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印章情怀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发展到清代,可以说将“精致”与“华丽”演绎得登峰造极,而其中的佼佼者,自然当属清宫里的那些珍玩。寿山石质地温润,富有光泽,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而清宫印玺乃是清代寿山石雕刻的精华。

雍正:

雍正画像

“圆明主人”玺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玺

  “圆明主人”玺,清雍正,寿山石质,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8cm见方,通高7.7cm,纽高3cm。

  该玺为雍正帝皇子时期所制,大致刻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后,因是年康熙帝把畅春园北赐给皇四子胤禛,并“赐以园额曰‘圆明 ’”,此后雍正便以“圆明主人”自居。“至若嘉名之赐以圆明,意旨深远,殊未易窥。尝稽古籍之言,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知也。若举斯义以铭户牖,以勖身心,虔体天意,永怀圣诲。含熙品汇,长养元和,不求自安,而期万方之宁谧;不图自逸,而冀百族之恬熙……”则“圆明主人”之蕴义可知矣。此玺曾钤于《御选语录》之《御制总序》及《御制序》后。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玺钤本

“圆明园”玺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玺

  “圆明园”玺,清雍正,寿山石质,双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6cm见方,通高7cm,纽高2.5cm。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后经过雍正、乾隆、嘉庆三朝近百年的经营,成为一座集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和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于一体,多种形式、不同风格造园艺术有机融合的大型皇家园林,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与紫禁城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抢劫后焚毁。

  雍正帝此玺所指圆明园专指康熙帝的赐园而言,并不包括后来并入的长春园和绮春园。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玺钤本

“五福堂”玺


寿山石“五福堂”玺

  “五福堂”玺,清雍正,寿山石质,随形雕荷叶椭圆形玺,汉文篆书。面椭圆形,宽2.5cm,长3.9cm,通高6.1cm。

  五福堂位于圆明园之“天然图画”景区内。“五福”语出《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对人生幸福追求的目标。清代皇帝对“五福”同样十分看重,康熙帝御题“五福堂”匾赐给雍正帝,雍正帝又敬摹此三字并悬于雍和宫、圆明园两处,以垂永世。此玺即刻制于康熙帝赐匾之后。

寿山石“五福堂”玺钤本

“雍正尊亲之宝”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雍正尊亲之宝”,清雍正,寿山石质,卧象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8cm见方,通高9.7cm,纽高6.2cm。

  卧象雕刻细腻,身体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体态生动,象侧置宝瓶一,取“太平有象”之意。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怡亲王交太平有象寿山石图书一方,奉旨:镌‘雍正尊亲之宝’。钦此。本日郎中保德交袁景邵、滕继祖各篆字样二张,呈怡亲王看。王谕:准袁景邵篆的三行样式,但笔画掩草,收拾好再照样镌刻。遵此。于九月十四日太平有象寿山石图书一方,镌刻‘雍正尊亲之宝’完,怡亲王呈进。”其宝文由南匠袁景邵篆写,完成后曾在康熙帝景陵内雍正御笔的明楼、隆恩门、隆恩殿匾额及功德碑、神道碑上钤用,开创了帝后陵寝碑匾由嗣皇帝御书并钤盖“尊亲之宝”之制,以后各帝陵均效仿之,成为定制。故后来诸帝于继位之初都刻制“××尊亲之宝”,以备钤用。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印面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钤本

“万国咸宁”玺


寿山石雕山水人物“万国咸宁”玺

  “万国咸宁”玺,清雍正,寿山石质,随形雕山水人物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3cm见方,通高7cm。

  “万国咸宁”语出《周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又出《尚书·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洲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盖言万民当有君主,立百官,以明统绪,以分尊卑,则天下安宁,万民安生。康熙帝时将“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镌于乾清宫御座后的屏风之上,雍正帝则更将“万国咸宁”入玺,皆有“综括治道无遗,而为君者必如是,然后可谓尽君道”之意。乾隆帝申论:“人莫不衣食也,足之则宁。民犹水也,澄之则清。使菽栗布帛如水火,亦其难矣。岂可虚诩升平乎?”则“万国咸宁”并非虚诩升平,而有为君自警深意于其中。

寿山石雕山水人物“万国咸宁”玺钤本

“破尘居士”玺


寿山石“破尘居士”玺

  “破尘居士”玺,清雍正,寿山石质,光素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7cm见方,通高2.7 cm。

