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的一针治病疗法
手掌面(心门二穴):图3
部位:在掌心中央点向下一寸左右(中指正中央直上一指幅半)是穴。
应用:本穴有强心定喘的作用,当病重垂危,以强心剂注射延续寿命时,宜用本穴加强,对治胸闷尤有特效。能泻心胸郁热、心暴痛等。
手掌面(无名穴):图4
部位:在手指掌骨上,距重仙穴旁开五分。
应用:本穴治疗慢性胃肠炎、胃弛缓及各种胃病的基本要穴,凡胃有压痛、溃疡症、消化不良、反酸应取此穴。
手掌面(外侧无名沿皮穴):图5
部位:小指掌骨外侧、小指本节后,针深三分,沿皮进针,3~5分。
应用:治疗腰酸、腰痛、肾脏炎(泻肾热、JingYe缺乏、月经不调),有显著效果。
手掌面(新编穴):图6
部位:在大拇指掌骨凹陷处。
应用:凡有腰骨牵引至坐骨神经麻痹及痉挛、活动障碍等症状者。
手掌面:图7
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桡外侧二分、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偏桡外侧二分(二穴)——刺络放血。
应用:治疗小孩GaoWan肿大、疼痛及cheng人GaoWan炎有特效。
手掌面(新编穴):图8
部位:手中指第二节正中央点是穴。
应用:本穴为治疗急慢性肠炎及痉挛、胃胀、消化不良(可养血健胃、振作中气,对心气虚弱、忧伤 、烦恼症治疗有疗效)。
手掌面(腕顺透劳宫):图9
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2.5寸——腕顺一穴。透劳宫——沿皮3~5分,视患者手厚薄定针深浅。
应用:镇静脑中枢神经或四肢神经,如手足瘫痪、手、脚掌麻木不仁,是救脑溢血的特效穴。
手掌面(新编穴):图10
部位:手中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掌骨本节中央是穴。
应用:本穴有疏通筋络之功,凡老年人目花、视物不清晰,有开窍明目作用,对治眼部疾病有良效。
手掌面(重子穴、重仙穴):图11
部位:虎口下约1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重子穴),距重子穴上1寸即是重仙穴,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应用:此穴为治“肺”诸病之圣穴,可泻肺之大热,亦有消炎之功效:肺炎、咳嗽、气喘、感冒、发烧等病症。
手掌面(增长二穴):图12
部位:在手掌面手解穴直上五分一穴,再上八分一穴,共二穴。
应用:本穴有促进儿童发育之功能,主治:增高(14~18岁儿童最适合)。
手掌面(开脾穴):图13
部位:手中指尾端处是穴。
应用:本穴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具有治疗脾胃疾病之功劳。
手掌面(新编穴):图14
部位:手食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正中央点,共二穴。
应用:本穴具有治疗脾胃及肠中切痛、腹满胀痛、肚脐带不舒服。
手掌面(新编穴):图15
部位:手小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正中央点,共二穴。
应用:本穴对任何热病有退热功效——偏头痛、醒脑、镇痛、头痛发烧、脉浮急,针针见效。
手掌面(五会心穴):图16
部位:手中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上五分及第上五分一穴,共五穴。
应用:本五穴有镇静调节内脏器官作用,为治心脏病及神经衰弱,在治疗上有特效。针对心经热病引起的心痛、心烦、狭心症,为精气神之浸入窍门。
手背面(新编穴):图17
部位:大拇指第一节,向外开二分,三分之一是穴,三分之二又一穴共二穴。
应用:本穴为治疗眼睛红肿、白眼球红肿、血丝有特效,能泻脏热、疏通中气血凝滞有卓效。
手背面、侧面(腕顺一穴、腕顺二穴):图18
部位:手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2.5寸,又距手腕横纹1.5寸处。
应用:此二穴主泻肾脏之热,有益肾清热开郁之特效,本穴亦能温肾中之阳,滋肾中之阴,故能振阳行水,对炎症退暑有卓效——肾脏炎、肾脏引起之头昏、眼花、四肢无力、疲劳等皆有良效。
手背面(中白穴、下白穴):图19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又1.5寸一穴,共二穴。
