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漫话紫黄之说兴隆07
看了佛龛,再仔细瞧瞧佛龛下的这张半桌。
半桌,顾名思义,算是半张,不过这“半”指的是桌面的一半。
于是,全桌则是正方形的方桌,八仙桌,就是这么一个正方形的方桌。
半桌,在有些地方也称为“接桌”,接着八仙桌,这样可以多坐个把人,尤其是年头岁晚大宴亲朋的时候,难免有人多坐不下的局促时候。
半桌,在有些地方也得名“和仙台”或“合仙台”。原因为何不得而知,相对于八仙桌的正方形,和仙台(合仙台)台面只得一半,人数少些,或者是可以多坐两个人,和合二仙,或许?猜的。没边。
不过既然称为“台”,这个说道就自然是南方的习惯。北桌南台,各有各的习惯,称呼有异,其实是同一样东西。
来个仔细些的特写,很有意思的东西。
对比一下,对照一下,上缘是天潢贵胄的紫檀。
看出点端倪否?
再来几张,好好比照一下材质。。。。。。
从前摆放佛龛或者法器礼器的桌案,往往叫做香案,地位尊崇。原因自然容易理解。
听父亲说过以前祖母拜观音菩萨的故事。祖母笃信观音,于是每日焚香,念念有词。父亲少时顽皮,总喜欢在祖母拜菩萨的时候说不让说的话,摸不让摸的东西。这香案佛龛,祖母就从来不让人碰,尤其是拜菩萨的时候。父亲一捣乱,祖母总是忙不迭地向菩萨告罪:“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俱往矣,这都是解放前的故事。
新文化运动,破四旧,让传统文化成为被“摧枯拉朽”的对象。
富而无礼,诚哉斯言。
[poiu0050:有抽屉的,叫抽屉桌,宽度在50左右.......如果再宽点,大概70到80叫书桌
半桌没有抽屉的,宽度是66左右,如果窄一点,叫条桌..]
谢谢关注与评点。
称呼这东西,各有各的道理。抽屉自然是后生实物。不过半桌加上抽屉,依然还是半桌。而且尺寸也不尽相同。长宽比大致二比一的就是半桌,也有叫接桌,或者和仙台,合仙台,南北不尽一致。
说远一点,从古到今,各朝各代的度量衡不尽相同。宽度50左右的半桌为数不少。上下多少有些变动,不碍事。
宽度六十多的书桌甚至再窄一点也很常见。大户人家尺寸长大些,寻常人家的物事尺寸平常些,如此而已。
带抽屉的正方桌也不罕见,只不过是八仙桌面下动了些手脚。
[poiu0050:八仙桌有抽屉的是有......但是抽屉一般小或者矮....尽量作的隐晦,不影响整体,且安装的位置不低于牙板
用来吃饭(大多)的桌子........平列装两个那么大的抽屉做什么用......且让人一眼望去,突出的就是两个抽屉
我按照的标准是工部则例和明式家具研究,半桌,长度与八仙桌相等,宽度超过半张八仙桌,宽二尺
此抽屉桌可以作为条桌来使用,但是它不是条桌
个人看法,有错误之处,请包涵
我很喜欢家具,不求拥有,只求过眼,谢谢老E发了那么多好家具,图片在大点就更好...]
(林海微澜eddie)谢谢阁下的图片与评点。
在下见过实物,有的八仙桌式样的方桌有比较厚大的抽屉。
书上的自然不错,不过书上的并不是全部。比如八仙桌的尺寸就不归一,有的大,有的小。
按说装了抽屉其实更方便日常使用,不过这世道就是这么实际,好看的未必中用。中用的未必好看。
马未都先生的北京观复博物馆藏有一件标识为“明代”的黄花梨带屉书桌,少了些空灵,多了些日用的气息。
观复不让拍照,有兴趣的同好,不妨去看一看。
这个帖子首发在古典网,那边的图片都是百K左右的大图,在下也不明白为什么转到70就小了,大概网站之间有沟壑吧,相对来说,窃以为古典网更中立一些。
继续“半桌”。
至于这张半桌,且揭开谜底吧。
这是。。。。。。海南黄花梨。
当然,不满砌。
桌面与抽屉面是乌木。
上了岁数的老东西。
兴隆当年收回来的。
因为颠沛流离,于是传承无序。年代不可考。
不过年月风尘写得清清楚楚:硬朗的乌木,外表绽裂明显。木性稳定油感温润的海南黄花梨,包浆皮壳圆润非常。与台面上天潢贵胄的紫檀相对照,似乎黄花梨更加细腻,质地更加致密。
上了岁数的海南黄花梨,就是这么个风范,灰白的色泽,温润,含蓄,落落大方的内敛。
不因物喜,不以己悲,流水不争先的从容。
岁月蹉跎之足。
时间的河,慢慢地流:逝者如斯夫。
宁真率勿安排。
艺术馆二楼陈设之一。
高扶手南官帽椅。
有说这种高扶手设计,既有官帽椅的方正与格致,又兼合圈椅的高抬双臂。既舒服,又大方得体。不带联邦棍,造型空灵。好看了些,只是在稳定性上相对地不如带联邦棍来得更耐用。
好看与实用,有时候难免相冲。
二者兼顾得好,大概就是匠心了。
居中的霸王枨条桌陈设,不失新意。
整体陈设的明味十足。
简洁,大方。
艺术馆二楼陈设之二:中堂??
