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华:帮助父母体验依恋的安全感,让婚姻成为晚年幸福生活的加分项
王大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年轻的朋友们,当我们感受到父母之间关系好像有点僵了、冷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犹豫。因为我们爱他们就要做他们之间爱的信使,引导老爸老妈去接收和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愿望,我们甚至要主动积极的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向对方表达他们的心意,感谢对方的爱与支持。
7月初的一天,一个特别好的朋友突然给我打电话求助:“我快急死了,现在正在回家的路上。我老爸八十几岁的人了,突然打电话说‘我再也过不下去了,必须跟你妈分开,我还想多活几年’。你快给我支支招,我回去之后我应该从哪里下手帮助他们?”
因为我是做老年心理学研究的,所以时常会有朋友把我当成倾诉和求助的对象。这样我也了解到了很多真实的、生动的老年夫妻们相处的故事。
这一对老夫妻他们之间的矛盾和隔阂由来已久。在他们刚开始婚姻生活的时候,由于各自成长的家庭条件、生活的环境,还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上差异比较大,所以就埋下了矛盾的种子。在相处的六十年的时间里面,矛盾没有得到化解,一直就这样淤积下来。
我的朋友特别不理解的一件事情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儿女们也孝顺,都已经过了一辈子了,还有什么不能凑合的?还有必要闹分手吗?他问了我一个很多人可能都存在的疑问:“这么大年纪的人,他们真的还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吗?”
我学过的发展心理学和我所从事的老年夫妻依恋研究,让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回答:是的!人在一生当中都有强烈的情感需求,我们希望和其他人发生情感的连接。
大概在我们出生后的8个月开始,我们好像有一种天然的倾向表现出来,想要和另一个人建立起强烈的情感连结,这就是心理学里的“依恋”。
小时候我们依恋的对象是爸爸妈妈或者照料者;进入成年的世界,我们很容易在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当中继续看到依恋的存在。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如果在婚姻关系当中表现出来安全的依恋,那么他们也常常很容易收获甜蜜美满的感情生活。
那么,到底什么是安全的依恋呢?
心理学认为依恋本质上讲是对自我在爱里的认知,这个爱的认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认知是你需要回答,在这个关系当中我是不是值得对方拥有,我是不是可爱的?
第二个方面的认知是你需要回答,对方是不是有能力给予我所需要的爱?如果在这两个问题上,你的回答都是积极肯定的,那么你的依恋就处于第一个象限,你是一个安全依恋的人。你和他人容易保持亲密感,而且你觉得彼此的互相依赖是让你很舒服的一件事情,你不怕孤独,你也不怕受到对方的排斥。
相比而言,另外的三个象限描述的就是多多少少带有不安全依恋的表现,要么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可爱,不值得对方拥有;要么就是觉得对方不可信赖,给不了自己想要的爱。当然这是在理论上的描述,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没有办法从行为上看到安全依恋人的特点呢?
我们邀请成对的老年夫妻来到我们的实验室,请他们现场进行一些讨论,就他们日常生活当中容易发生争论的话题来尝试达成一致。
他们的沟通方式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建设型,即,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寻求问题解决为导向;
第二种叫破坏型,表现为压制和控制对方,以要求对方屈服于自己的观点为导向;
第三种是回避冲突型,对于分歧和冲突,采取的是回避和不正面交流的方式。
大家可以猜测一下,在我们研究的老年夫妻样本中,一个安全依恋的老人,他和配偶的沟通方式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答案已经显示在屏幕上,就是B:他们会有更少的破坏型沟通。
反过来说,如果在夫妻之间,如果一方表现出来非常强势和控制,喜欢用敌意和否定的态度,或者贬低和蔑视的方式对待对方,那么其实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他们内在的依恋的不安全感。
我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一起风风雨雨四五十年的老夫妻,那么我就想,能一路走过来的老夫妻是不是都会有更安全的依恋呢?