应用:本穴主泻肾之大热,是治肾脏病、腰痛、背痛、腰酸。亦有助阳利水、补肾益气、除湿池之毒——脚气肿、腰痛之圣穴。
手背面(灵骨穴):图20
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相通。
应用:本穴为“董氏回阳三针”之一(急救用),可使阳症起死回生之功效,为反应最大的刺激点,故对治疗脏腑病症有:升清降浊、疏风散表、通血气之功效。感冒咳嗽、头痛、胸背内伤隐痛、呼吸不畅。
手背面(妇科穴):图21
部位:在大拇指第一节之外侧,距前横纹三分之一(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一穴,共二穴。
应用:本穴对治下腹疼痛、子宫及yingdao糜烂,平时有白带或月经不规则、无月经,都有良好效果。
手背面(新编穴):图22
部位:手食指掌骨与中指掌骨接合处是穴,针深5~7分。
应用:本穴在治疗上为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小孩突然腹痛有效。
手背面(新编穴):图23
部位:手无名指第一节与掌骨接合处下三分旁开三分是穴(二穴),针深3~5分。
应用:本穴主肝、脾,对上半身及头部有排泄毒火、消炎作用,脸部、胸前肿疡症状有效果。
手背面(新编穴):图24
部位:手中指第二节正中央旁开三分,针深2~4分。
应用:主肝脾经,凡肝脾疾病引起之疲劳、肝脾弱、脾湿、全身酸痛。皆可对治之。
手背面(新编穴):图25
部位:手中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接合处一穴;又上1寸一穴(二穴),针深5~8分。
应用:白斑、皮肤疾病、半身不遂。
手背面(新编穴):图26
部位:手小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接合骨内开三分是穴(针深2~4分)。
应用:本穴治疗腰痛、股关节、坐骨神经、腰股膝脚不遂的特效穴。
手背面(新编穴):图27
部位:手中指第一节正中央上二分旁开三分共二穴,针深2~4分。
应用:胆汁分泌不足、腹胀、消化不良、久食不饥有特效。
手背面(新编穴):图28
部位:手拇指第一节外三分三、六分六,共二穴;针深2~4分。
应用:本穴为肺经,故能清肺之热、治白眼球红筋、眼睛红肿之特效穴。
手背面(重魁穴):图29
部位:手食指本节后内侧凹陷处,针深3~5分。
应用:本穴为肺经,能泻大热、身体之烦热,故能治发烧、口渴、焦虑不安。
手背面(胆穴):图30
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央点,针深2~4分。
应用:本穴有疏筋活血的功能,由坐骨至委中线至足跟,筋紧、抽、痛、伸屈困难、疼痛有特效。
手背面(止汗穴):图31
部位:在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掌骨与指骨接合处上1.5寸,针深3~5分。
应用:本穴专治盗汗、虚汗,止一切汗异症。
手背面(上白穴、立白穴):图32
部位:在食指与中指叉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上五分(上白穴)。距上白穴上1寸在手背第二掌骨与第三掌骨接合处是穴(立白穴)。
应用:对治眼睛疲劳、眼眶酸痛、眼视无神之病患(具有长期体力疲劳、虚弱者适用此穴)。
手背面(新编穴):图33
部位:在各叉骨本节上1寸共五针,针深2~3分。
应用:此五穴为手背五脏针法,能通五脏经脉、理气血,有去风邪、安脏腑之功,适用于身体虚弱、元气不足之患者。
手肘部位(新编穴):图34
部位:手肘窝横纹平线正中点,针深3~5分。
应用:本穴为治头部主穴,能泻脑中之热、疏通经脉气血凝滞,故对头疼剧烈之症有运行解热、消肿之效。
手肘部位(新编穴):图35
部位:手腕横纹平线直上4.5寸,中央外开2.5分是穴,针深3~5分。
应用:本穴能泻下焦之热、脊椎强硬、腰背腹腔等之血瘀或腰痛不能转侧、痛无定处牵引腿部疼痛,亦治寒热风湿引起之腰痛、xiaobian赤黄,皆有功效。
手肘部位(新编穴):图36
部位:手肘腕横纹平线中央内开1寸上4寸一穴、6.5寸又一穴、10寸又一穴共三穴,针深5~8分。
应用:本穴主泻肝脏之热、凡肝引起眼花、视物不清白睛红丝,绝无异态。且肝窍于目,对眼科疾病有很好疗效,亦能治一切肝胆病、肝硬化、肋间神经痛、胸背部痉挛。
手肘部位(新编穴):图37
部位:手肘腕横纹平线上6寸处中线外开五分是穴。
