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孤寡了,来看些有意思的七夕习俗吧!

七夕又又又又到了,

有没有和小编一起下单孤寡青蛙的丫,呱呱

在古代,七夕本是单身女子的欢乐假期,是“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是在东晋葛洪的《西凉杂记》中,“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农历七月初七,汉朝的少女常在开襟楼(古时宫廷中有很多彩楼:汉有开襟楼,齐有穿针楼,唐更以锦结成百尺楼殿)拿丝线比赛穿针孔,先传完的为“得巧”。

相传,乞巧节晚上,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院子里向织女星乞求智慧巧艺,向织女求赐美满姻缘。

▲滑动查看

名称:乞巧图卷
作者:仇英
材质:纸本墨笔
大小:27.9cm×388.3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明代

这幅画的便是妇女乞巧的活动,星星高挂于天空,妇女群聚在庭院中,对着星空祭拜,衷心祈望自己能像织女般工巧,其中还有妇女对着星空穿针。

还有许多古籍中记载了乞巧这一活动。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称:“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里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名称:清院本十二月令—七月乞巧

作者:唐岱 丁观鹏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175cm x 97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 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清代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下面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各地都有哪些有趣的七夕习俗吧~

逛“巧市”:唐宋时,京城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

炸“巧果”: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用面粉裹之后再用油炸。《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直到现在的杭州、温州等地还沿袭这一习俗,乞巧节晚上约上自己的好友或邻里们,将巧果和莲蓬、白藕、红菱等一起放在院子里以供织女,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扎“巧姑”:陕西地区的妇女们在乞巧节要扎穿花衣的草人,称作“巧姑”,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

名称:缂丝七夕乞巧图轴
作者:佚名(清乾隆时期)
材质:缂丝
大小:47cm x 32cm
作品类型:工艺美术
收藏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清代

做“巧芽汤”: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在水中发芽,在七夕当天剪下来做汤。

喝“双七水”: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会下凡洗澡,喝洗澡水可以避邪治病延寿,人们在这天鸡鸣之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

??还有这等好事?

做“巧灯”:在山东曲阜,有做“巧灯”的习俗,造型有荷花、月季、牡丹、芍药、海棠、佛手等花卉灯,还有八仙过海、福禄寿等人物灯。

“迎仙”:在广东地区,七夕前一晚到七夕当天,姑娘们会穿上新衣,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为牛庆生”: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那么男孩子在这一天都做什么呢?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女孩子向织女星乞巧,希望自己的绣工能力强,男孩子则是虔诚跪拜魁星(西方称天狼星,是传说主管文人科考运气星神),祈求考运亨通,升官发财娶老婆。

既然乞巧了,那古人怎么验巧看它灵不灵呢?

“喜蛛应巧”:七夕这天,姑娘们捉蜘蛛放在小盒子里,然后第二天早上打开盒子看蜘蛛网的稀密程度,越密代表乞到的“巧”越多。

姑娘胆子真大,在下佩服

这一奇葩的验巧方式古籍中也多有记载。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名称:月曼清游图册(十二开)—七月“桐荫乞巧”

作者:陈枚  梁诗正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37cm×31.8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清代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投针验巧”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是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另外,描写七夕的古诗词也有很多,比如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宋)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还有杜牧的《七夕》

七夕

杜牧 (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最后祝谈恋爱的都长久,没对象的都发财!

参考内容:

人民日报“你未必知道的七夕习俗”

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
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

开放个人用户注册啦!

注册就送20000点数,

开通会员享受半价优惠

原价96元/年,现价48元/年),

额外赠送96000点数!

这里有海量高清艺术作品图片等您欣赏,

无论是王希孟创作的

《千里江山图》卷中的大好河山,

还是梵·高笔下绚烂的《星月夜》,

波提切利饱含爱与祝福的《春》,

抑或是莫奈攫取瞬间感受的《日出·印象》……

隔着时间的距离与空间的维度,

当你深情凝望时,

亦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创作者的赤诚之心。

赶快识别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注册吧~

扫描二维码注册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聪聪]

投稿邮箱:yangjy@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jy-zaiweixin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