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分好剧里的-1分角色

《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已经高达9.4分。可能是我看得不够多,华语电视剧至今没有比它更优秀的。这部戏给人的感觉,那些故事好像真实发生过一样。每个人都演得非常好,尤其是贾静雯,洪都拉斯,应思悦(抱歉懒得去查演员叫什么名字)。

这部剧一共十集,短小精悍,故事从一个无差别杀人案件开始,涉及三四个家庭,并非聚焦案件本身,而是围绕受害者家属、凶手家属、辩护律师、围观大众的态度,剧情丰富细腻,但不复杂,实在也没什么可说的。

但也许是本人比较敏感,辩护律师王赦律师的那番理想,实在是忍不住要说两句。针对无差别杀人事件,这个地球都不可能有律师能辩护出第二种结果。王赦律师努力的目标是,希望能找到凶手李晓明杀人背后的动机,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干,为什么要那么着急执行死刑,如果不执行死刑的话,我们是不是有可能找到类似无差别背后的原因,是不是有可能因此减少类似的事情发生。

王赦只是其中的一个人物,他的观点显然不能等同于这部剧的某种主张。这还是得分清楚。这是一部接近满分的好剧。让人不舒服的是王赦这个人物,满怀理想,关爱那些看起来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群,但实则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往更糟糕的方向去的。

电视剧给出答案了吗?很显然如果这部剧竟然给出了哪怕一丁点的背后动机,那立刻就落入了平庸。电视剧里李晓明留给父母几句话的遗书,他说他就是想干件大事。为什么?不知道。李晓明的父母作为凶手家属早就无法正常生活,只能隐姓埋名,他们比所有人都更想知道,为什么自己养了这么个儿子。李晓明十几年的人生可曾有过无差别杀人的征兆?不知道。

为什么说王赦这种人看似关爱“变态杀人狂”的良苦用心只不过是在朝着让世界变得更糟糕的方向去。假如有一天有严格的科学证据表明那些无差别滥杀无辜的人渣是天生的,那么这件事也就好办了,基因变异。原因找到了,也是无解。然而在此之前去试图找出杀人动机并试图借此来预防更多悲剧的发生,根本就是在一对随机事件里硬找规律。

对了,你可能会好奇王赦这样的律师会怎么做研究呢?很简单,他会问,问李晓明这种人,你为什么要杀人,你是怎么想的。李晓明如果回答,活得很窝囊,家里没有爱。王赦到底如何确信这只不过是胡说八道的,即便不是胡说八道的,又如何证明这里的因果关系?没有任何意义,做再多的样本调查都没用。无差别变态杀人狂的所有样本集中在一起都得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至今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报告。一个猜测,这类可以随意拿起一把枪往人群中无差别扫射的人渣就是天生的坏种,没有为什么,就是基因突变。

跟王赦这类人完全不一样,对受害者家属来说,任何为什么都毫无意义了,就是血债血偿。不管是一条狗还是一个精神病人,杀人就得偿命。为什么质疑坚持这一条准则,如果不是这样,就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最大的不公平。

王赦这样的人只不过是在自娱自乐,倒也无妨,到底是童年阴影还是校园霸凌,他可以有自己的一些解释,但王赦要的显然不是这样,如果“王赦式的研究”说,一个在无爱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有更大概率成为变态杀人狂,又或者一个生活失意的人更容易,又或者在追求女性过程中被拒绝次数的多寡也是相关性因素。诸如此类的吧,那么既然“研究结果”出来了,如何预防?你们想想会如何预防?

轻一点的,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方式满天飞。重一点的,政府相关部门就该介入了,提前制止变态杀人狂计划的相关操作要求恐怕得陆续出炉了。这种计划用一些完全没科学根据但足够迷惑性的证据描述,因为人们都很害怕这种悲剧落在自己头上,恐惧会让更多人愿意加入这个被奴役计划。

执行起来完全不难,比如从小学开始每个学生是不是得定期接受测试,看是否越过某条基准线,开始有“无差别杀人”的心理倾向。为了让家里充满爱,是不是要强制规定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研究”表明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有暴力倾向,那么离婚家庭的孩子是不是要上报登记,作进一步的筛查?……

以上都是一些随意的猜想,写不完的。一旦错误的方向被确定,具体的执行不过是手段差异。

为什么写这些呢,因为翻了一些评论,发现不少人都被王赦这个角色给感动了,甚至开始跟着王赦一起反思了。倒也不意外,就像这里的观点你们也不意外一样。只是这么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看到王赦这种角色受欢迎,不太舒服。

上篇:17岁男孩跳桥身亡炸出全中国的戏精


近期更新

眼里全是剥削,每天也只剩煎熬

难免有人说你low,但这不是重点

一些信号你一定要知道

新闻说2035年养老金结余将耗尽,怎么办?

996不是谁规定的,是大家抢破头竞争出来的

我只是个努力的普通人

好观念带来好运气

语文教什么好

考个大学找份工作都不难,问题全在后面

不要有幻觉,好教育就是奢侈品

持续八年的群体精神暴力背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