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立秋 健脾防肿
2019年8月8日(农历己亥七月初八)3点12分,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以后,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讲:「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己亥年是凌晨立秋,预示着之后昼夜温差加大。
《黄帝内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万物在经过「六气」的生、长、化三个阶段之后,于立秋半个月前的大暑开始进入「成」的阶段。立秋后的一个半月,果实见形,日益饱满,走向成熟,这种景象称之为「容平」。
在这个季节中,天气清肃,秋风紧急,草木凋零,天高云淡,大地明净。人应该早睡早起,情志安定平静,缓冲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情志内收,与肺气清肃相向而行。这乃是顺应秋气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秋三月收敛不利,到了冬天阳气匮乏,体虚者可能出现完谷不化的飧泄。没有秋收,即无冬藏。冬不藏阳,一年空忙。
秋三月的养生要点主要有二:
心中有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乃四季之魂。失魂必然落魄。
天地万物都在立秋后瞬间变化,相向者得气,相悖者伤气,故进入秋天,心应该从之前的向外转为向内。诸如:晚上早回家,避免肃杀之气的侵蚀等等。只要心中以「收」为魂,主导身心内外诸事,便可借天地之力,还以人力。
早睡早起
己亥年的立秋,在泉之气少阳相火和当令之气少阴君火使万物的水分向上蒸腾更甚,人体水分也随之更加蒸腾,但是,立秋之后,万物收敛,毛孔渐渐收紧。水分从毛孔向外发散就会受阻;同时,地气是太阴湿土,暑期之湿会使脾行水不利,影响水液下注膀胱。暑期本该多汗而少尿,而进入己亥年立秋,君火相火和湿土的交织却会使一些人汗少尿也少。其中身体不寒者会形成「浮胖」,身体寒凉者则会「浮肿」。
脾主运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谷食,脾气推动胃、小肠和大肠将饮食消化吸收,转化为水谷精微并传输至全身,濡养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二是运化水饮,脾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如脾失健运,不仅会影响谷食的消化和精微的吸收,也会导致津液生成不足或输布障碍,出现大便溏泄、身重浮肿等症。《黄帝内經·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在当前气候下,健脾可参考下列建议:
饮食得当
在偏湿的气候下,脾胃功能偏弱,饮食不宜过饱。否则非但无益,反而损害中气,导致泄泻之证。
远离生冷
吃生冷食物可能损害脾胃阳气,「阳不居阳,鸦占鹊房。」秋三月一旦伤了脾胃,秋邪即乘虚而入,形成便稀泄泻。因此要吃熟食热食。
以辣燥湿
辣味可以燥湿。饭时吃点辣椒,菜中加点「大红袍」川花椒和「二荆条」川辣椒粉;也可以学习四川盆地的「干煸菜」做法,尽量减少食物中湿气。
秋属金,金克木;辣生木气,金木相搏。故应吃辣有度,宁可不足,不可过度。
以酒为药
当下气候可能会令虚弱之人气虚乏累。有饮酒习惯的人可以酒为药,午饭和晚饭时,喝五钱以下的人参茯苓酒,弥补气之不足。
以酒为药,可以用酒;以酒取乐,阴阳俱破。
用酒者切记,以酒为药,是以恭敬,称为「敬酒」;酗酒为凶,杀人无痕。
味熏拾遗
太虚之人除内养之外,可以外补拾遗。用小料包装入磨成粉的正宗川花椒,贴在短裤外正对会阴,可祛下焦湿气。因湿气而乳房胀者,可将花椒粉料包贴于文胸外。
天有弊,必有利。智者学习《黄帝内经》,可以化弊为利。
附: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表
(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北京地区为准,京外地区计算时差)
———— / END / ————
文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