应用:本穴主治妇科病之圣穴,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卵巢发炎,一切妇科症有特效。
手肘部位(列缺透针疗法):图38
部位:去腕侧1.5寸,在前臂桡侧之下端,桡骨茎上状突直上;沿皮透刺针深三分,沿皮针斜下扎。
应用:本穴对任何热症有退热功效,治贫血性头痛有卓效。
手肘部位(曲池丁字刺):图39
部位:在屈肘横纹头处一穴、往内开一指又一穴,再往内开一指幅又一穴,共三穴。
应用:对内脏器官有强化作用,又可以发挥清热去风凉血、润燥作用,故治疗高血压有效。
手肘部位(腑格三穴):图40
部位:曲池下八分一穴、左右隔八分各一穴,共三穴。
应用:主泻胸中之热及身体之烦热,有去风邪又补气之作用,重感冒之圣穴。
手肘部位(肠门穴):图41
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3寸。
应用:本穴在治疗上,有帮助消化、促进呼吸、理肠胃之寒,故治肠胃炎、慢性下痢有特效。
手肘部位(肝门穴):图42
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6寸。
应用:本穴除了治疗急性肝炎有特效外,对舒筋通络有疗效,对眼科疾病亦有卓效。
手肘部位(心门穴):图43
部位:在尺骨莺嘴突起之上端,去肘尖1.5寸陷中是穴。
应用:本穴对胸中瘀热,好吐有效。有调合心脏精气内外相应之功效,故对心脏病、心跳、胸闷有特效。
手臂部位(肩中穴):图44
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缝2.5寸是穴。
应用:脑症、高血压性中风(半身不遂),其症状为——手足瘫痪、口眼歪斜、血管硬化、有清热醒脑之功,对治膝盖痛亦有疗效。
手臂部位(地宗穴):图45
部位:在人宗穴上3寸处,距肘窝横纹6寸处是穴。
应用:本穴是董氏回阳三针之一穴(急救用),能使阳症起死回生,对急性心脏病及血管硬化、狭心症等有特效。
手臂部位(云白穴):图46
部位:在肩尖前约2寸,背面穴向胸方向斜下开2寸是穴。
应用:本穴主治下阴部之疾,有消炎止痛之功,对妇科病、yingdao炎、yingdao痒、yingdao痛、赤白带均有效。
手臂部位(上曲穴):图47
部位:在手上臂后侧,肩中穴后开1寸。
应用:本穴对神经性的括约肌驰缓、坐骨神经痛有良效,为肌关节之特效穴;小儿麻痹症、小腿胀痛均有特效。
脚面部位(门金穴):图48
部位:在第二蹠骨与第三蹠骨连接部直前陷中是穴。
应用:对治——胃溃疡、盲肠炎、胃腔压痛、消化不良、胀气与腹痛。
脚背部位(木留穴):图49
部位:在第三蹠骨与第四蹠骨之间,距蹠骨与趾骨关节上1.5寸凹陷处。
应用:本穴主泻肝热之症,有舒筋通络之功效,对治肝脏疾病、老年人目花、视物不清,取用本穴疗之。
脚背部位(新编穴):图50
部位:在足指第二趾第二节正中央外开三分处是穴。
应用:本穴为对治下腹部疾病有良效,子宫炎、yingdao糜烂、白带、月经不规则、无月经。
脚背部位(木斗穴):图51
部位:在脚背第二蹠骨与第四蹠骨之间,蹠骨与趾骨关节后五分是穴。
应用:本穴能治水肿、健脾、振作中气、逐渐改善机能,可以补益中气、加强消化而增进食欲,故对脾肿大、消化不良症有疗效。
足底部位(降压穴):图52
部位:涌泉穴下1寸。
应用:本穴为治疗高血压特效穴,施针前后,可倾刻间将血压降下30度左右。
足底部位(涌泉透针):图53
部位:在第一蹠骨内侧,距趾骨与蹠骨关节后1.5寸(火连穴沿皮透针至足底涌泉穴)。
应用:本穴具有退热之特性,对热症所引起的头痛、项强、脊强有卓效,同时对治中风症、半身不遂、四肢不能者、神智不清者效果甚佳。
足面部位(无名穴):图54
部位:足面四趾缝中,共四穴。
应用:本穴适用于点刺放血,有除湿泻毒之功,治疗脚气病、双足痹木不仁。
足底部位(花骨一穴):图55
部位:在足底第一与第二蹠骨之间。
应用:本穴为治疗阴虚之症,有滋阴之意;本穴是治疗目疾之要穴,有水肿、去赤、镇痛、止泪之功,迎风流泪有特效。
大腿部位(无名穴):图56
部位:膝上12寸外3寸是穴。
应用:本穴为肺脏精气转输出入、流注聚结于体内指挥穴,具有内外相应作用,是为主治肺脏一切疾病要穴,也是治疗喘息、内伤、胸闷最具神效。
脚小腿部位(人皇穴、无名穴):图57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骨上3寸、5寸,共二穴。
应用:本穴治疗脊椎、颈项强直、扭转不灵有特效。
耳部穴(耳珠穴):图58
部位:耳垂点、耳珠部位。
应用:为治疗醉酒之圣穴(点刺出血),可泻热醒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