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司刚:【太白情深】(散文)

小主,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三秦文学微刊ID:sanqinwenxue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太白情深
文/司刚
初识太白,是小学老师口中的大诗人李白,字太白。后来,知道秦岭的主峰叫太白山,知道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参加工作后,才知道陕西有一个县就叫太白县。从西安出发,西行100公里左右,从眉县斜峪关进入秦岭,沿着当年诸葛亮伐魏的褒斜古道前行,就是太白县境。
2016年深秋,在初识“太白”这个名字后40余年,才有幸进入太白,切实的感受这个现实中并不遥远、有点神秘的人间仙境。进入斜峪关,平静无波的斜峪湖一闪而过,两侧山峦叠嶂逐渐走高。山谷时宽时窄,宽阔处阡陌纵横,庄稼、蔬菜整齐翠绿;狭窄处青山扑面,黄色红色点缀其间,犹如巨幅水彩画卷慢慢展开。头顶蓝天白云,迎面秋风徐徐,好一派山水田园风光。
过了青峰峡,就是五里坡,汽车开始盘山而上。不经意间,倒车镜中一片白色闪过,拐弯时,有意的向左一瞥:“雪山!太白积雪!”群山有意闪开了一道豁口,太白山探出了白色冷峻的头颅,棱角分明的脸上,既有冰川遗迹深邃的瓦蓝,又有陈年积雪的沧桑。白云飘荡,秋阳斜照,积雪的太白,俯视群山,犹如一位仙风道骨白发飘飘的老人,在慈祥的环视着自己的儿孙们茁壮成长。醉人的山水,浓浓的秋意,即兴仿写填词一首:
山一程,水一程,忽见雪山刺苍穹,驱车慢慢行。
白毛苇,黄银杏,路边茱萸透深红,太白秋意浓。
爬到坡顶,就是衙岭,就是黄河水系、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太白县城就坐落在衙岭东边的盆地中央。县城很小,没有工业,没有污染,山清水秀,主打经济是高山有机蔬菜。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播种、收获,收获、播种,蔬菜一茬一茬的生长、成熟。太白县号称西部第一慢城,蜗牛之城,很适合小憩。
随着陕西路桥的进驻,太凤高速公路施工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置身于美景仙境之中,却无意欣赏,一干筑路大军便顶风冒雨、挑灯夜战,进入了常态化的战斗状态。我负责物资的调配,经常穿梭于各个工点之间,有幸慢慢感受太白的山山水水。
独特的高海拔盆地气候,经常是秋未去,冬已来。一场秋雨停歇后,山谷、盆地间云雾缭绕如幔帐如轻纱,时而飘荡,时而翻滚,似骏马奔腾,似轻烟袅袅。一夜寒风起,霜花山野白,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低矮的枯草,高大的树木,都挂上一身白霜,没来得及采摘的山茱萸晶莹剔透,在朝霞的照射下晶光四溢。
太白的冬天漫长寒冷,太白的冬天最有情调。每年冬天都能下五六场雪,几乎每场雪都是纷纷扬扬的一天一夜。漫天坠,扑地飞,洋洋洒洒,飘飘荡荡。苍山一夜白头,河流顷刻封冻,树木须发皆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好一派北国风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除雪柴门外,袅袅炊烟起,好一副太白落雪图!
天公作美,有了闲暇时间,我可以独自去享受雪域仙境的太白,城外的翠矶山便是首选。半山腰的道观老君洞,雕梁画栋,肃穆庄严。大殿屋檐下挂着一排擀面杖粗细的冰溜子,没有香客和游人,没有嘈杂,偶尔有融化的雪水滴落声响起。道观外,一条小道通往丛林中的一座亭台。踩着积雪,惊起一只雉鸡扑棱棱飞远了。银装素裹,万籁俱寂,不禁赋诗一首:
偷得浮生半日闲,
闻香寻梅翠矶山。
飞鸟惊落雪两肩,
半梦半人半神仙。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古都长安和关中大地已是春尽夏至,花褪残红,太白的春天才姗姗来迟。往来于西安和太白之间,感觉春天一直常在,远离了夏天。没能仔细观赏的春花,有点记不清楚的花香,都可以在太白静下心来,重新品味。一年四季,不管工作再苦再累矛盾再多再大,都能解决。每天晚上,都可以身心放松舒舒服服地休息。太白是家,回西安却像是出差。在西安呆上一段时间,就想念太白,就要回到太白。
随着后续高速公路的开工,我的工作重心转移,在太白呆的时间短了,去的机会也少了。但每一次去太白,都是一次精神超脱的朝圣,都是一次心灵涤荡的历程。

(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司刚,祖籍陕西咸阳,1971年出生,1993年毕业分配至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至今。在施工一线工作近20年,喜欢写一些随笔,从细微处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颂扬一线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文笔简洁朴素,善于观察,先后有作品在陕西路桥报刊、广厦人杂志、三秦文学期刊上发表。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司刚:【菜馍】(散文)

【三秦文学】司刚:【我的高考】(散文)

本期编辑:裴雄文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