我们根据200对老年夫妻在依恋问卷上的分数进行了类型的匹配,发现38%的夫妻是双方都安全依恋,35%的夫妻是只有一方安全依恋,27%的夫妻是双方的依恋都不安全。这个结果其实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会有更多的夫妻是因为彼此真正的亲密和关爱在一起。看来,在这一辈的老年夫妻当中,有其他复杂的因素在维系着他们的婚姻。
接着我们考察了这些不同类型的夫妻的婚姻满意度是否有差异呢?星星的数量代表他们的幸福指数,我们不难看到双方都是安全依恋的夫妻,他们的婚姻满意度是最高的,双方都不安全的,婚姻满意度是最低的。因此我们得到结论:能够一起走到老不必然都是依恋安全的人,但是依恋安全的人一定拥有最幸福的婚姻。
不管您现在是什么年纪,如果您也渴望有幸福的婚姻,那么首先我们需要省察一下自己,问两个问题:我是值得对方拥有的爱人吗?对方是值得我托付,能够给予我爱的人吗?另外,对于年轻的朋友们,在关心父母的生活质量的时候,除了他们的吃喝玩乐,我们还可以再加深我们的关注内容,去留意他们情感上的需求。
进入到老年,我们的生理、心理、身体或者是社会的功能会出现一些丧失,那么我们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年龄是不是也会带来依恋安全感的变化呢?
我们尝试去回答这个问题,在这个图上呈现的是持续四年的追踪研究结果,有230位老年人参与了连续三次的测量。
图中下面的三条曲线代表的是他们依恋的分数,粉色的线代表的是依恋安全分数,蓝色和橙色代表的是两个不安全的依恋分数。我们发现三次测量有一些波动,但是初始点和结束点的分数基本是持平的。这就是说,时间本身不必然带来依恋分数的明显变化,但是它可能因为老人经历的生活事件而发生波动。
我们的数据显示,健康水平会引发依恋安全感的改变。总体上来说,如果因为老人他觉得自己健康状况下降的话,他的依恋安全感也会随之下降。
前面提到的这一对老夫妻就是例子:老爷子最近几年明显的觉得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下降了,除了频繁的求医问药之外,他对自己老伴的态度也有明显的变化。他特别不喜欢老伴在社区里表现出活跃的社交,尤其不能包容的是老伴儿和过去的异性同事打招呼。他觉得这是妻子变心了,不关心自己,甚至他认为是妻子在故意的气自己。
当然,在我们的数据当中,也发现依恋安全感的保护性因素,那就是老伴的温暖支持。
几年前在我的课堂里,我邀请了一对恩爱的老夫妻给我的学生们分享他们一生当中爱情越过越甜蜜的秘诀。在他们分享的尾声,他们吐露了一个令我们所有人都非常震惊的一个事情。
他们唯一的女儿在二十年前,因为一种严重的疾病离开了他们。叔叔对我们说:“我们感谢我们女儿的离开,因为她的离开,我们夫妻俩的感情变得更加的浓厚;因为我们女儿的离开,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们经历了以前从未体验过的美好。如果我们的女儿在天上看着我们,她一定为我们高兴,也会为我们祝福的。”
叔叔耳朵不好,阿姨眼睛也几乎失明,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一起出入,到处旅行。每到一处,叔叔会写诗留念,阿姨是最忠实的听众和粉丝;阿姨喜欢穿漂亮衣服,叔叔随时会拿出相机为老伴拍下美丽的妆容。
在这一对平凡老夫妻的恩爱故事当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在风雨当中彼此扶持,夫妻之间彼此的造就。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时间本身可能并不会带来依恋安全感的上升或者下降,但经历的生活事件,比如健康状况的变化会引发波动;然而如果有温暖的配偶支持,那么我们依然可以保持较好的依恋安全感。
老年朋友们,我们可能会因为跟老伴在一起时间久了就感受不到对方的好了。那么如果我们依然想要不断的感受到婚姻中的温情,我们应该从现在变得敏感一点,仔细的去留意和观察老伴儿,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点滴的关心着自己;我们也可以时常去回忆一起走过来的风风雨雨中,我们和老伴之间同甘共苦的每个瞬间,这都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依恋安全感。
年轻的朋友们,当我们感受到父母之间关系好像有点僵了、冷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犹豫。因为我们爱他们就要做他们之间爱的信使,引导老爸老妈去接收和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愿望,我们甚至要主动积极的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向对方表达他们的心意,感谢对方的爱与支持。
在一起四五十年的老夫妻真的如坊间所说:握着你的手,就像我的左手握右手没感觉了吗?
