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不同的诊疗年代 却有着相同的医者初心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陈安妮 整理报道
「医生」说:我选择了救死扶伤,从此便没有了日夜交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心中只有医病治人的担当。“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致敬医如既往的你。
8.19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之际,我们选取了“30”至“80”代的6位医生,他(她)们来自不同的诊疗年代,有着相同的医者初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她)们的医者故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0后”骨科圣手孙达武
孙达武。
“有时候忙起来,只得请夫人中午送饭过来。”
中午时分,在湖南省中医院骨伤科,有一位88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中医还在忙着给患者诊断,他就是湖湘张氏骨伤学术流派第六代传承人、全国“骨伤名师”孙达武,今年已是他从医的第72个年头。
“能不开刀尽量不开刀”,是孙达武一贯坚持的理念。某患者,因车祸造成右肱骨粉碎性骨折,肱骨干碎成8大片。手术还是不手术?各方专家意见不一。孙达武态度极其鲜明:能不开刀,就尽量不开刀,他采用手法正骨、四合一夹板固定,配合指导患者练功。两个月后,患者痊愈。
正是由于这高超精湛的医术,前来寻医的患者不胜枚举,退休后的他也被医院返聘。每周一到周五上午坐诊,下午在办公室把心得撰写成文字希冀传承后人,仍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散发着自己的光彩。
重德轻利,杏林遍地:“40后”内科大家袁长津
袁长津。
从医50余年,如今的袁长津已有75岁高龄,回首行医之路,从最基层的农村到省城,袁长津有着扎实的中医药临床学术功底。抱着“弘扬中医药,服务老百姓”的夙愿,袁长津尤以善用药简价廉的'经方'治疗疑难重症著称,用他的话说,“我看的多是老百姓的病,用最便宜的药治好百姓最棘手的病,这才是一名医生最大的欣慰。”
1982年,一名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被送至医院时已经高热6天,出现急性肾衰竭,数天没有一滴小便,腹大如鼓,危在旦夕。而当时应邀参加传染科会诊的袁长津,他认为中医讲究“以通为安”,患者因为大小便不通畅,无法“排毒”导致病情恶化。袁长津当即开出大黄、甘草、硫酸镁三味药,煎药灌肠两次,一剂而汗出热退,二剂而小便通利,转危为安。而这三味药,当时价格不到1元,即使是现在,价格也只有5元左右。
在袁长津的诊室里,总是围绕着不少的学生。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中医也有西医,来自各个专业,其中副主任医师及以上骨干医生比比皆是。翻开袁长津的中医诊治笔记,每一个患者所用的药方药品名均被清晰列出,他认为,这既为患者再次就医时提供前后诊疗的客观对照,也为自己的学生日后总结临床经验及学术创新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素材依据。良医亦是良师,袁长津将自己珍贵的中医所悟倾囊相授,从无保留。
业精于勤,德高于范:“50后”刀锋战士:杨志波
杨志波。
在患者心中,杨志波是医术高超、仁心仁德的好医生,在学生眼里,杨志波是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好老师。从1983年到2021年,38年里,杨志波耕耘在中医皮肤科领域,为无数深受皮肤病困扰的患者解除病痛,也精心培育了上百名弟子。从一头青丝到两鬓发白,杨志波为中医“熬白了头”,可他依然如年轻小伙般,保持着每日休息不到5小时的工作节奏,时刻走在奔忙的路上。
在人们心目中,皮肤病算不上什么大病,诊治也不难,正是这种认知误区,导致临床上皮肤病延误治疗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许多皮肤病的治疗是相当棘手的,像银屑病、湿疹、红斑狼疮等。在杨志波看来,这些西医认为的“疑难杂症”正是发挥中医药特长的地方。
曾有一位女性患者,患慢性荨麻疹3年,全身皮肤反复出现风团、红斑,以及难以忍受的阵发性剧痒,使得患者痛苦不堪,曾用过多种西药治疗,虽服药期间可以勉强控制症状,但一停药就复发。杨志波接诊病人后,认为是血热风燥引起,便以凉血消风汤加减治之,每日1剂。没想到,困扰了患者近3年的“心病”,在杨教授精心治疗1个月后就基本痊愈了,且半年来一直没有复发。
