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了!这家博物馆居然能治病
美国的博物馆有许许多多面向观众的教育互动项目,今天想给大家介绍的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率先发起的“我们在博物馆见”阿兹海默症项目。
阿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症,失智症,在美国有500多万的患者,在中国也有600多万人患有此症,并且人数仍在不断地增加。遵循着为不同群体的观众提供服务的原则,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展这个项目的初衷。
这个项目以导览和互动为主,不仅面向轻度到中度的阿兹海默症的患者,也是为了照顾他们的家属所设计的。后来得益于企业的赞助,这个项目还得以在全美国推广。
因此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专门制作了一份项目手册,供所有对此项目感兴趣的机构作为参考。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阿兹海默症项目。图片来源: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作为一个每月一度的项目,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特意把活动时间定在了博物馆不向公众开放的时间,让这些参与者可以不受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欣赏和交流中。
每次活动都会制定一个主题,为了增加内容的多样性,主题往往涵盖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同时为了能够激发参与者结合其自身经历和生活环境来参与讨论,博物馆又会尽量让主题贴近参加者的生活。
比如其中一个主题是“现代艺术中的城市”,就包括了以下五幅作品:
▲(法国)安德列·德兰 《伦敦桥》 1906
▲(德国)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尔希纳 《德累斯顿的街道》 1908
▲(意大利)翁貝托·薄邱尼 《城市的兴起》 1910
▲(美国)雅各布·劳伦斯 《北方的黑人有更好的教育机会》 1940-41
▲(荷兰)皮特·蒙德里安 《百老汇爵士乐》 1942-43
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来自不同的地区和背景,也代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考虑到很多参加者可能行动不便,博物馆在挑选作品时也会尽量集中在邻近的区域。
在每一幅作品前,项目的主导人会针对这幅作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参加者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讨论。
参与这个项目的博物馆员工,都会专门到阿兹海默症的机构接受培训,以便更好地与参与者交流互动。在项目手册上,博物馆专门列出了以下的沟通技巧:
·和参加者有眼神接触
·即使参加者不说话,也要和他们直接对话
·强调和清楚地定义关键词
·避免模糊和口语化的表达
·通过指向艺术品或视觉上的辅助来加强语言和字词
·遇到参加者出现语言障碍时应保持耐心
·注意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姿势以及动作
·根据参与者的情况尽量详细地说明和支持他们
·记得重复每一个问题和回答,以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听到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阿兹海默症项目。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笔者在密西根大学的博物馆亲身体验了这个项目,比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项目又有了创新之处。
当时讲解的作品,恰巧还是一幅来自中国的屏风。讲解员会结合屏风的内容,配合道具,分别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让参加者从多个感官来感受艺术。
而患者的家属,也非常享受这样的项目。讲解员还告诉我,一些患者在参加这个项目后,病情有了好转,不禁让人感叹艺术的神奇。
如果每个博物馆,都能够利用其藏品,通过不同的活动,用艺术来治愈和宽解各种各样的观众,那该是多好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