  此玺为雍正帝皇子时期所制。此玺与“雍亲王宝”相配使用,钤于御笔书法之上。雍正自云少年时代既喜读佛家典籍,成年后更事研讨,与僧侣往来甚密。他自号“破尘居士”,表明其身不出家,却于家修佛。“破尘居士”之号至少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即已使用,因其时书赠友人马都统中即有 “雍王破尘居士”句,可为一证。此玺雍正帝即位后便不再使用。

寿山石“破尘居士”玺钤本

“兢兢业业”玺


寿山石双螭玦纽“兢兢业业”玺

  “兢兢业业”玺,清雍正,寿山石质,双螭玦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4.3cm,长9.4cm,通高4.5cm,纽高1.8cm。

  “兢兢业业”语出《尚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意思是说“为人君当兢兢然戒慎,业业然危惧。言当戒慎,一日二日之间而有万种几微之事,皆须亲自知之,不得自为逸豫也。”雍正帝时自谓:“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又言:“圣祖仁皇帝所以乾健日新,为万世立极也。朕兢兢业业永怀绍庭陟降之义尔。”他颇引以为自豪者惟此耳。“自古帝王治天下之道,以励精为先,以怠荒为戒。朕非敢以功德企及古先哲王,而惟此勤勉之心,自信可无忝于古训,实未负我皇考付托之深恩也。”该玺刻于雍正帝即位后不久。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元年(1723)“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红白寿山石双螭玦长方引首一件。奉旨:两边磨去些,镌‘兢兢业业’。钦此。于四月初八日红白寿山石双螭玦长方引首一件,镌‘兢兢业业’字样完,配做锦匣。怡亲王呈进。”该玺为雍正帝自励自勉之作。

寿山石双螭玦纽“兢兢业业”玺钤本

“敬天尊祖”玺


寿山石鼍龙纽“敬天尊祖”玺全形之一

  “敬天尊祖”玺,清雍正,寿山石质,鼍龙纽方形玺,篆书。面6.6cm见方,通高9.5cm,纽高4.5cm。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元年(1723)“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红色寿山石鼍龙钮图书一方,奉旨:镌‘敬天尊祖’。钦此。于四月初八日红色寿山石鼍龙钮图书一方,镌‘敬天尊祖’字样完,配做锦匣,怡亲王呈进。”据此,知此宝刻于雍正元年。乾隆皇帝上雍正尊谥册文曰:“钦惟皇考大行皇帝道协清宁,功隆位育,敬天而虔昭事,孚精意于郊坛;法祖而笃显承,致孝忱于庙佑。”比照雍正帝一生之言行,则知此评之不谬。雍正帝曾言:“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何谓敬天,则曰:“人君出治,仰承天命,俯临百官,必也上之明于天戒,而省愆修德,而选才任能,以收赞襄之益,故曰厥后惟明明也。苟不能明于天戒,是不知敬天,固无足论矣。”所谓法祖,则为“祗遵成宪”、“一切遵循成法”,具体而言,则是“用人行政,事事效法皇考,凡朕所行政务,皆皇考已行之旧章。所颁谕者,皆皇考所颁之宝训。初未尝少有所增损更张也”。敬天尊祖是雍正继位初期十分重要的执政思想,并一直贯穿于其整个执政过程之中。此宝正是这一思想的真实反映。

  此宝是雍正帝早期重要宝玺之一,经常钤盖于其御笔书法之上。

寿山石鼍龙纽“敬天尊祖”玺全形之二

寿山石鼍龙纽“敬天尊祖”玺钤本

“亲贤爱民”玺


寿山石双兽纽“亲贤爱民”玺全形之一

  “亲贤爱民”玺,清雍正,寿山石质,双兽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6cm见方,通高9.2cm,纽高4.5cm。

  此宝刻于雍正元年(1723),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红色寿山石双兽钮图书一方,奉旨:镌‘亲贤爱民’,钦此。于四月初八日红色寿山石双兽钮图书一方,镌‘亲贤爱民’字样完,配做锦匣,怡亲王呈进。”此宝为雍正帝御极后的自箴之作。其一向以为君者当以亲贤为治国之本,以爱民为立政之基,尤其甫乘大统之际,更时刻不忘,以此作为律己待人之警言。与清朝皇帝一贯提倡的“敬天法祖亲贤爱民”的政纲正相吻合。

