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一座因酒闻名的镇(中)——贵州12日之遵义(13)
★旅游地点:贵州遵义仁怀茅台镇之古镇区
刚看到1915广场的时候我还没有明白这个年份对于茅台的意义,只觉得这个广场的名字还有些意思。
广场很大,应该是茅台镇最热闹的地方。这个广场是为纪念茅台酒荣获马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而建的,是茅台酒镇游客集散地和文化展示中心。
广场中心有一只被摔碎的酒瓶,这是以当年获奖时打碎的茅台酒瓶为原型的主题雕塑“茅台酒罐”,是茅台镇的标志景观。“玉碎酒瓶香天下”,坛碎一地,水雾散开,犹如茅台的酒香四溢,再现当年“怒掷茅台震国威”的气概。
酒瓶内部还有文字,是当年茅台三家烧坊之一的荣和烧坊在当时重庆报纸上发的文章,那时候的茅台人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商标意识。也幸好是这样,否则今天的茅台酒能不能留在茅台镇还成未知数呢!
当年茅台镇主要有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坊,解放后收归国有,组成了今天的贵州茅台酒厂。
广场旁有一段阶梯,正好有一个团队跟着导游攀登而上,我们趁机也蹭了过去,跟着拾阶而上。
“太和号”应该是曾经的商号,两侧镌刻的正是那句著名的“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或许,当年的太和号商品运输,正是经由赤水河畔的码头。沿阶不时会有一组组的雕塑,大抵是当年运送货物的繁忙场景。
走到阶梯顶部的平台,再回首看向广场,才觉得广场真的很大。看来,茅台镇的集会、活动什么的,在这座广场上举行也是没有问题的。
左侧是一些商业的店铺,都是新建的,有一只正在倒酒的茅台酒瓶,足见把茅台酒文化在茅台镇无处不在。
右侧则是老街,高大的牌坊上刻着三个字:“杨柳湾”。这条杨柳湾街全长1100米,因为毗邻杨柳湾古井而得名,可以分为五个区块,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酒文化体验区,还有民俗文化区、土特产购物区、特色小吃区、康疗休闲区。我们感兴趣的当然是民俗和美食了。
传说在某个大雪之夜,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沿街乞讨,有位小伙子把她扶进屋里款待并留其过夜。
当晚,小伙子就做了一个梦,他迎进家门的老婆婆摇身一变,竟然是位仙子。仙子手中举着一只三脚酒杯,引导他来到赤水河边,把杯中酒倾倒进河中,小伙子就闻到阵阵浓郁的酒香。
仙子告诉他,以后可以取河水酿酒。小伙子醒来后,老婆婆早已人去床空,而门前原本浊浪滚滚的赤水河,竟然已经变得清澈透明。从此,赤水河就成为茅台镇酿酒的最佳水源地。
传说终归是传说,赤水河的水质本来就适宜酿酒。茅台人的日子越过越好的原因,也不是仙子的加成,而是茅台人的勤劳。
街道很宽,两侧的房子也是新建的,不过是仿古的样式,大多有三到四层楼。游客居然还不少,一旁有酒体验品鉴中心,团队的游客被导游带了进去。我们既无酒量也无品酒的雅兴,于是只能脱离大部队继续往前走。
走到街的尽头是台圣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来是禹王宫,因为当时茅台连续三个月没有降雨,百姓们颗粒无收。于是人们便修建了禹王宫,祈求风调雨顺。
清光绪年间,仁怀知县崔晦贞改作两湖会馆,后来被私人占用,1990年初扩建。贵阳弘福寺方丈寂超取茅台镇圣地的意思,取名台圣寺。
走进去是罗汉堂,彩塑罗汉们分三层排列,有一尊罗汉身上爬满了小孩子,我原来以为只有弥勒佛才会有戏百子的造型呢!
祖师堂锁着门,无法入内参观。千手观音殿规模也不大,供奉的是鎏金的千手观音,佛像也不甚高大。
天王殿前有座龙泉亭,亭子里当然是一口泉,名为龙泉。光线太暗,隐约能看到里面还有水,不知道是不是泉水。
天王殿里的四大金刚是坐像,或许是因为高度的问题,看起来不如其他寺庙的天王威武。
虽然是曾经的禹王宫,但正殿却是大雄宝殿,禹王殿和地藏殿分列两旁,整个寺庙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殿内的楠木大梁,是当年建宫时的原物。
三圣殿也是由铁将军把着门,看不到里面的情形。书厢很典雅,应该是僧人们读书绘画写字的地方。
据说,台圣寺是茅台最大的寺庙,但是看起来香火也并不旺盛。或许现在的茅台风调雨顺,已经没有太多的愿望祈求佛祖保佑了吧?
走出台圣寺,旁边的建筑倒是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有盐号等商铺,还有美术馆、雕塑馆等等。美术馆不开放,雕塑馆的规模也很小。
再往前走,是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群,以前的三大烧房旧址都在这里。虽然对酒没有什么品味,但是对旧址,倒还有些意思的。
这些旧址上还有建筑,看起来像是厂房或仓库的模样,平房,厂房的样子有点像是建国初期建成的。
千柱烧坊遗址广场倒是有些沧桑感,这是2016年3月在施工过程中意外发掘出来的一处烧坊的遗址,经过加工和修复以后,遗址还颇有规模。
牌楼、窖场、石雕与柱台交织,虽然看不懂当时的烧坊是个什么样的工艺流程,可是看着一个个墩子,让我们生出一种硝烟弥漫的错觉。
酒坛倒是新的,应该是酒厂后来拿过来摆上的,和整个遗址多少有点不怎么搭。
再往前走就是荣和烧房烤酒房、踩曲房旧址,占地很广,还有地下室。有几名工人从里面走出来,我们被保安拦下,前面不能再进行参观了。
根据保安的指点,我们走出古镇的时候没有再回到杨柳湾,因此错过了街头的美食。只能再爬了一次阶梯,吃了一些点心再回到广场。
黄家大院并不像一个大院,走进去仿佛是个市场,有很多小吃店,规模不是很大,不过看起来食客还不少。
门口有一组“称井盐”的雕塑和照片,四川的井盐是黔地的盐类主要供应者,茅台是蜀盐的水运终点,同时又是陆运的起点。称井盐,估计反映的就是水运抵岸后,盐商们称重的场景。
沿着广场继续走,可以看到还有很多雕塑,除了酒就是盐,可见当时的茅台,盐业有多么发达了。
银滩路全长1200米,名字很好听,曾经是很繁华的地方,不过现在已经被1915广场抢去了风头,倒显得有点冷清了。虽然有很多餐饮,还有不少夜宵店,现在看起来还没有什么客人。
我们看到旁边的山上有座亭子,本想在晚饭前来个登山运动,谁知道转了一个圈,也没有窥到登山的路径,只得悻悻作罢。
自由行:贵州遵义仁怀茅台镇
3月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