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早晨下楼,见一个傻孩儿,去拣一只落地的蝉。明日立秋,寒蝉已感秋气,黯然坠落。傻孩儿见蝉未死,犹于地上振翼旋转挣扎,便用脚踢来踢去。蝉的痛苦他不知道。
坐班车到单位,找到王沂孙写蝉的两首词,一并抄了。
齐天乐·蝉
作者 王沂孙
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怕寻冠珥。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
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
注释
厌厌,懒倦,无聊。柳永《定风波》词:“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
冰笺,白色的信纸。这里指蝉的翅膀。
漫,不,不要。例如毛泽东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饮露,古人认为蝉是喝露水的,不知道蝉是吸树汁的。虞世南的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拂琴丝,这里有个典故。东汉蔡邕(就是《三国演义》上哭董卓、被王允杀了的那个,蔡文姬的父亲)是个音乐家,有一次他被人邀请赴宴,到人家家里门口,听到弹琴声,他止步细听,觉得琴声里有杀气,就吓得连忙逃走。主人追出问明原因,对他说,我弹琴时正看到螳螂捕蝉,为螳螂操心,害怕它捕不到蝉,故有杀心。
冠珥,古代冠上或耳朵上饰物。皇帝的近臣的玉冠饰上常刻上蝉的形象,提醒他们要像蝉一样清高。
短梦深宫这句中也含着个典故。传说,春秋时齐国一王后,不知为何事生气,气死了,死后变成了蝉,就在王宫里树上发出凄厉的叫声。后世就称蝉为齐女,齐姬,齐蝉。如宋人唐珏的词:“怨结齐姬,故宫烟树翠阴冷。”
试翻译如下:
绿槐千树,浓荫蔽户,时当夏令,我正懒散地在西窗屋里睡午觉,突然却被蝉声惊起。蝉儿饮露水身子轻,在刚里歌吟翅膀薄,剪出的两片透明信笺能寄给谁呢?(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脉脉此情谁诉”的意思)你凄凉的叫声让我不忍听(这和前面的惊相呼应。王沂孙在宋亡后,被元朝逼着当官,不久就辞官归隐。这一段经历,让昔日朋友指责他投降,他很不自在,又无人诉说)不要再拂琴了(别再有螳螂捕蝉),我也怕再见到冠珥。蝉儿呀,你可是梦到深宫里的事了吗?还在向人诉说你的憔悴。
雨后夕阳下那一道残虹被夜色收尽,天黑了还听到你断续的叫声,却满满地都是肃杀的秋意。病叶难以留存,细枝容易衰老,空自忆起你这短短的像斜阳一样的身世。窗子明亮,月影碎乱。你的叫声没有了,却还留下枯干的蜕壳,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难过的吗?我照照镜子,头发稀疏,一脸憔悴,和蝉儿一样让人伤心。
齐天乐·蝉
作者 王沂孙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注释
宫魂,指的是齐国王后化为蝉的故事。
凉柯,秋天的树枝。
暗叶,浓密阴暗的树叶。
娇鬓,像像蝉翼一样的鬓发。据说,魏文帝宫中有个嫔妃叫莫琼树,发明了这种发形,缥眇如蝉翼,故曰蝉鬓。诗词中咏唱很多,常作为美女的代称。“蝉鬓半含花下笑,蛾眉相映醉时妆。”“柳下玉骢双鞚,蝉鬓宝钿浮动。”
铜仙,指金铜仙人。汉武帝想成仙,做承露盘,接露水用以和药,下有金铜仙人顶着。到魏文帝时,派人拆除。据说,拆除时,金铜仙人(青铜铸的)竟然流泪了。
谩,通漫,不。王昌龄的诗:“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试翻译如下
有了满腔消解不了的恨意,齐女年年都在庭院的绿荫丛中哀鸣。秋风里,刚在冰凉的枝头,突然又移到幽暗的密叶丛中,重复着把生死离别的愁绪向人倾诉。西窗外秋雨刚停,很奇怪,蝉儿鸣叫的声音怎么会像玉佩空中响,又玉筝般美妙动听。多长时间了,不打扮不照镜,今天又梳起蝉鬓是为了谁呢?
金铜仙人铅泪洗面,去国辞乡,只可叹她携盘远去,不能再贮藏清露。秋蝉病弱的双翼惊恐清秋的到来,那枯槁的形骸也难以看世界了,还能承担起多少次斜阳的折磨?鸣叫的余音让人听着更增悲苦。为什么孤标清高,一下子变成这样的凄楚?徒然追忆当时薰风暖暖,柳丝千万条。
说两句
王沂孙这两首词,第一首是写蝉又写人,异构同质,相互渗透,抒发亡国后的哀痛。后一首是只写蝉,不写人,却将亡国的哀痛深深地注入小小的蝉儿身上。异曲同工,都让人哀痛不止。
王沂孙简介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当过某地学正。
王沂孙的词受周邦彦、姜夔影响,与周密、张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白石意度”。他的词最出色的是咏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