寿山石双兽纽“亲贤爱民”玺全形之二

寿山石双兽纽“亲贤爱民”玺钤本

“雍正宸翰”玺


寿山石云龙纽“雍正宸翰”玺

  “雍正宸翰”玺,清雍正,寿山石质,云龙纽,汉文篆书。面6.2cm见方,通高7cm,纽高4.5cm。

  此宝纽雕云如流水,行龙出没云端,飘逸生动。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元年(1736)“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红色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图书一方,奉旨……苍龙教子钮图书镌‘雍正宸翰’。钦此。于三月十三日……红色寿山石苍龙教子钮图书一方,镌‘雍正宸翰’四字,配做一锦匣,怡亲王呈进。” 此宝经常与“朝乾夕惕”或“亲贤爱民”相配,钤于雍正帝御笔书画之上,印迹至今多有留存。

寿山石云龙纽“雍正宸翰”玺钤本

“雍正御览之宝”


寿山石夔龙桥纽“雍正御览之宝”

  “雍正御览之宝”,清雍正,寿山石质,雕夔龙桥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8cm见方,通高9.2cm,纽高2.8cm。

  此宝制作于雍正元年(1723),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四喜桥梁钮寿山石图书一方,奉旨:改做夔龙式,镌‘雍正御览之宝’。钦此。于四月十九日四喜桥梁钮寿山石图书一方,改做夔龙,镌‘雍正御览之宝’完,配做锦匣,怡亲王呈进。”该宝是雍正帝继位后首批制作的御用宝玺之一。印纽按照雍正帝的意见进行了改刻,为双夔龙隔桥相戏之状,印体上部呈覆斗形,周边及纽上刻云纹地夔龙。夔龙体态丰腴遒健,细部雕琢一丝不苟,可以作为查考雍正时期寿山石印纽雕刻的范本。

寿山石夔龙桥纽“雍正御览之宝”钤本

“雍正御笔之宝”


寿山石雕夔龙瓦纽“雍正御笔之宝”全形之一

  “雍正御笔之宝”,清雍正,寿山石质,雕夔龙瓦纽,汉文篆书。面13.2cm见方,通高15cm,纽高6.5cm。

  此宝体量硕大,瓦纽上雕出没于云间的九条夔龙,形态各异,宝周边浅浮雕博古夔龙纹饰,古朴典雅,做工精细,为典型的清早期寿山石雕作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详细记载了此宝的制作过程:雍正元年(1736)“正月十七日,懋勤殿首领太监苏培盛交出寿山石夔龙钮宝一方,上书朱字‘雍正御笔之宝’。奉旨:篆样呈览过再镌刻。钦此。于正月十九日翰林张照篆样一张、技艺人滕继祖篆样一张、南匠袁景邵篆样一张、刻字人张魁篆样一张,怡亲王呈览。奉旨:张照篆样文范,但笔划微细,照袁景邵篆书的笔画另篆。再,滕继祖篆样上‘之’字篆法好些,问张照‘之’字篆法有何讲究。钦此。于正月廿二日翰林张照篆样二张、技艺人滕继祖篆样三张、南匠袁景邵篆样三张、刻字人张魁篆样三张,怡亲王呈览。奉旨:准张照古篆‘雍正御笔之宝 ’,将‘之’字下横取平,选吉时照样镌刻。钦此。于正月廿九日刻得。怡亲王呈进讫。奉旨:将此宝好生收着。钦此。”可知此宝刻于雍正元年正月,是雍正继位后首批制作的宝玺中最早完成的。宝文由清代著名书法家翰林张照撰写,并按照雍正帝的意见进行了局部修改。为雍正宝玺中的重器。

寿山石雕夔龙瓦纽“雍正御笔之宝”全形之二

寿山石雕夔龙瓦纽“雍正御笔之宝”钤本

“朝乾夕惕”玺


寿山石飞熊纽“朝乾夕惕”玺全形之一

  “朝乾夕惕”玺,清雍正,寿山石质,飞熊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cm见方,通高7cm,纽高4cm。

