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座人神共乐之城~泉州浅行记

来泉州,不止因为《荔镜记》陈三五娘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私奔的爱情故事,不止因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郑和曾在这里率领他的船队下西洋,郑成功和其父郑芝龙也是在这里决裂,不止因为朱熹说“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历代建造佛寺有名可考的多达400多座,至今尚存近300座,不止因为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不止因为泉州文风鼎盛,自隋至清共出了文进士2316位,文状元10位 武状元5位,是海滨邹鲁,不止因为马可.波罗描述他是“东方第一大港”,唐朝时便是世界四大港口之一,不止因为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是东亚文化之都,在这里你可以寻到多达十几种的宗教遗迹“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他是一座活着的古城,也是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不止因为其“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仍保持着唐宋街市格局,不止泉州不失古典浪漫主义情怀又极具海洋文化,是个海纳百川,世界大同又和而不同的神奇地方,也是因为泉州人在固守传统闽南文化的同时又开放进取,既有坚定秩序的精神信仰又有灵活兼容的处世哲学,不止人与人之间距离近,人与神之间距离也很近,举头不用三尺就有神明,任何人在泉州都能找到他的宗教信仰与精神归属。

不要跟我谈什么改革开放四十年,泉州自唐朝开始就已经很开放了,是个名符其实的国际大都会,很多外国人纷纷来泉州做生意、贸易、定居、传教、生活...官府下令,对外国人“慢侮欺凌者以罪罪之”,因有政策性保护,使外国人在泉州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各种宗教信仰也随之传入泉州,并行不悖,互相包容。而今泉州也是连续二十年领跑福建省GDP居首位当仁不让(2018年达8521.7亿元),当我们还在探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往往鱼与熊掌无法兼得的同时,泉州已经给出坚定答案:“泉州可以”,当世界各地还困惑在各种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冲突而暴发战争时,泉州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给出解决方案,泉州可以,当全人类都在嘲讽现今中国是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时,那是因为他没有到泉州去走走看看......泉州模式给我们点亮了很多航灯,可以指引我们在茫茫大海中开拓前行,泉州可以。

(图/文:新老)

【day 1. 20190405】

泉州.宗教胜地之旅.第1天~ 今天是从钟楼到开元寺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寺廟清净古寺到关帝廟到文廟到花巷天主教堂经金鱼巷穿越还偶入清初著名诗人曾任赣南道湖广按察使丁炜的府第迥园最后去泉南基督教堂再经西街回到钟楼,从佛教到伊斯兰教到道教到儒教到天主教到基督教,用行走宗教人文与历史地理的双脚串联一线.一气呵成,泉州确为多教包融汇流之地,朱熹曰“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也。

【泉州钟楼】这座钟楼是1934年建设东西街十字路时建的标准钟楼,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风格,也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开元寺】
位于泉州西街,开元寺始建于唐初,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为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东西二塔,泉州的标志性景点,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东塔名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建时为五层木塔,南宋时改建为七级砖塔,现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间重建,高48.24米,为中国现存最高石塔。西塔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建时为七级木塔,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现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

大雄宝殿内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妙音鸟”,源于古印度佛教中人头鸟身的音乐神“迦陵频伽”这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千年古桑,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 。寺址本是黄守恭的桑园,相传,“守恭梦僧欲化其地为寺,辞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神之,即舍为寺” ,因此,开元寺得名“桑莲法界”。

在它的后回廊中央,有两根雕刻精美、造型别致的古印度教石柱,刻有克里希那和他的挚爱拉达女神,大雄宝殿须弥座有毗湿奴化身的狮身人面像,这些石构件原是泉州印度教番佛寺之物,该寺元末被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开元寺时,被移用到开元寺,一方面印证了古印度教曾在泉州传播的历史,同时也说明了古代泉州对不同宗教的包容兼用。

"出砖入石"  是闽南建筑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垒砌,构筑墙体,呈现出方正、古朴、拙实之美。闽南百姓们更以“金包银”、“鸡母生鸡仔”、“百子千孙”等意蕴吉祥的名称赋予之。 "出砖入石" 据说最早是明代泉州沿海一带屡遭倭寇侵袭后,人们利用倒塌房屋残垣断壁的砖石重建家园而形成的。也有传说是明朝万历年间闽南的一次大地震灾后,灾民们在一片废墟里,就地取材,利用坍塌破碎的砖、石、瓦、砾来构筑墙体,重新营造自己的家园,之后一直营用传承,成为泉州特色建筑方式。

