判断,调整药物使用方案。根据某1次的检测结果,就自行增加或减少药物用量,往往会带来不良后果。

自测血糖需要注意的第6个事项,是重视运动前血糖值的检测。因为,运动会使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降低血糖,只有测量运动前的血糖值,才可以评估运动量是否合适。同时,还应该注意,如果运动期间感觉不适,也需要检测血糖,以便判断是否发生低血糖。通过比较不同身体活动状态下的血糖水平,才能够合理地安排运动量。此外,还需要注意,运动时间应该避开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血液浓度达到高峰的时段,避免在运动肢体注射胰岛素,以免胰岛素吸收过快,诱发低血糖反应。最后,还有1个技巧,是在运动量较大的时候,睡觉前测1次血糖,以便发现延迟的血糖水平变化 。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慢性病那些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