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粤古道
徒步湘粤古道,探秘明代古村。这篇游记就是写广东乐昌黄圃镇至湖南宜章两路司古道线路上的古村、古桥、古亭。
悠长的湘粤古道,并非平凡之路,它串起了历史的沧桑厚重与湘粤风物的温润之美。
曾经艰辛的行旅已成为消散的历史烟云,但古道边那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依然留存至今。
2020年8月25日,我们古道爱好者4人:我和湖南宜章县的张满堂、谭晓强(乐贲)、赵军(胖丁)顶着烈日,徒步湘粤古道乐昌黄圃镇至湖南宜章段,探访明清代古村古道。
位于市境北部,武江支流田头水上游流域。面积79.1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16267人(2017年)
辖塘村街1个社区和塘村、东村、里村、新塘、紫溪、桃坪、应山、斗湾、鱼池岭、石溪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塘村。
坪石至白石、黄圃至新塘公路经过。景点有石灰岩溶洞出水岩,广州会馆、楚南会馆、江西会馆,应山村、欧家祠、应山玉环桥等古建筑。玉带村与塘村连在一起。
黄圃塘村。
因溪边多石得名的石溪村,坐西北朝东南,东朝肌体丰满的白虎山,西枕群峦叠翠的黄牛岭-豹子头山,北依峰牵峦连的后龙山,南仰坡缓树茂的岗岭,势如观音坐莲,颐享天福,庐溪水如敏捷的游龙自东北向西南拐弯抹角,左右逢源地将玲珑剔透的“石溪八景”(云腾龙井-雾隐豹峰-金鳌洄澜-鱼涟垂钓-月明仙岭-樵唱苏冈-石溪环带-香炉烟霭)有机整合,滔滔不绝地从村前滑去,银光熠熠地注入田头水(田头河),从容归顺武江。山雄水丽,平畴阔野,气醇风鲜,情景交融,美如锦绣,秀色可餐。
据《石溪邓氏族谱·元质序》载:“宋绍熙年间(1190年)庐阳二世孙念七公始移居于乐昌石溪之尚槃,历今四百有余年矣。……”而《石溪邓氏族谱·石溪邓氏重修族谱序·郎飞序》则载:“吾祖以往原藉桂阳白泉之乡,至宋念七公始迁乐昌黄圃尚槃郎,今之石溪者,是越八传至志敏公,举明经,授福建南靖县尹……”年深日久的石溪村,顺应天然坡势,西掘1-2米宽水渠,清流潺潺,爽气冉冉;水沟如毛细血管贯穿每条巷道;以宗祠(共5座)为标准,石灰石筑基础,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马头墙古宅,翘角斜对,脊垅柔顺,檐线分明,墙角清楚,轮廓硬朗,门户错开,南北延伸,东西深入,巨大的石灰石板铺1-2米宽檐阶,纵横切割住宅空间,井井有条布置(仍存30多幢古宅),气势磅礴,蔚为大观。
作为全村祭祀中心的柳塘公祠堂(据《石溪邓氏族谱·柳塘公祠堂》载:“我太高祖柳塘公两房旧有宗祠,……”)门楼(据《石溪邓氏族谱·柳塘公祠堂重修门楼记》载:“柳塘公祠堂自乾隆癸卯年修复以来)为二面坡双级马头墙,石灰石铺台阶,木撑柱,双龙戏珠鸿门梁;石灰石门槛、门枕石,挂“邓氏宗祠”匾,门联:“蚁腾东汉;凤起南阳。”点明邓氏身事。配穹形飘棚。气势雄伟,壮丽非凡。两侧厢房,存放公物。入门楼,石灰石铺坪过渡,上二级台阶即为正室,两侧各5根石灰石础,配一段红砂岩木撑柱,梁架结构,空间阔绰,视野壮观。隔石灰石筑沿天井,再上一级台阶为正厅,木质神龛供第一世祖至第九世祖神位,额挂“恩荣寿考”匾(曾存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侧绘龙、凤图案。富丽堂皇,洋溢浓烈的敬意。
“元科宗祠”挂“善者好之 举乡饮介宾县主曹昌颖赠康熙四十四年”匾,为村中珍宝。
除了布局精良,搭配巧妙外,全村熏陶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尤其是雕、塑、刻、绘水准纯属上乘。鸿门梁的雕工老辣:正面雕双龙护龙门、两端龙头,底雕五只展翅蝙蝠;双龙归隐;正面雕龙凤呈祥、两端龙头;正面雕双龙戏珠、两端龙头,底雕双凤聚首;正面雕双狮护宝、两端龙头,底雕龙凤护“寿”;双龙戏珠;雕双凤朝阳、两端龙头;正面雕双龙护佛主、两端龙头、底雕五只蝙蝠、龙头斜撑、翔凤垫梁板;雕双凤梧桐、两端龙头;
正面雕龙凤护珠、两端龙头;底雕棱纹、花朵;斜撑凤形、卷草;正面雕双龙护珠、两端龙头;底雕卷草、花朵;正面雕双龙护珠、底雕藤萝纹;正面雕双龙护珠、两端龙头;底雕群凤;正面雕丹凤朝阳、两端龙头;雕龙凤戏珠,两端龙头……