【清净寺】
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清净寺,初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年间(公元1009年),重建于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 该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独具典型古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国内罕见的石结构教清真古寺,大门楼的外观是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寺门后西侧为奉天坛,又称礼拜殿,是原穆斯林礼拜的地方。坛的圆顶屋盖在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泉州的一次8级大地震中坍塌,现在仅存四围的石墙与石柱。西墙正中有一穹拱形的高大璧龛,龛内刻有古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句,保存完好。拜坛两侧有6个尖拱宝盖状石龛,均浮雕着阿拉伯文。

2009年10月30日,清净寺建寺一千周年,由阿曼苏丹卡布斯国王个人出资五十万美元,捐建的清净寺新礼拜堂落成。新礼拜堂坐落在清净寺东侧,占地两千三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四百八十平方米。新礼拜堂富含浓郁的传统伊斯兰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又高贵典雅,其形制与历史上的“奉天坛”相仿。

【关岳庙】
俗称关帝庙。始建于宋代,有近千年的历史,现建筑为民国时重修,80年代后又整修。原来名叫关帝庙,因为庙内主祀关羽,民国三年庙内增祀岳飞,于是改名为通淮关岳庙。它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著名古迹之一,也是国内少见的祭祀关羽和岳飞于一祠的庙宇,是泉州香火最为鼎盛的庙宇,终年香客人流攒动。进入庙内,殿内正位左祀关羽,右祀岳飞。其余地方皆布满对联和碑刻。

关岳庙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宝塔神龙,其间配有花鸟走兽。

【泉州府文庙】
文庙始建于唐,南宋时重建,其规模宏大,规制完整,为我国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群,现存建筑为清乾隆重修时的基本格局。其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规制较高。

【花巷天主教堂】是由西班牙教士传入,最早在1926年由旅菲华侨陈光纯捐资修建,当时占地15亩,现占地1550.8平方米,建筑面积975平方米,可以容纳1000多人,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因其粉红色的外墙十分可人,现也成为网红教堂,吸引很多年轻人前来这里拍照打卡,我也来这赶一下时髦,蹭一下热闹。

【迥园】

是近代名人蒋以麟故居,原本是清初著名诗人丁炜的府第。丁炜是晋江陈埭人,曾任赣南道湖广按察使。后来丁氏没落,府第几经易主,最终于上世纪20年代被蒋以麟父亲购得。蒋以麟是此厝绕不开的人物。清光绪十六年(1890),蒋以麟出生在泉州鲤城树兜村,13岁时随父亲前往印尼经商,后回国投身革命,在家乡曾组建民团抵抗外敌。1906年,蒋以麟在印尼泗水参加反清组织洪门会和光复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他受委派回国,在泉州进行秘密活动,同年10月底,被刚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选为会长兼军务股长,负责筹集购买军械弹药等。

  新中国成立后,蒋以麟回到树兜,投身杏林,从此不问政事,只一心治病救人。1953年,他应中国科学院约请撰写有关辛亥革命回忆录,后将书名定为《辛亥革命泉州光复记》。

【基督教泉南堂】
位于泉州市中山中路374号。清同治二年(1862年),英国长老会杜嘉德牧师到泉州传教。三年后,泉南堂正式成立,占地面积1810平方米。该堂历来为泉州基督教活动中心。 基督教自唐贞观九年传入中国,随后传入泉州,时称“景教",元朝称“也里可温教"。元大德七年,泉州已有基督教堂,即“兴明寺”。

【day 2. 20190406】

泉州行.第2天旅程:六点就早早起来爬到钟楼所宿酒店顶层俯瞰鲤城~之后步入状元街到八闽第一道观玄妙古观聆听道乐(始建於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七点多经北门街~过泉山门到朝天门~之后坐旅游公交到天后宫及德济门遗址(始建于南宋,元明清皆有重建涵盖,此处有伊斯兰、景教、印度教、犹太教等石质构件)~近十一点坐三轮脚车到南少林寺~ 午饭在百年老店东街钟楼肉粽店食了几种泉州特色小食~饭后开车去洛阳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到下午四点前往永宁卫城(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外,于此建“永宁寨”,寓意永得安宁。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患,朝廷于此置卫,作为泉南屏障,称永宁卫)~行在石板路看精美石房子找地图上的多处番仔楼~游荡到日落西山,已是暮色渐落.华灯初起,流连忘返…

【泉州元妙观】

位于东街新府口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初名白云庙,曾改名为隆兴观、天庆观,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改为玄妙观,取《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意。清康熙七年(1668),为避圣祖玄烨之讳,又易名元妙观,一直沿用至今。
元妙观是道教传入泉州后所建的第一座道观,也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主要供奉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及道教正统神。元妙观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丹宝齐全、名道辈出而成为泉南最负盛名的道教宫观。明清两代管理道教的“道纪司”都设在元妙观内。作为影响深远、传播广泛、善信众多、香火鼎盛的道教圣地,是闽南地区道士传播海外的主要祖庭之一。