软屉圈椅,剑腿酒桌(桌,非案)。背后硕大的翘头大案。
剑腿酒桌之拦水线。
虽然四足缩进为“案”,可这拦水线则分明是饮食用器物,于是降了格,成为“桌”,得名酒桌。
剑腿酒桌之灵芝罗锅枨。
陈化皮壳特写。
剑腿酒桌之足。
陈化后的皮壳。
[poiu0050:可能是蚂蚱腿,和剑脊腿有点区别]
(林海微澜eddie)谢谢关注与评点。
实话实说,在下从来没有听过蚂蚱腿的说法。
上一回在古典家具关联中听到的“蚂蚱”,是京城名嘴张德祥先生在央视上推崇一对榨榛木的太师椅,张先生说其雕刻的拐子线条如何如何细长,俗称“蚂蚱牙”。
南北有别,广东方言里提到蚂蚱说“草蜢”,事后仔细查了一下“蚂蚱牙”是个什么东西,结果如下:
蚱蜢无牙齿,咀嚼食物靠大颚。
也有人说:
那不叫牙齿,叫口器,咀嚼式口器!跟蚂蚁的差不多。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关于兴隆的这个帖子,在下揣摩的时间不短了。2006年末头一次冒昧造访,当时是地地道道的乌合之众:互不相识的爱好者数人而已,通过网络平台“乌合”,原本也没打算去“高攀”兴隆的门槛,当时全赖厅座迷糊一力主张,结果就这么从中山大涌晃荡到了兴隆展厅,天色已近黄昏。相关的帖子就在70主版,本源的历史记录,原汁原味的素颜。
第二天承蒙伍炳亮先生盛情招待,专程去了兴隆艺术馆,这是在下的第一次,时间是2006年12月10日。当时就觉得这个去处值得好好地看,认真地想,用心地琢磨。
第二次的艺术馆之行,是2010年4月初,这一回想法逐渐形成了轮廓,于是有了2010年11月中的第三次,这一回揣着曾跟随自己2007-2008在上博流连忘返多次的SONY W35数码相机。
一次拍照自然负荷太重,毕竟是满满四层楼的紫黄,很自然地拍到一半就知难而退,消化吸收之后,虎年腊月二十八,算是把余下的一半基本拍完。
基本而已。
70主版这几年来有过多次关于兴隆的“是非”,在下一直袖手旁观。
从2007年夏秋之交的“一地鸡毛”,到2008年末的“板凳风波”,说来说去,窃以为不过“眼红”,于是懒得啰嗦。
2010的“超越说”,则是实实在在的“龌龊”,只是在下有自己的底线,这些年以来耳闻目睹了许多仙游手艺工匠与客商的艰苦与辛劳,所以早早就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好好墨守:网上绝口不说仙游的“不是”,只要涉及到“仙游”,尽管早就明白,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
就好比如今的70主版,林子大了,有人还是无辜的爱好者,有人一天到晚吐吐沫。
至今依然感谢厅座当年的大度与引路,所以把这个帖子放在客厅,兴隆是在下心目中当今大陆紫黄家具高仿制作的翘楚,尤其是黄花梨,窃以为无出其右。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一个企业做一两款好的家具也难不倒哪里去。
路遥知马力,兴隆1986(7)起步,从2002年开始积累款式,2010年末新厂落成,初步统计的结果,如今在展厅,艺术馆与新厂三地的款式,超过900多,估计上千不算乐观。
2002年以前未记录的无法统计,就不算了。
这其中,绝大部分是黄花梨的长物。
今天的黄花梨,早已高不可攀。
所谓的不可复制,大概就是这么回事而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一轮回的黄花梨风靡大江南北,总得等到有足够数量的“成材”接济。
太遥远的事情说不准,不过之前某新加坡家具商家“教授”的所谓黄花梨“二十年成材”说,窃以为缺乏足够的论据。仅仅凭一颗某人言之凿凿的“20年前种下,如今已成材的黄花梨树”就断言20年时间已足够,如同说上海出了个姚明,于是中国人都可以长到两米二十几。
愚不可及。
真正喜欢黄花梨的同好,不会不尊重兴隆出品的这些黄花梨家具。
感谢兴隆,至少,依然还有这么一个紫黄济济一堂的去处,对所有的爱好者敞开大门。
大肚能容。
感谢兴隆。
独板翘头大案。。。。。。黄花梨富裕年代的辉煌见证。
沧海桑田,不过区区10年前。
如今的黄花梨,一飞冲天。
顺便说一句,那些尺寸硕大巨大的,多半来自越南。
软屉圈椅的手工平雕。
粗大明。
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如今的家具雕刻普遍过于细腻,更接近清的风格,鞑子气息稍微重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