  “朝乾夕惕”语出《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意为终日勤奋谨慎。此宝刻于雍正元年(1723),《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红色寿山石飞熊钮图书一方……奉旨:飞熊钮图书镌‘朝乾夕惕’……钦此。于三月十三日红色寿山石飞熊钮图书一方,镌‘朝乾夕惕’四字……怡亲王呈进。”该宝是反映雍正帝勤政思想的重要文物,经常钤盖于其御笔书法之上。

  雍正帝勤政在清代帝王中是出名的。他的多篇诗文记录了其孜孜不倦勤奋工作的情景。“勉思解愠鼓虞琴,殿壁书悬大宝箴。独览万几凭溽暑,难抛一寸是光阴。”“虚窗帘卷曙光新,柳絮榆钱又暮春。听政每忘花月好,对时惟望雨旸匀。宵衣旰食非干誉,夕惕朝乾自体仁。风纪分颁虽七度,民风深愧未能淳。”最能体现雍正帝勤政的是他留下来的大量朱批谕旨。这些谕旨都是雍正帝在地方官员上奏的密折上随手而批,每折 “数十言,或数百言,且有多至千言者”,对这些密折,雍正帝是每折必看,并作出相应的批示。“此等奏摺,皆本人封达朕前,朕亲自览阅,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亦无一人赞襄于侧。”紧张的时候,每天要批阅几十件,常常到深夜。在朱批上经常看到他夜以继日工作的记录。

  雍正帝认为“朝乾夕惕”讲的是人君之事,只有人主才配得上此四字,故而极重视之。雍正三年(1725)二月年羹尧上表,颁扬雍正帝的朝乾夕惕,但把“朝乾夕惕”误书为“夕阳朝乾”,雍正帝大发雷霆,说年羹尧“不欲以‘朝乾夕惕’归之于朕耳”。雍正帝曾颇为自信地说:“因思自古帝王治天下之道,以励精为先,以怠荒为戒,朕非敢以功德企及古先哲王,而惟此勤勉之心,自信可无忝于古训,实未负我皇考付托之深恩也。”他把“朝乾夕惕”、“兢兢业业”刻入他的印章中,既是自励,也是自诩。

  此宝之飞熊纽雕刻精细,为清早期印纽雕刻之代表作品。

寿山石飞熊纽“朝乾夕惕”玺全形之二

寿山石飞熊纽“朝乾夕惕”玺钤本

“雍正敕命之宝”


寿山石海水行龙纽“雍正敕命之宝”全形之一

  “雍正敕命之宝”,清雍正,寿山石质,海水行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4cm见方,通高11.5cm,纽高6cm。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详细记载了此宝的制作过程:雍正元年(1723)“正月二十三日,怡亲王交寿山石九龙钮雕夔龙边大宝一件,奉旨:镌‘雍正敕命之宝’。钦此。于二月二十四日寿山石九龙钮雕夔龙边大宝一件,镌‘雍正敕命之宝’完,配做锦匣,怡亲王呈进。”宝四周浅浮雕夔龙纹饰,上部海水行龙借天然石色,雕刻精细。

寿山石海水行龙纽“雍正敕命之宝”全形之二

寿山石海水行龙纽“雍正敕命之宝”钤本

“雍正尊亲之宝”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雍正尊亲之宝”,清雍正,寿山石质,卧象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8cm见方,通高9.7cm,纽高6.2cm。

  卧象雕刻细腻,身体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体态生动,象侧置宝瓶一,取“太平有象”之意。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怡亲王交太平有象寿山石图书一方,奉旨:镌‘雍正尊亲之宝’。钦此。本日郎中保德交袁景邵、滕继祖各篆字样二张,呈怡亲王看。王谕:准袁景邵篆的三行样式,但笔画掩草,收拾好再照样镌刻。遵此。于九月十四日太平有象寿山石图书一方,镌刻‘雍正尊亲之宝’完,怡亲王呈进。”其宝文由南匠袁景邵篆写,完成后曾在康熙帝景陵内雍正御笔的明楼、隆恩门、隆恩殿匾额及功德碑、神道碑上钤用,开创了帝后陵寝碑匾由嗣皇帝御书并钤盖“尊亲之宝”之制,以后各帝陵均效仿之,成为定制。故后来诸帝于继位之初都刻制“××尊亲之宝”,以备钤用。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印面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钤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