【泉山门、朝天门】

泉山门据考初为唐天佑三年(906)所建,原址在北门街气象台和中山公园附近,已废。 2002年底动工重建,位于朝天门以南,北门街西侧

朝天门是泉州古代七城门之一,单檐歇山顶,始建于南唐,现主体建筑为2001年复建。

【泉州天后宫】  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1号,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 ,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因此,泉州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 。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台湾,由泉州天后宫分灵而来的称"温陵妈"。天后宫最早称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

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泉州城墙始建于唐代,南宋绍定三年(1230),郡守游九功筑泉州翼城,在泉州镇南门沿江为蔽成石城。该城基宽8尺,高盈丈,长438丈。元至正十二年(1352),监郡偰玉立废罗城之镇南门,径就翼城拓建。内外皆石,南门曰"德济"。明、清两代,城屡有修葺。20世纪30年代,泉州市政当局多次大肆拆城,惟德济门留存,直至1948年毁于大火,德济门遗址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分城门、城垣、城墙基址和月城城门、城垣基址两部分,还有通过德济门排到外面的护城河。在通道的上面还有一座内河桥叫做"城中桥"。

德济门遗址还发掘出了很多宗教石刻,包括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

【泉州南少林寺】
泉州南少林寺,又名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泉州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始建于唐,盛于两宋,几经兴废,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屡遭官府压制,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贡献仅次于登封少林寺。

【泉州洛阳桥】

又称万安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位于福建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佑五年(1053年)兴建,嘉佑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千百年来,一提起洛阳桥备受赞颂的是北宋一代名臣蔡襄,其实建造洛阳桥的实际主持人却是卢锡。

桥建成时,身为泉州知府的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在蔡襄撰写的名传中外的《万安桥记》中,赫然记载职其事者第一人即是卢锡。后人感念卢锡等造桥功臣之德,曾树大理石碑于洛阳桥南蔡襄祠中,上镌卢锡等人芳名。卢锡不入仕途,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造福地方,泽被后代,堪可流芳千古。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二里长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养殖牡蛎生成"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工程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永宁古卫城】是泉州古代规模最大的卫城,也是中国明朝三大古卫城之一,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历来为闽东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后被倭寇多次攻陷。永宁卫城经历过倭寇以及清朝军队多次洗街(即屠城),抗日战争时期多次被日本舰队和飞机轰炸,永宁镇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是泉州商业较为发达的一个镇子。

  永宁,状若鳌鱼,别称“鳌城”,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唐时称高亭,宋初称凉恩亭,在海口一带,则称“水湾”,又称“水澳”,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及海防要地。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外,于此建水澳寨,称“永宁寨”,寓意永得安宁,因此得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患,朝廷于此置卫,作为泉南屏障,称永宁卫。下辖福全、崇武、中左(厦门)、金门、高浦5所,设3个巡检司,分置于祥芝、深沪、围头。明嘉靖年间,俞大猷曾率军民于此抗倭。

永宁古卫城依山而建,东西倾斜度达20多米,老街从慈航庙直落西门外,长一公里多,宽度约4米至5米。明朝时,此街称西直街。府志记载:“右千户所,营房八百四十间,在永清门西直街。”而永宁古城除卫城外,别具特色就是番仔楼了,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特别是泉州)民居建筑。番仔楼是闽南一带对于洋楼的称呼。番仔楼多为民国时期,由闽南的南洋归国华侨所建,建筑样式中西合璧,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的优点,因设计师建筑想法各异而异,工艺及观赏价值高,各种石雕、砖雕、彩画、拼砖、灰塑等让人叹为观止,每一栋番仔楼背后都经历一段段闽南华侨下南洋辛酸打拼、回乡建楼光宗耀祖、抗战、国共对峙、解放、土改、文革、归侨等的历史沧桑故事

【明代武探花陈有纲墓】

【雷远洲】

非遗妆糕人,85岁传承人雷远洲

【泉州特色小吃】:土笋冻、肉粽、蚵仔煎、五香肉卷、面线糊、醋肉、贡丸、水丸、咸饭

泉州,这是一个我还会再去多次的地方。

新老

20190408

(0)

相关推荐

  • 初秋的洛阳桥

    泉州洛阳桥又称万安桥,是我国古代著名跨江接海梁式石桥,已有近千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过介绍洛阳桥的纪录片.洛阳桥是北宋年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的.洛阳桥因为建在洛阳 ...

