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仲景辨治“不能食”探讨李家庚教授“和胃气”学术思想与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本研究筛选李家庚教授辨治不能食类病案1162例,以症-药为基础展开数据挖掘、经验分析与药理研究,旨在对李教授和胃气学术思想进行总结,为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李教授学术经验奠定基础;再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在辨治不能食的过程中,李教授对仲景理法方药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基于网络药理研究对此进行补充说明,并观察所选处方的作用通路,以期为后续研究打开思路。方法(1)筛选李家庚教授于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坐诊于湖北省中医院凤凰门诊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门诊病案,将筛选后的病案根据不同分析所需的格式进行整理、分类,导入excel,并进行各项规范化处理,构建本次研究所需的数据库。运用excel完成频数分析。将病案数据导入Weka 3.6.11软件中,采用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使用cytoscape3.7.2软件进行图像绘制,构建李教授辨治不能食类疾病的核心药物网络图。(2)选取李家庚教授在脾胃湿热证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4味中药拟方作为研究对象,名为湿热证方,并选取《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BATMAN-TCM,对两方的用药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搜集中药的化学成分与对应的作用靶点,并对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基于KEGG数据库的通路富集分析,和基于TTD数据库的疾病富集分析。对靶点进行筛选,利用软件cytoscape 3.7.2生成中药-靶点-疾病网络图,全面直观地阐明处方治疗疾病的药理机制。结果(1)数据挖掘李家庚教授辨治不能食经验本研究筛选出李家庚教授2014-2019年期间诊治不能食的病案共1162例,男性有335例,占总数的29%,女性有827例,占总数的71%;患者年龄最小为5个月,年龄最大为93岁,平均年龄53.4岁。以51-60岁年龄段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不能食类疾病常见症状除了消化道疾病范畴的食欲改变、胃脘痞胀、嗳气、胃痛、反酸、大便异常等,还可见失眠、口干、乏力、头昏、腰痛、尿频、恶风寒等。将1162例病案分为7个证型,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阴虚火旺证、肺虚邪恋证、脾肾两虚证、肝郁肾虚证与湿阻气滞证。统计西医诊断与实验室检查的频数,首位诊断为高血压,消化系统方面常见的诊断包括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等。所用处方包括二陈汤、半夏泻心汤、藿香正气散、四逆散、安神定志丸等51种方剂。所用中药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前十位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消食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中药的使用频率
前十位依次为
甘草、炒山楂、赤芍、丹参、茯苓、法半夏、陈皮、川芎、茯神、广藿香。
脾胃湿热为不能食类疾病最常见证型,基础方为半夏泻心汤合藿香正气散化裁;肝郁脾虚之不能食,基础方为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四物汤、玉屏风散化裁;阴虚火旺之不能食,基础方为银翘散、五味消毒饮、四逆散化裁;肺虚邪恋之不欲食,基础方为藿香正气散、三拗汤、玉屏风散化裁;脾肾两虚之不能食,偏阳虚者,基础方为藿香正气散、二陈汤、四物汤化裁,偏阴虚者,基础方为六味地黄丸、增液汤化裁;肝郁肾虚之不能食,肝气郁滞甚者,基础方为柴胡疏肝散、四物汤化裁,肝肾阴虚甚者,基础方为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化裁;湿阻气滞之不能食,基础方为柴胡疏肝散、安神定志丸化裁。
(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药物分子机制研究于中医药资源数据库BATMAM-TCM进行搜索,得到湿热证方的活性成分316个、预测靶点13103个;得到半夏泻心方的活性成分325个、预测靶点12972个。经过BATMAM-TCM富集分析得到湿热证方的核心通路57条,半夏泻心方核心通路60条;两方共有核心通路49条,在机体的新陈代谢、组织系统、信号转导等方面较为集中,尤其在氨基酸、脂质代谢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方面富集最多。经过疾病表型富集分析得到两方疾病富集结果,湿热证方潜在可治疾病26种,半夏泻心方潜在可治疾病23种,两方共有的潜在可治疾病21种,主要在痛症方面,亦包含神经、心血管疾病与精神病等。结论李家庚教授对仲景的脾胃学术思想既有继承亦有发展,在辨治不能食类疾病时,李教授尤重固护脾胃,令气血条畅而胃气因和,所用药物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多重视理气、化瘀、消食类药的运用。总结李教授“和胃气”学术思想,包括(1)重视脾胃,调畅气血;(2)四诊合参,整体观念;(3)师承百家,法贵活用;(4)轻灵平稳,衷中参西;(5)情志疏导,药食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