无论在构图,还是刀法使用上,都是娴熟,灵敏,匠心独运。门簪着重对风水功能的描绘:雕寿纹;龙形、太极阴阳鱼;八卦图案-花朵纹;太极阴阳鱼-八卦纹、侧置雕龙头柱等,均能恰到好处地流露主人的意愿。窗的描绘新颖:楣雕云纹、火炬纹、花瓣纹、凤纹;墨绘花朵;棂梅花纹,使其增色不浅。门面的雕刻煞费苦心:门枕石雕凤凰-牡丹、凤凰-梧桐;雕狮子护门;雕羊;雕鹿;雕狮、鹿;门槛雕神鹿衔枝,周围云纹;麒麟-椒图;中央雕五只蝙蝠绕麒麟,周围十字纹;松树-兰花-仙鹤-双鹿-腊梅图案,纯属添花妙笔。
天门阿公檐板雕圆形方孔钱与梅花组合、蜂窝与花纹-鹿与仙草纹、蜂窝与花纹-龙与仙草纹、凤-牡丹-麒麟-书柬、牡丹、龙头、大红花;龙-牡丹-麒麟-书柬、牡丹、龙头、大红花;檐线雕卷草纹、回纹、花纹,赋予神秘气息。此外,隔板等雕镂精妙,葫芦刹底座泥塑卷草纹、狮子,瑞兽脊面,绘菊花、卷草纹檐线,雕“天官赐福”“天官上朝”墙角石,鳌尾雨棚脊,雕浪纹、卷草纹天井底侧……均为技艺超群的杰作。这些栩栩如生的祥禽瑞兽,吉花仙草,个性鲜活,坚守不同的岗位,在忠心耿耿地向居室灌输吉祥如意理念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村庄的艺术涵养。
全村曾功名石林立(现仍存10对),可见其人才壮茂。据《石溪邓氏族谱·少十公派下簪缨图》载:仕宦:志敏、宽、完、廷秀、元第、宗仁、宗伊、林经、玉梓、树极、荣、华凤、蔚锦、蔚兴、蔚钦、材裕、材鼎、材枚、日严、新楷;翰林:树标;举人:林经、林城、树标、蔚锦、拔贡:林丝、树极、蔚兴;恩贡:万选、材裕;岁贡:志敏、宽、晳、林纬、林永、林城、树人、树标、华荇、蔚昱、蔚旸、克昌、成治、日晋;附贡:蔚鹰、以德、日丰;禀生:文彬、文焕、文昌、志敏、宽、元德、元质、晳、林丝、林经、林纬、林达、林永、林城、树人、树标、树极、万选、华黼、蔚锦、蔚峰、蔚兴、蔚昱、蔚旸、材售、材裕、克昌、材霖、成治、日晋;增生:宜、元第、其麟、林城、术、玉锵、玉书、万选、蔚型、蔚锦、蔚峰、蔚兴、蔚曜、蔚昱、蔚旸、蔚星、英材、材彬、材售、材裕、材霖、成治;州同:材源、材权;例贡:成球;另有国学生理等36人;附生文彬等73人;庠生林培等13人;乡耆冠(恩授义官)等59人;军功宗唐等23人;职员蔚锷等10人。
广东省乐昌市黄圃镇新塘甫上村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赤石乡下辖村界石村很近。
界石村处于五岭山脉的南部,属海拔两百多米的山地地形,也是珠江支流、北江、武水的源头之一。
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赤石乡,地处宜章县东部,赤石乡西南部,但与赤石相隔离。
村东部需经过广东省乐昌市黄圃镇新塘甫上村方接赤石乡所辖区域,村南部是广东省乐昌市黄圃镇新塘城口村,村西部是广东省乐昌市黄圃镇上坳村,村北部是广东省乐昌市黄圃镇大冲村。
村西北部隔七仙岭方到湖南省宜章县杨梅山镇上。古代乐昌往郴州的岩石大道便从此经过。是湖南省和广东省交界地之一,并立有交界石碑于此,因而得名界石村。是湘粤边界最特别的村庄之一。
从S324省道黄圃镇朱家坳处行乐昌乡道Y723至1.8千米处便到界石村。
《七仙岭》,相传七仙女经过此地,看到山岭险俊,鸟语花香,山谷之间有一潺潺小溪,山下古木参天,不失仙境之美。
便在此逗留游玩,怎料天庭王母来信崔之,依依不舍却万般无奈。七仙女离走时在此山顶依北斗七星的位置放好七石。
后人随后发现七石,七仙岭也从此流传。大跃进时期集中此地大炼钢铁,古木伐之,甚是可惜。如今松木终已成片,总算不辱七仙岭的美名。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位于湖南郴州宜章县杨梅山镇枧坪村、水落岱村,在枧坪村与水落岱村、老屋村之间沿S207省道北上一公里(对门红村到杨家冲段之间)右转进入村道进去约300米处三叉路口边上。
这里应该就是梅山界石铺(同乐亭及阿弥陀佛亭)。碑文记载此亭建于同治年间,更有意思的是碑文还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如有毁坏字迹者雷打火烧,执事人昔如有私心天诛地灭”。木匠师:杨壬容。同治十一年歲次壬申季秋月上浣谷旦立。这可是我走古亭来第一次开天窗的警示语。从古到今大家还是给道德规矩束缚着。