  • 什么是泉州?一座低调但经济雄厚的旅游古城,刚刚入选世界遗产

    一座城因为什么让你感动,如果说杭州之于自然美景.敦煌大同之于石窟.平遥之于古建筑的话,那么泉州就凭借着多元的文化和包容性让我惊喜满满,很荣幸泉州终于不负众望在今天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 700多年前,世 ...

  • No.1521 泉州洛阳桥,最值得去的地方

    泉州洛阳桥,对我来说,是这次自驾游,最值得去的地方! 这么说吧,想去十个地方,如果非得省略其中的九个,剩下的一定是洛阳桥. 还可以这么说,去了十个地方,最值得回味与怀古感今的依然还是洛阳桥. 洛阳桥, ...

  • 泉州竹枝词九首并序

    曾建开 泉州,闽南之都会也,历史文化名城也.以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繁多.人才辈出而著称于世,然历代鲜有作泉州竹枝词者.有感于此,余曾于2010年作<泉州惠安竹枝词六首并序>及< ...

  • 阅不尽的泉州

    似火的闽红,沧桑的汗青,交融的文明,神秘的传说,富饶的百姓,唱晚的渔舟,拂晓的恩雨,黄昏的梵唱--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每寸土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在散发着浓浓地历史文化气息. 这些震撼的衔头, ...

  • 泉州洛阳桥2

    泉州洛阳桥2

  • 皑皑雪山下的迪麻洛村,这个被称为人神共居的藏族村寨竟有8座教堂,其中七座都是天主教教堂

    皑皑雪山下的迪麻洛村,这个被称为人神共居的藏族村寨竟有8座教堂,其中七座都是天主教教堂 现在的迪麻洛村难掩她的神秘魅力,被人们形容为:房子盖在云雾里,苞谷种在彩云间,虫草生在玉米地,木耳长在猪圈旁的村 ...

  • 丙中洛,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

    丙中洛,神往已久的地方,终于走进时却有些尴尬,时逢黄金周,连夜赶到丙中洛镇上时已经一房难求,东奔西走寻住宿,终于在远离镇上的怒江边上找到一间酒店愿意提供打地铺的地方,于是丙中洛的见面礼便是缩在睡袋里躺 ...

  • 被赞“人神共居之地” 一天可看两次日出

    日柱.佛光.双星伴月.永不落的太阳,自然界的奇观总是让人着迷. 而在中国的云贵高原,也有一个地方,一天里能看到两次日出,非常罕见.这个地方,就是位于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的丙中洛乡.如果你自驾过号称&quo ...

  • 【青新川滇藏阿里单车自驾行】阿里普兰:人神共居的地方

    [青新川滇藏阿里单车自驾行] 阿里普兰:人神共居的地方     虽然西藏有很多被称之为"人神共居的地方", 但,普兰尤为殊胜. 因为普兰独拥"神山之首"冈仁波齐 ...

  • 【转】被赞“人神共居之地”,一天可看两次日出,科学这样解释

    日柱.佛光.双星伴月.永不落的太阳,自然界的奇观总是让人着迷. 而在我国的云贵高原,也有一个地方,一天里能看到两次日出,非常罕见.这个地方,就是位于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的丙中洛乡. 如果你自驾过号称&qu ...

  • 梅里雪山人神共居的世外桃

    孙建平摄影作品 圣洁藏地美第14辑 假若,云南的自然风光精华在香格里拉,那么,香格里拉的精华就在梅里雪山.梅里雪山巍峨壮观,太子十三峰美丽俊俏,每一座山峰都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和传说.主峰为卡瓦格博峰海 ...

  • 河南太昊庙会,春节时“人神共娱”的娱乐盛会,藏着哪些秘密?

    周口淮阳太昊陵庙会的盛况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古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繁荣厚重的文化.古时这里是村村有庙,庙庙有会,俗称"三里一集,五里一会".在至今依然以农业而著称的河南,存在着 ...

  • 【自驾甘南】低海拔版西藏 迷你内蒙古,九色甘南·人神共居的香巴拉秘境!

    大家久等啦! 大驾去年暑期最热门线路 --九色甘南行 今年暑假,咱们如约而至! 2020年大驾九色甘南行实拍 今年行程总体不变,依然精彩 但在部分节点和行程节奏上做了新调整 而且根据雨水气候 我们还将 ...

  • 人神共居的世外仙境

    我眼中的怒江(之六 ) 当怒江从滇藏边界的万山丛中奔腾流到丙中洛乡日丹寨子附近时,本是由北向南奔流的江水,由于受到王箐千丈悬崖的阻挡,便改变流向急转西流300多米,又被丹拉大山的峭壁挤压得掉转了头,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