多年来,杨志波始终坚持阅读的习惯,还经常浏览各种专业网站,汲取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技术及新的诊疗项目,及时掌握医学新动态。学海无涯,医无止境,作为一名医生,杨志波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疗事业中,用实际行动兑现一个白衣天使的承诺。
守护希望,妙手孕育:“60后送子观音”匡继林
匡继林。
每日清晨,家住湘江边上的匡继林6点起床,简单收拾打扮早餐之后,她要赶在7点30分之前到达湖南省中医院妇科诊室,周一是她最忙的一天。
每周工作日的上午,匡继林的诊室前总是等候满了许多从全国各地而来在她这里寻求希望的患者。对于1991年就在湖南省中医院工作的匡继林来说,30年的从医生涯,不过是弹指一瞬间,但在30年的临床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匡继林凭借良好的疗效和口碑,名声越来越响亮,也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新一代“送子观音”。
来找匡继林看病的患者中,有慕名而来的,也有多次找她就诊的,有些是常年无法根治的妇科炎症,而大部分都是向她求子的,而有的则是经她治疗怀上后保胎的,有生了一胎要二胎的。
来自湖南永州的王女士(化名)一直想要个二胎宝宝,但在两次怀上二胎50天后都发现胎儿已经停止发育。2018年,王女士在家人推荐下来到匡继林处问诊,通过两个疗程的调理,她顺利怀孕,在匡继林的指导下,她成功挺过了50天的危险期,2019年顺利诞下二孩。
“有人给我送了一个'送子观音’的绰号,这么多年确实给很多的家庭带来福音与欢乐,我也乐在其中。”在闲时,匡继林会翻出手机里治疗过的患者发来的道喜信息与特意送来的锦旗图片,这是她心里最欣慰的时刻,让她更坚信自己正在做一份有爱的事业。
妙手回春,千里送医:“70后”刀锋战士尹晖明
尹晖明。
医师节这天上午,尹晖明正与同科室的医生们为一起手术制定方案,身着白大褂的他坐在众人中间,眼神睿智,明亮如炬。
从医25年,尹晖明被称为“刀锋战士”。在医学上,他是天赋型选手,一般情况下4、5小时的手术,尹晖明1小时就能精准完成;他是敬业的“工匠”,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手术室中,最多一天做过8台胃结肠手术,休息时间还在看医学文献。在他的“妙手回春”下,重拾生活希望的患者数不胜数。
茶陵县一农民工,因小病做了一场手术后出现并发症,跑了好几家医院都未得到根治,最后恶化为超低位直肠癌。三年间,他被病痛折磨,几乎没出过家门、没穿过裤子,断断续续地发烧、脓肿……2021年5月,病人辗转联系上了尹晖明,在得知对方的遭遇和经济上的困难后,尹晖明决定,不收一分钱也要治好这名患者。
于是,尹晖明“千里送医”,奔波几百公里,将自己得心应手的微创技术送到了病患的身上。根治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在家进行后续观察。目前,他恢复良好,本对生活绝望的他也乐观了起来。“我真的碰上了一个好医生!多亏了尹医生,我才能像普通人一样走出家门!”
“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是对我最大的信任,通过治疗回归健康,是我的幸福。”尹晖明说,做医生,手中的技艺绝不能搁下,心中的病人从不能放下。正如他手中的刀锋锐利无比,却闪耀着温暖的光。
敬佑生命,再披战袍:“80后”战疫勇士祁双林、华光
祁双林和华光在方舱医院。
这个医师节,祁双林和华光是在张家界度过的。作为去年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之一,这是他们第二次前往抗疫最前线。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至。祁双林和华光自知责无旁贷,与毛以林、蒋霞、陈琼、周丽凤、谢宇雯组成七人小组,主动请缨,成为了院内第一批奔赴在战疫一线的“白衣战士”。
在武汉,祁双林和华光面对肆虐的疫情,一头扎进病房。方舱医院里,穿上防护服的“重甲战士”不能吃、喝、睡、上厕所,一个班下来,汗如雨下、视线模糊,辛苦与温暖相伴,成为工作的日常。历时一个多月鏖战,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圆满完成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所在“七人小分队”的精心救治获得了病友的肯定,很多病友出院后也不忘给他们发来感恩的微信,“对我们来说,像是收到了一份出色的'抗疫答卷’”,祁双林和华光欣慰的表示。
白衣执甲再逆行,本月初,祁双林和华光一起,毅然奔向没有硝烟的战场。为更好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在出发前一晚,祁双林和华光特意相约去理发店减去了本就不长的头发,祁双林笑着打趣道:“从武汉回来本来就没长出来多少,这下又给剪光了”。
坚守新冠疫情前线,这是祁双林和华光身为医者的职责,更是身为一名党员应有的担当。谈及自己长期坚守抗疫的初心,祁双林和华光坦言,“很多事情总要有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