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稻米种植--《四千年农夫》读记
东方的稻米种植
----《四千年农夫》读记
农耕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整理出全部农耕经验。真正的农业旅行家很少,真实地介绍伟大的乡村自然条件的书籍更少,而单纯的介绍自然史历程,或者自然景点和事件的书却又太多了。《四千年农夫》讲述了在1909年,美国富兰克林.H.金教授来东亚三国考察古老的农耕体系,只为破解美国不到百年时间就穷尽地力,而东方农耕历经4000余年,土壤依旧肥沃,且养活数倍于美国人口的奥秘所在。这本百年前描述中国农民管理土壤以增进肥力的书籍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美国有机农业运动的《圣经》,作者也成为了引领那个时代的美国有机农业运动的先驱。该书记录了东亚农业生产者真实的生活环境,讲述了东方各民族好的耕作方法。本文读记内容源于第十二章《东方的稻米种植》。农业在当今浩浩荡荡的工业化潮流中逐步被边缘化,好的农业传统被逐渐抛弃,中国人与土地之前几千年的情谊也在逐渐淡化……
中国、朝鲜和日本人民的主食是大米。到1906年,日本连续5年平均每年大米人均消费量达到302磅。中国每英亩(1英亩=6.07亩)耕地水稻的产量是42蒲式耳,小麦为25蒲式耳,日本的小麦产量只有17蒲式耳。中国、朝鲜和日本每年人均大米消费量,约300磅(约136公斤)。中国在几乎一样大小的土地面积上收获粮食的产量是美国的2-3倍。如果美国想永续发展下去,像东方人那样将历史延续至4000年甚至是5000年,如果要一直保持和平的状态不受饥荒和瘟疫的困扰,那么就必须自我东方化。
中国、朝鲜和日本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发展永续性农业的意识。在他们那里,采用什么样的农作技术和方法,取决于是否能获得最多、最好的收成,而不像我国(美国)常见的那样,取决于是否省时省力。
吴夫人拥有25英亩地,相当于当地一般小康农户人家所拥有土地的十多倍,养了4头牛,夏天雇7个帮工。每市亩稻田产量为两石,小麦产量是水稻的一半。种完稻田会种麦子,或栽种一季其他作物。两季庄稼施用一次肥料。
4月15日,播下水稻种子。每英亩稻田大约用20蒲式耳种子。稻田里土壤被仔细耕过,而且被施用了一些肥料,在稻田表面铺撒一些植物灰(碳化的),用平底簸箕直接撒上去的稻种几乎把秧田盖的严严实实。如果预计夜晚低温,人们就会抽取水灌溉农田,第二天如果天气晴暖,再将水放掉。木炭表面会吸收一些热量,土壤也会吸入一些新鲜的空气。
5月14日,稻田的作物已经长到8英寸高,不多久就能移植了。稻田旁边的部分土壤已经被灌溉和犁耕过,其表面覆盖的用作绿肥的苜蓿也开始发酵,这就为水稻移植做好了准备。一边育苗,一边整理稻田为插秧作准备,这样就能够将水稻的收获时间提前一个月。对人们来说,这种做法似乎是在人口密度大、土地占有量小的情况下,所能实行的效果最好的农耕方法了。我们占地广阔,能利用的机械设备很多,但是因为人口数量很少,所以认为他们的耕作方法就原始且不可能,可以说我们越是研究他们的农耕环境,我们就看得越清楚,除此之外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在插秧之前的一个月非常繁忙:制作堆肥、收割小麦、油菜、豆子、往田里施肥以及灌溉和犁耕农田。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妇女们就带着四条腿的矮凳子到苗床去,坐着将倒稻秧从田里拔起来,在冲洗根部之后再绑成方便移植的小捆,最后再将这小小捆稻秧插到稻田里。男人们一手抓着一小捆水稻,另一只手分出中意的几根小稻秧,抓着他们的根部,迅速地将他们插进田里。通常7个男劳动力每天能给2.3英亩的稻田插秧,如果吴夫人雇佣了他们,每插一英亩就要支付21美分的工资。这种雇佣人力的插秧方式远比我们用机械插包菜和烟草秧便宜得多。
