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该不该过万圣节?

Nov.

01.2019

转眼,十月的风浪便如褪色的牡丹,很快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于是,在这个月份里出生的所有名字里带“建国”、“国庆”一类字眼的人们,也都相继在白鸽漫天的日子里,与祖国一同过了生日。本以为,普天同庆的氛围会习染良久,然而很快,十一月的黑色之风便如西方注入的一股神秘血液,在神州大地上迅速地蔓延开了。与此同时,我们生活的四周,也一瞬间被南瓜怪兽填得满满当当了。

如果说,十月的主色调是红色的,那么十一月的主色调便是黑色穿插着橘色。当商场里添缀的塑料南瓜灯和骷髅面具占据了一席之地时,人们心里对这种外来节日的理解便也像那些促销热卖的广告牌一样,除了花里胡哨的插图和几个醒目的惊叹号以外,再无其他了。殊不知所有节日的存在都是为了传承文化,沉淀历史的。

就像每逢端午时,中国人除了吃粽子、系五彩绳、赛龙舟以外,还会怀念一位爱国诗人;在清明节不仅享受放假的喜悦,还要踏青扫墓纪念先祖;在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赏月,还会一家团聚,想起很久以前古人们千里共婵娟的诗词。这些节日都流淌着一种传递式的文化积淀,让人在欢闹之余,感受到祖祖辈辈生命的延续。

然而十一月份,中国商家打出万圣节促销的噱头,大众们附庸赶来,在黑色和橘色之间欢闹沸腾,殊不知什么是做弥撒,也不会纪念基督教诸圣,更不会去祈祷鬼魂散尽勿要夺生。

或许,大家只是想给自己一个洋气的理由放下疲惫,迎接狂欢,无所谓什么典故和因由,总之表现的很善于接纳新鲜事物,对于那些有趣、新鲜,却不知深意的东西很崇拜也很痴迷。

其实,这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只不过,现代人对于老旧的文化总有种要破四旧的坏脾气,仿佛那些庄稼院里的民俗旧历都是落后无知的,却不想想若真的无用,又怎会传承至今呢?

就像我们最常过的春节一样,也并不是只有放假回家这一件事的。如果只是回家那么简单,又怎会有那么多人都要赶在这一天里挤火车、赶飞机呢?而是因为春节的意义与我们不同,每年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时,都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当大家聚齐了,再次做这些事时,就会开始笑着回忆,哪年的饺子没煮熟、哪年的鞭炮呲了手、哪年的菜肴最可口、哪年吃年夜饭的人最齐全、哪年打麻将谁赢了钱,总之,好多好多温馨喜悦的事都会在这时映着皑皑白雪,如烟花般绽放在一家人的四周,仿佛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在爆竹声声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欢度。我想,这才是节日存在的真正意义吧。

现如今,许多中国节日都已经淡化了。像同事们偶尔回忆起小时候的节日时,总会说到无论如何也要把这种氛围传递下去,否则子孙后代就都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幸福感了。

尤其是听他们说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父母在前一天会做好十五叠油糕,在二月二当天把油糕盖上红布, 送入寺庙中燃香供奉诸神, 祈求这一年的风调雨顺。之后再把祭品拿回来, 一家人一起吃酥脆香甜的炸油糕, 搭配鲜嫩爽口的炒绿豆芽。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想想都觉得美上心头。

这样看来,其实我们对节日的喜爱是因为它的存在而间接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只要在这一天里有过温馨喜悦的经历,其实都是这个节日存在的意义。

就像圣诞节,这个外来的洋节本来是没什么好纪念的。不过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平安夜,妈妈趁我睡着,偷偷在床头塞了两个小玩具,因此这也让小时候的我相信了圣诞老人的存在。记得那天早起时天还没亮,我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心想圣诞老人肯定是从这里驾着雪橇呼啸而过的。只不过长大后才知道,原来全天下的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圣诞老人,想必那些西方国家的孩子们也会在长大后,成为下一代的圣诞老人吧。

总之,希望我们能在自己的生活里,留下如节日般值得沉淀的回忆,不管是文化的传承,还是亲情的发酵,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节日记忆。

雨萌小站

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