古凉亭以石、木结构为主,平面长方形。建于年代失考。主梁上写:尊化缘首邓光发、邓能林,杨东海、曾XX、杨梵能、杨方淑、曾苍淳、曾忠X合众庆心建修。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古道边的山楂。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同乐亭(阿弥陀佛亭)至水落岱村古道。
从上面S207省道路口的湘粤古道到这S207省道出口,这段古道大约1000米。
下五里坳村,这是S207省道,沿右边公路继续往前就道了平和村。这公路是湘粤古道。
平和位于县城东北面,离县城约39公里,海拔580米。东与赤石乡交界,南与杨梅山镇相连,西与太平里乡接壤,北与苏仙区大奎上乡毗连,有公路接1803省道。
平和洞是群山环抱中的一块盆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古称平窝,经文人修饰,取其谐音称平和,积久而成地片名称。1949年属赤石乡,1950年属赤石区,1956年设平和乡,1958年属赤石公社,1961年由赤石划出,称平和公社。1984年复改乡并为现名。现再是杨梅山镇平和村。
平和村老街的房屋,多是旧时模样,土坯房多已败落青砖瓦房陈旧却依然稳固,一切古老且自然,古街还有旧商铺的模样,现还保留一铺铁铺,它还是用原始的打造方法,打造各式的农具。
平和洞是群山环抱中的一块盆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古称平窝、经文人修饰,取其谐音称平和,积久而成。
平和是一个拥有独特气候、良好土质、丰富矿产、朴实民风的农业乡、贫困乡。全乡山多地少,石头多耕地少,属典型的石灰岩高寒山区,由于地势较高、风大,平和乡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宜章低一至两度,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适合度夏。一年内有将二分之一时间是被云雾环绕,好似人间仙境。
平和境内主要河流为平和河发源苏仙区流经平和洞,由于没有明河流出洞外,消水溶洞消水不畅,又由于平和山多且多为石头山,水土保持能力差,造成平和洞“大雨大灾、水雨小灾,无雨旱灾”的不利局面,困挠平和多年。
病愈后四处相宅,最终在宜章平和上洞墙里建宅定居。白清公娶赵氏为妻,赵氏生于宋庆元二年丙辰(公元1196年)农历六月十八日辰时,生四子:杨善府、杨义府、杨羲府、杨隆府。
长子善府开新田派,次子义府开三甲城头派,三子羲府开派广东乳源大坪及宜章长村乡大井头杨家湖塘湾,四子隆府开一甲月梅派和七甲尧田派。
平和村。平和属于典型的石灰岩高寒山区,大部分旱土都是村民从石缝中抠出来的,缺水,干旱,靠天吃饭,地不保水,很少水田,甚至没有。只能种苞谷,高粱,红薯等农作物。
古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走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河,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电影《天那边》在平和月梅村拍摄的。讲述了由赵冉饰演的美丽女大学生许小萌和刘科饰演的恋人江可可在大学毕业后,一起报名志愿到边远山村里的水咕噜小学支教,并且相约坚持三个月。在这一期间发生了一些故事并且对主人公的人生价值观也起了重大的影响……
赵冉饰演的美丽女大学生许小萌在她新浪博客中写到:
因为拍戏的地方条件异常艰苦,所以刚去的时候天天盼着杀青。现在终于杀青了,坐在电脑前,我竟然怀念起在那的日子。
回到了喧嚣的城市我却怀念起宁静的山村,我想这是因为物质生活贫乏的山村洗涤了我的心灵。
每年的3-4月,宜章县杨梅山镇平和洞优质稻制种和蔬菜种植基地,油菜花在田间、地头、山岭之间慢慢铺开。
近年来,该镇认真落实产业扶贫政策,通过土地流转,连片发展了平和村、城头村、月梅村、土桥村水稻制种和蔬菜种植基地2700余亩,
保存完好的月梅村段,一路上山,一路向北。
沿古道而上,达山脊,便可见积善亭,亭内左墙嵌有石碑,碑曰:“王代祯”三个大字,旁有“石匠梁宗诲造”的字样。年代落款为:“道光拾叁年歲次癸巳年孟夏立”。
