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如何制定一个好战略? | 湖畔大学复习笔记

在我对企业的观察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公司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战略。市场的瞬息万变,各种资源、风口、机会都在变,所以更多人不自觉选择的是跟着机会跑,出现什么新的风口就去追什么,而且我们经常说要拥抱变化,这也似乎给了大家一个不思考战略的理由。

即便拥有所谓战略,很多公司都只是一段话描述战略,可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他们缺少真正的思考过程,一个充分讨论并逐渐达成内部共识的过程,往往是领导者一时兴起一个拍脑袋的说法。

在战略问题中,我还看到这么几个常见的现象:

1.贪多。想做的事情太多,一个时期同时做着好多件事情;

2.求快。要想干的事情不仅很多,还求快,希望速成,两年、三年就要做成一件事情;

3.恋大。一开始就要平台、生态、赋能……却很少思考如何起步?

4.不认错。当外部的环境或当初的假设条件发生变化,这时你心里其实已经承认这条路行不通,就果断放弃,而不是为了维护自己是对的,以坚持为由走到一条死胡同。

可制定战略应该是认真严肃的,因为战略不是用于宣传和 PR,不是用来贴海报的,而是要用它指导一段时期公司整体工作的落地执行。战略问题,乃企业之生死大计,不可不察,我对此不断的思考,最近又有一些新思考。

战略的原则,努力把事情做少

我们很容易把公司未来可以做的或者可能做的事情当做是应该做,甚至必须做的事情。但其实不是所有看到的机会都是属于你的机会,同时回过头来看自己,看别的公司,决定一个公司成功真正成败的可能就是那几件事情,几次关键的决策。

你也会说,涉及多个领域发展的也很好啊。可是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你的能力是否足够支撑你在每一个战场对各自的强敌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作为创业公司,我们几乎就是个三无公司:没钱、没人、没资源,all in 一件事情尚且都九死一生,如果分散用力,可能做成的概率更会指数级的下降。

所以我越来越强烈地主张战略聚焦一定要少,在一个时期最好少到只有一件事情。

战略的节奏,是慢而不是快

在创业的路程中,你会逐渐发现那些真正足够大的事情,其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酝酿、去成长,直到成熟。如果你越想快速地追求成功,一年独角兽、三年上市,你在前期的动作很可能会变形。这里引用经济学家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的一句话来类比我的观点:“使一个国家成为人间地狱的,恰恰是因为人们试图建立人间天堂。”

从一个宏观的层面来讲,都没有那么纯粹美好宛若乌托邦的神话存在,何况在企业中。如果你心存妄念,想追求所谓的“快”、“神话故事”,难免使用过激的手段去实现这种不那么切合实际的目标,很可能会走向另外一种深渊。

《冒牌上尉》|过激让他的闪耀迅速坠下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羡慕向往那些因为快而成功的公司。这些“快公司”也许就像流星一样,弹指一瞬,耀眼般闪过后,然后快速坠下。

当你用一颗十年之心,这个时候你的感觉是这件事情十年之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这样去思考问题,我想你的格局观会完全不同,你会思考坚持十年能让这个行业有怎样的变化,能对社会有哪些积极的影响,你会建立以终为始,用终局思维指导当下,而这种新的时间感会极大地减少各种乱象迷住你的焦虑感,因为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和创造,而不是满足名利的欲望。

战略的起点,做“小”而不是求“大”

很多人一开始就很想勾画一个很好的蓝图。当别人这样说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打断他们:“先不要说大了之后能怎么样,问题是你怎么样才能变大。”

一个大的企业,其实是长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特别是一开始就搭一个特别宏大的框架,其实是很难启动的,尤其是平台的生态思维盛行的时候,更是如此。而且当你一开始就为了搭一个大的框架而谋篇布局,会往往发现工作量很大,投入也很大,周期也很长,资源往往不足,好不容易搭了出来估计也难以运营起来。

《权力的游戏》|这个“小”,足够的有力量

所以我们不要轻视这个“小”,任何创业在一开始的时候找到那个足够好的“小”,其实是非常难的事情,它需要很好的商业直觉甚至是运气。Google 当年在校园提供学术搜索;Facebook 起初只用.edu 邮箱作注册账户在校园社交;小米最开始做免费刷机的 MIUI……都是可以马上获得用户青睐的小产品。

这里我想强调,有了那个足够好的小,一针捅破天,通过一个极小的内容、极小的服务迅速获取用户,其实成功已经有了一半了,因为从此你的运营就可以滚动起来了。

战略的变与不变

战略是践行使命,为了达成愿景在一个时期的总策略和纲要,可大多数情况下,你的人才结构、资金、产业政策包括竞争环境在变,技术条件也在变,总之内外部的变量都在变。这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战略总是要微调的,当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要检讨战略是不是需要做出调整。对此,你可能还是需要一个积极求变的心态,只是在变的过程中,谨慎地变。变之前,先想清楚,问一下自己,到底是哪个变量变了,什么假设变了,我们才一定要变。

最后,希望我们能跳开眼前的那些困扰、诱惑,去关注用户的长期价值,关注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尽可能去做最接近本质的事情,这样更有可能找到一个真正的好战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