这三个国家都对施肥给予了高度关注,同时对土壤中有机质的维系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秋季收割水稻之后,播种粉色苜蓿,在稻田被犁耕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成熟了,并且能被割下来埋在土里作为绿肥。这种苜蓿产量是18-20吨每英亩。平均每英亩田地里施用的绿肥达到6-7吨,其中包括至少37磅钾、5磅磷和58磅氮。人多地少的家庭没有多余土地种植绿肥,于是收集山上或运河里的杂草充当绿肥。水稻和其他作物的秸秆,如果没有被用作燃料,就会被混合进稻田的淤泥里。还有谷糠,也常常被撒在插了秧的稻田里做肥料。这些国家利用各种废物来帮助土壤维系生产力的做法,西方人也应学会实行这些经济的施肥方法。1908年,日本人使用于田间的人类粪便达到了23850295吨,堆肥达到22812787吨,进口化肥753074吨(其中7000吨是磷酸盐)。初次之外,日本施用的草木灰达到1404000吨,在不到1400万英亩的土地上施用的绿肥大约有10185500吨。日本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方法来永久保持土壤肥力以养活如此大量的人口。
水稻成熟之前,除了施肥、移植和除草以外,农民还需要不断的灌溉,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国使用最广泛的汲水器是三人或二人踩动的水车,这种翻车就是一个敞开的箱槽,内部安有一串可活动的叶片以从运河中提水罐田。槽与叶片的尺寸因驱动力和提水量的大小而异。他们在两小时内抽取的水足够使两英亩土地一英寸水深,酬劳是12-15美分。因此,按一个生产季节需浇水16英亩/英寸来计算,在包膳食的情况下,需要花费77到96美分。按照美国的标准,中式水泵所需要的劳动力实在太便宜了。这些水泵看上去似乎有些简陋,但无论制作与维护的成本,还是使用效率,当然是就中国的条件而言,西方的产品都完全不能和她相提并论。也没有什么能比这些高效而简单的工具更能反映这个民族的性格了,那就是在构造和成本的一切细节上都极尽简约之能事。
到了收割的时候,因为土地较为分散,单块土地面积很小,地表高低不平,所以农民要使用我们的机械设备去收割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在美国算是小型的收割机也排不上用场。最终收割还是要依靠镰刀,和之前种植水稻一样一窝接一窝地收割。作物成熟后,收割之前,要抽干地里的水,这样土壤才能变得又干又硬。人们将收割后的稻穗放入打谷机,在金属排齿的作用下,稻谷就被剥落。然后用筛子筛去稻谷中的灰尘和谷壳。风选机就是用老一辈农民筛选谷物的原理制作成的,中国和日本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使用了类似的机器。筛过的谷子在用作食物之前还必须去壳。在日本,历史最悠久、操作方法简单的谷物抛光方法,就是利用谷物之间的摩擦去壳,将谷物倒入木质舂米桶,用一杆大木槌击打容器里的稻谷,这时谷物摩擦最终将谷壳剥去。
秸秆的多种用途使秸秆和大米本身一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秸秆可以用作牲畜的食物,也可以铺设牛圈和马圈;可以用来盖房顶和棚子;可以用作燃料,或者护根;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或直接作为肥料。还可以用来编织常用小物品。每年日本收割完3.4615亿蒲式耳谷物和2819万蒲式耳大豆之后,会用秸秆编织大约1.887亿多只编织袋,这些编织袋价值近311万元。日本奈良实验站的数据显示,每英亩土地收获的谷子价值大约90美元,没有加工的稻草价值8美元;每英亩土地收获的大麦价值36美元,麦秆价值2美元。这里的农民种植规律是:在开始的4年或者5年实行稻谷和大麦轮种;接着,在夏季种植瓜类,每英亩大约有320元收入;在第五年或第六年开始种植蔬菜,每英亩160元。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绿肥,他们每年都会在大麦的空行间种植大豆,时间是每年11月。每英亩地大约能产出5290磅大豆,在大麦收获后的一个星期,农民就把豆子翻到地里作为稻谷的天然肥料。这样,奈良农民每年在五分之四或六分之五的稻田中可获得136元/英亩的收入,剩余的土地能收入480元/英亩。和奈良在同一纬度的大西洋南部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农民能达到这个水平吗?只要有最好的灌溉系统、最好的肥料、合适的种植制度和多元的作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也能做到。
《四千年农夫》
作者:【美】富兰克林.H.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