積善亭是一个公益设施,类似于高速公路上的 " 服务区",修建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古道边的人得以短暂休憩,之所以建在这地势高的地方,估计主要是考虑到行至此地的人们应该已是疲惫不堪,正好需要休息。像積善亭这样的古亭,沿路还有很多。
如今古道显得特别幽静,耳旁传来的只有那些鸟叫虫鸣,还有微风拂过树梢、掠过草丛发出的“沙沙”响,此时突然变得沉默了。
古道静静,甚至可以听见心脏跳动的声音,偶尔遇见几株盛放的山茶花,感觉是如此的温暖,如此的灿烂。
走在幽静的山间古道,感觉不错,忘记了炎热,忘记了汗流浃背,忘记了口渴。
也许每到秋天风高气爽之时,便会红叶遍野,天空会因陶醉而红光满面。落霞便与枫叶合谋,共同点燃这片边远而寥落的山村,给这里带来无尽的欢闹。
这里的喧嚣肯定是寂寞的,因为这里除了高山、翠竹、古树外,骡马古道从这穿过,昔日骡马古道上的繁华不在。
四周了无人烟。只有鸟儿和一些不知名的野生动物再喧闹,但这喧闹也是别有一番意趣,因为寂静得只有古树叶和竹叶在四处旋转舞动,飘飘洒洒。
古树叶和竹叶们隐匿于此,冷艳而无人知晓,而此时,这里不就成了一处仙境了吗?
路边的竹林,深幽不见阳光,村落中没有早个人,只有几条柴犬向我们这些陌生人狂叫。
古道边的古井,井台宽阔,井口分三格,靠泉眼的一格多用来饮用。另外两格用来饮马或洗涑,想当年应该有许多的过路商客,在此取水解渴。
破碎的石板路从村中径直穿过,绕过竹林,直奔前方山而去,但在山前,只有无数长得一模一样的岔道,继续走土路。
土路上到山顶,正作势往下,路下边有不少房子和大树,还有石板在树荫下的阳光下一闪一闪,看这块的地势,恰是一山坳,常为古道必经之地。
骡马古道(湘粤古道)上的两湾洞古村,整个村落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相传这是一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始建于明代。
从房屋外观可以看出这是早些大户地主或是显贵达人的族居村落,号称方圆百里最大的别墅区。
可以想像当时地主家的家业之大,家里样样俱全,有家庭戏台、保险柜、楼中楼、民工房等等。
高大木门、雕刻精美的门簪、颇具江南特色的木雕窗棱,户主当初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
虽然古建筑日久失修,但依然可以从建筑的雏形和精致的木雕工艺中追溯当年全盛时期的辉煌。
鼎盛时期,两湾洞古村有数百栋古建筑,5座碉堡,全部带围墙。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
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
获知了这点,在两湾洞村里能有这些高墙大院,自然就不觉为奇了。
来往者常叹“过春雨之淋漓,遭夏日之熏蒸,逢秋露之凄凉,受冬霜之觱烈”之苦。明清之际,各地乡民纷纷在古道沿途修建凉亭,几乎达到了五里一亭,自此风雨骤来有所避,患炎热汗下亦可纳凉”。
迎风亭是一个公益设施,类似于高速公路上的 " 服务区",修建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古道上奔波的人们得以短暂休憩。
迎风却暑亭是一个公益设施,类似于高速公路上的 " 服务区",修建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古道边的人得以短暂休憩,之所以建在这地势高的地方,估计主要是考虑到行至此地的人们应该已是疲惫不堪,正好需要休息。像迎风亭这样的古亭,沿路还有很多。现在被列为省保。
两路司,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分岔口。湘粤古道在此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继续向西南,过迎风亭、折岭头,直达宜章。另外一条则偏向东南方向,这条路最终翻山越岭,到达平和,再由此折向汝城和广东韶关境内的坪石(水牛湾)。也就是--广东乐昌黄圃镇至湖南宜章两路司古道实地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