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辟谣|输液会导致“湿气重”,是真的吗?

有传言称输液让体内进入那么多水,会导致“湿气重”。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经常听中医说某个人身体湿气重,对于湿气的影响也多多少少有所耳闻。那么湿气是什么呢?

中医讲的“湿气重”与体内水分多,不是同一个概念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认为通过饮食、起居可以对湿气进行调节。

湿气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多与气候环境有关。当自然界气候反常,天气变化可成为致病因素。如气候潮湿、阴雨连绵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触水劳作等,湿邪皆可内渗致病。内湿,主要是由脾运化和输布津液的功能失调,引起水湿、痰浊在体内蓄积停滞致病。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均伤脾致湿。

静脉注射可使药物迅速而准确地进入全身血液循环。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给能量;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我们体内的水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排出体外。

1.肾脏排尿:肾脏是人体水分的控制中心,专门负责处理水分的分布、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正常成人每天尿量在1000~1500毫升。

2.皮肤蒸发和出汗:正常人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毫升,如有明显的出汗则丢失的水分会相对增加。

3.肺呼出的水分:人体每天从呼气中消耗的水分约400毫升。

4.肠道排便:每天约8000毫升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但正常情况下只有不到2%(约160毫升)的消化液随粪便排出。

所以说,中医讲的“湿气重”与体内水分多,不是同一个概念。体内转运水的系统流程会把多余的水自动排泄出去,不会因为输液摄入的水而引起体内“湿气重”。

湿气重的症状都有哪些?

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口干,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头发油腻,脱发,白发;肥胖,减肥后容易反弹;浮肿,眼袋下垂;腰酸关节疼痛;胸口闷;黑眼圈;睡觉打呼噜;头晕没精神,特别疲劳;脸上长斑或起痘,满脸油光;白带有异味,瘙痒;皮肤油腻,起湿疹等。

如何减少体内湿气,为您支招

1.食疗兼清淡饮食: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衡的饮食。减少酒、肉、甜食及生冷、油炸食物的摄入。很多平时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湿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汤等。

2.养成运动的好习惯:体内湿气重的人,常常因为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快湿气排出体外的速度。跑步、竞走、游泳等运动,都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3.中医治疗除湿:选择正规的中医,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或中药进行除湿。

4.避免潮湿的环境: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是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等。

药师提醒

静脉输注给药是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虽不会引起正常人机体“湿气重”,但无必要请勿滥用。如需注射,请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或药师。

辟谣专家:宋燕青,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副主任药师

复核专家:徐丽君,吉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