我们用量化的方法考察了依恋分数对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度的预测情况,蓝色的部分代表丈夫的数据,红色的部分代表妻子的数据。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子,如果自己依恋的安全分数更高或不安全分数更低,那么自己的婚姻满意度会更好,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老年夫妻之间有一个交互的影响。
丈夫如果在老伴向自己表达爱意或者需要回应爱意的时候,采取冷淡的、不爱理睬的或者甚至回避的方式,妻子就会感受到婚姻满意度的下降;而妻子如果总是担心丈夫不够爱自己,总是希望丈夫去表达‘我爱你’,那么这对丈夫也是一个压力,会降低他的婚姻满意度。所以在老年夫妻,我们的互动也是男女有别,我们在爱的体验当中需要注意一些‘禁忌’。
说到爱的互动,我们进一步的考察了沟通方式和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普遍的关于年轻人的研究发现,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子,如果采用建设性的沟通方式,都会有助于双方的婚姻满意度的提升。
而我们的老年样本却看到,如果妻子非常积极主动的去表达、主动的去寻求问题解决,对丈夫反而是一个负面作用,他会觉得不开心。而妻子如果在面临冲突的时候,采取回避、不正面与丈夫去发生争执的沟通方式,则会让丈夫感觉很好。这样的男女有别模式,可能反映出这一辈老年夫妻的沟通模式上,有历史和文化留下的烙印,他们可能更持守一些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或者"男尊女卑"这样的观念。
因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老人的依恋和沟通方式的确会对婚姻满意度产生影响,而且男女有别,其背后可能折射出来的是时代和文化的烙印。
所以年轻的朋友们,当我们去关心父母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夫妻之间的爱意表达时,千万不要武断的把年轻人认为浪漫美好的方式套用在父母身上。
过情人节、鲜花、巧克力,这是年轻人觉得舒服合适的表达方式,但是否适合出生在四五十年代或者更早年代的长辈们,这是一个问号。与其如此,不如带着一颗安静的心来到父母的面前,去聆听他们的心理历程,探索他们出生与成长的时代如何塑造他们的人生观和梦想,如何影响他们的婚姻观和沟通模式?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发现弥补他们之间情感的办法,或者才有可能找到的一个契机催化他们之间的亲密感。
回到刚刚开始讲到的那一对老夫妻,考虑到他们之间的隔膜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的,历经六十年了,而现在老爷子发出了决裂的最后通牒,面临这样的局面,大家可以预测一下他们的夫妻感情还可能挽回吗?关系还可能好转吗?
我的答案当然是:yes,因为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规律:人的一生都存在着可塑性,任何年龄的人都有改变可能性,只要我们能够打破一些固有的框框条条,愿意去学习和尝试新的体验和办法。
几天前我的朋友给我发微信,更加深了我的这个信念。他告诉我说:“昨天下午,老爸好像突然醒悟了,跟儿女们说: ‘我这几年这样闹腾,既对不起老伴,也对子女是不公平的,我要好好的反省,我决不再闹了,我要为我以后的生活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因此对这一对老夫妻的关系,我有满满的信心去期待更好的结果。
不过就在此时,我的脑海里也浮现出一个印象深刻的相反案例。去年的秋天,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我的办公室,85岁的老爷子向我倾诉了他一生当中的婚姻的遗憾。从年轻时候结婚开始,他对老伴文化水平低这件事就耿耿于怀,一直到现在,夫妻共同生活了六十年了,依然不能释怀。他说:“我和老伴之间从来没有体验过人们传说的那种亲密的、甜蜜的情感,更谈不上我们在一起有什么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共鸣。”因此他非常的苦恼。我问他:“叔叔您生活当中是不是觉得非常的不开心,非常的痛苦?”他说:“那倒也不是,我和儿孙们的感情还不错,更重要的是,我的生活是非常充实的。我喜欢写作,已经写了不少的文章,我现在正在写我自己的传记。”
因此,在这里我们就能看到,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建立在两块基石上:一个是有人爱,如果是有配偶的话,最核心的爱当然是来自老伴;另一个是有事做。如果尝尽了所有的努力,在婚姻当中仍然不能收获安全的依恋和情感的满足,那么老年朋友可以去扩展与其他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发挥出来,去体验和收获价值感与成就感,这也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来源。
最后我想说,如果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关于老年人亲密感的需求和夫妻互动的一些特点,更新了您关于老年夫妻之间爱的一些认知,那么请您继续往前走一步,将这点观点落实到生活实践当中。帮助长辈们体验到依恋的安全感,让婚姻成为他们晚年幸福生活的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