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奇葩班规的背后——教育应该姓“教”而不姓“管”》

看到江西南昌市洪都中学制定的这份22条班规,我觉得三观又被刷新了。鉴于这些所谓的“班规”太过奇葩,我实在懒得逐一吐槽,暂且列出几条,“奇文共赏析”。

这则班规明确了22条“新生入学必背”,包括:严禁校内男女生搞地下情、班级所有男生不得在操场进行球类运动、鼓励检举揭发、严禁与同年级的外班学生打招呼、聊天、畅谈人生、无条件接受父母老师教育等表述。

0号班规要求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父母、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违反者停课一周。

第2条班规表述更为严苛,要求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请假不上课”,末尾称“我们欣赏带病坚持上课的孩子!”

第4条严禁与校内外“黑道分子”接触,第5条严禁搞地下情,第10条严禁课间谈人生。

此外,附注还显示“班级所有男生不得在操场进行球类运动”、鼓励检举揭发,班里流通班币……

有时候我就挺纳闷的,每当教育上的一些奇葩事件出现后,我就在想,这些老师是怎么想的?

比如去年引发网络舆情的那则老师让学生吃垃圾的事,我就没想明白,那老师是怎么想的。

回到这些班规上来看。当看到的这班规一刹那,如果不是确认是简体字大白纸,我差点以为是秦朝苛政法典《云梦秦简》。

无条件,必须,违反者等等,这些词汇一般只会在当代监狱管理的专用词典里见到吧。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在一所省会重点中学的班规内。

难怪这些年来,有不少学校会被学生称为当地的“**市第二监狱”。

“无条件”的接受教育,听起来真的有些毛骨悚然,这是教育吗?

什么是教育?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非常优美,非常诗意。

他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开悟,一种得道…… 所谓启蒙,就是把一个人从蒙昧的状态,带入一个理性的状态、理智的状态,使他成为一个社会人,培育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的精神高度;而不是通过许多无用的知识灌输使人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变得消沉,变得缺乏人性。

至于跟一群刚入学的初中学生大谈什么“黑道分子”,就更让我有些错愕,这个南昌市目前到底是怎么个情况,黑道分子随处可见了,以至于连初中生都要警惕黑道分子渗透了?

还有所谓的“地下情”,说实话,这仨字实在太辣眼,我都无力吐槽。

禁止课间谈人生,这条我也没看懂,不知道谈一下人生,会造成多大的乱子。一方面我们在教育学生要正确面对自己的人生,一方面又禁止学生谈人生,这个操作实在堪称是神操作。

不准打球,禁用微信、QQ,三年断网……我只能认为这是反社会反人类。

最令我着迷的就是那一句“我们欣赏带病坚持上课的孩子”,散发着老师病态式的自顾自赏精神,对不起,我们不欣赏带病上课的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发热病人,请自重啊。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如果教育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自我教育,就是单纯的管理主义和形式主义。

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只是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不是以任务为本,想着如何去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谆谆说道:“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显性问题。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信哉斯言!

因为,管理是刚性的,教育是柔性的;管理要求速战速决,教育讲究水磨工夫。管理可以只扬长不顾短,教育却还得取人长补己短。管理只是管手管脚,是面子工程,教育则是走心的,是里子工程。管理需要量化,甚至是数字化、精细化,讲究效益,但教育是无法量化的,它关系的是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时需要一辈子的功夫。

教育需要管理,但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教育,毕竟,无论如何,教育姓“教”,不姓“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