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选择比努力大概要重要一万倍

昨天跟家人聊天,说几十年前打铁非常辛苦一天也就二三十块钱。当然,考虑到“不那么温和”的通货膨胀,现在的二十块钱放当年也就两块钱吧。所以现在如果有空气锤的帮助,一个农村两口子打铁一天的收入也就两三百,日夜不休,一个月六七千到头了。这些是脏活累活苦活,这点钱不算什么。

但是如今很多小城市所谓的坐在办公室里的闲职,一个月居然还有2000多的工资。对,就今天。这是不可思议的对吧,但当地的平均工资也就三钱吧。

如果愿意深挖,真正贫困地区的应该还有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收入。

今晚跟一个好朋友闲聊,回顾了过去这些年我个人的变化。当年在我收入最低全身上下一分钱都没有的时候我缺的不是努力,而是有力气使不出来,干着急。我以前跟你们说过,在我刚毕业的时候由于失业导致的焦虑,我甚至想去穷乡僻壤当个仓库管理员,因为我天真地认为,至少不要断了我跟外界的沟通吧。

我这个想法是没问题的,因为日子过得再难也不想太闭塞,而且也已经熟悉了线上的环境。倒没有特别想表达的,就不想过得那么苦闷。

可是自从我买了第一台电脑,我就没断过网,每天都积极活跃在互联网上。熟知所有新出来的产品,现在的很多朋友几乎都是十多年以来网上认识的。可那有如何?如果在我最低谷的那个年代出现罗振宇这样的人,没准我举债抢当会员。出什么买什么,充分感受到了新知识和新世界。不管是不是“忽悠”,实质内容如何,罗振宇贩卖的那些东西确实是强大的致幻剂。

当然我本人肯定存在着认知局限,但就我有限的认知,目光所及,我认识的但凡能跟“有些成就”的人沾边的,没有一个沉迷罗振宇的那些东西。

客观地说,罗振宇长得非常讨厌这一点,暂时是改变不了的。但罗振宇必然是没任何“恶意”的,对它一手打造的那么多的致幻剂,都是企业的精打细算。不带感情色彩地说,他让很多人感觉眼界开阔,进步很大。通俗易懂打造深奥的内容这一点至少没过错。我也不太明白,后来为什么变得面目可憎,内容越来越华丽,越来越垃圾。原本罗振宇老师作为一枚合格的肉喇叭,稿子牛逼,内容就牛逼,着实不坏。我指的是最早的那些视频。可能网民饥渴的程度把他吓坏了,甚至他本人已经被这样的一个事业吞噬了,越来越偏离了最初的那种可爱的一面。什么课好卖?傻逼喜欢的课最好卖。傻逼喜欢什么?傻逼喜欢幻觉……

你看,我本来是要说选择的重要性,说着说着就又把罗振宇老师黑了一把,大半夜的脑子有些糊涂了。其实总的来讲我是非常佩服罗振宇老师的。真是“玩转知识”的好手。当年门户那么多搞各领域专题的,做的不还是差不多的工作,但阅读起来还是太费劲了,罗振宇老师给你甜蜜蜜的知识,给你知识点,给你结论。简单粗暴有效。读者们想海绵一样吸收着。

我的意思是,随便看看都不坏,只要你是个正常人并想获取什么知识,你就会回归相关书籍。而且就算是想要让自己显得渊博,需要谈资,读书做笔记也更深刻一些。你买一本二战的书,带着“获得知识”的热情,书里的那些知识点会比平常显得更容易被你捕捉到。你拿个纸和笔,梳理下时间线,把重要事件理清楚,把关键细节记下来,你整理完毕,印象深刻,几个关键点,饭桌上夸夸其谈不在话下,而且自己整理的,记得牢,甚至可以记住一辈子。

这些东西有他妈什么难的?知识点了卧槽,不就是有人告诉你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某事吗?希特勒是民主选上的,肯尼迪身体一直都不好而且在很多人看来优柔寡断。赫鲁晓夫就是个农民,但毕竟在前苏联血腥的体系内存活下来的,必定是个精明的农民。美国史上最优秀的但往往被忽略的总统是柯立芝,因为他基本啥都不管,话都不爱说。为什么明朝以前牛逼的城市都在北方一代,根本没如今的江浙两广什么事。因为农耕时代大家都是农民,北方的农民比南方的农民厉害的地方是他们可以在边界跟内蒙的游牧民族做交易,彼此都缺对方的土特产,那些地方自然就繁荣起来……

有心的话,维基百科都有。再用点心,你也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时间去研究挖掘整理。对了,不需要你有什么好文笔,事件本身就足够精彩,文笔是最末端的。

好了,我离题太远太远了,今天这篇文章不是在计划内的,我只是不困,想打发时间早点睡。我想说的就在标题里,更进一步的话,正确的选择就是,去繁华的大城市,至少是二线城市,至少是城市。去行业人最多的地方,去钱多的地方。再免费赠送一条,要么跟对人,要么跟对事。你看,人,钱,事。只有大城市具备。

果断行动,不要等。不要介意你开始的收入,这根本不重要,以你有限的想象给自己预估未来收益,你再看看房价,你会觉得这辈子都不可能。所以,你根本不用去考虑这些。你需要考虑的是,走出你们那鬼地方。

这里是理性乐观派

感谢你的阅读,更感谢你的分享

(0)

相关推荐